羅龍華
【摘 要】對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績效考核與績效工資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為當前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提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醫療衛生單位;績效考核;績效工資
【中圖分類號】R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0-264-01
按照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要求,事業單位2006年起實行新的工資制度,基本工資由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組成;2011年起公共衛生事業單位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績效工資制度。根據規定,績效工資是依據對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進行績效考核后分配的。我縣醫療衛生單位績效考核和績效工資實施近八年來,還存在一些不盡人意、不符規定的地方,為落實醫改政策,規范改革運行,推動衛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需要對績效考核和績效工資制度進行完善。
一、現狀
(一)績效考核情況 包括衛生行政部門對醫療衛生單位的績效考核和醫療衛生單位對工作人員的績效考核。從近幾年的情況看,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弊端:
1.對醫療衛生單位的績效考核 我縣衛生行政部門對醫療衛生單位的考核實施了近30年,2004年及以前,每年年初制定的考核辦法定名為《院(站、所、校、廠)長目標責任考核細則》,2004年以后先后定名為《醫療衛生單位黨政一把手目標管理考核方案》、《醫療衛生單位目標管理考核方案》,沒有體現績效考核的主題。2009年前,每年的考核結果縣衛生局均在次年初以通報的形式公布考核獲獎單位或名次、考核分數,但近幾年來衛計局沒有按照上級關于績效考核的要求通報具體的考核分數、排名等結果。
2.各單位內部對工作人員的績效考核 我縣醫療衛生單位實行內部管理制度也有近30年歷史了,大部分都是以《目標管理方案》、《經營管理方案》等形式規定相關的制度、分配辦法,鄉鎮(中心)衛生院實行浮動工資制也有30來年了;隨著改革的深入,根據情況的變化,近幾年實行績效工資制度,基層醫療衛生單位也轉變模式,將管理方案修訂為績效考核方案。但是,由于多年的固有模式影響,目前各單位內部的績效考核方案還沒有根本轉變,基本上是以經濟創收為主,內部各崗位之間不平衡、不協調的現象很突出,造成職工之間攀比、懷疑心理較重,因此出現了一些單位不穩定的現象;而且由于管理方法的不足,有些單位負責人閉門造車,民主意識不夠,所制定的方案沒有按照院班子研究、職工大會討論、報衛計局審批等有關程序,只在會上宣布一下,方案只有院長一人掌握;有的單位制定的方案不切實際,沒有按照績效考核的要求落實對單位的管理和分配,預算管理不嚴,最后出現收支虧損,如近幾年除五個中心衛生院外19個鄉鎮衛生院有12個發生虧損。
(二)績效工資情況 主要是對醫療衛生單位主要負責人的績效工資界定、各醫療衛生單位內部績效工資分配制度。存在的弊端主要有:
1.對醫療衛生單位主要負責人的績效工資界定根據醫療衛生單位年度考核結果,以單位所獲得名次或考核分數,規定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的獎金或績效工資,按本單位平均獎金或平均績效工資的倍數計算,近年來,規定為平均數的1.5-2.5倍。但在執行中,一是沒有履行嚴格核查審批制度,各單位自行發放的隨意性較大,也沒有安排專門的審計,因職工舉報反映,曾有個別衛生院院長所拿超過規定額度的獎金被縣紀委收繳;二是工資的發放形式,沒有統一的模式,有的是實行全部工資包括績效工資按月一次發放,但沒有列明績效工資數額和基本工資數額,造成核查麻煩、困難;有的實行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分開發放;有的對臨時工沒有核定基本工資,無法確定臨時工獲得的績效工資是多少,致使最后按人頭核定的平均績效工資不一致,無法正確計算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的績效工資。
2.各醫療衛生單位內部績效工資分配制度2011年醫改以來,衛生系統各單位根據性質實行不同的財政預算模式:一是全額預算單位,人員工資由財政預算,工作經費既有全額預算的參照公務員管理單位,如衛生監督、農合辦,也有需要創收自籌的公共衛生事業單位,如疾控中心、婦幼保健院;二是差額預算單位,人民醫院、中醫院實行部分補助,人員工資和工作經費大部分創收自籌;衛生院正式工的基本工資由財政以補助形式撥到衛生院,但臨時工工資沒有列入財政預算;三是自收自支單位,如系統內設的飲片廠,人員工資、工作經費要全額自籌,財政沒有預算。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有的單位分配方案沒有進行過細的測算,對各崗位人員的績效情況沒有比較準確的預期,致使有的業務工作不能完成,績效工資達不到方案的目標,在發放工資時,有的單位負責人為了平衡,就拋開方案自行調整發放基數;有的單位苦樂不均,不是向臨床一線人員和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和作出突出貢獻的工作人員傾斜,沒有明確的崗位績效工資分配系數,造成職工之間的不滿情緒較大,個別單位上訪反映問題的較多。還有一些單位的臨聘人員(臨時工),工作多年已成技術骨干,但編制解決不了,待遇又比正式工少,造成用得上、留不住。目前,大部分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沒有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控制范圍,部分衛生院班子副職的月績效工資總額突破6000元,不僅高于臨床一線醫務人員,也遠遠超過衛計局機關工作人員的待遇水平。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過來一段時間衛計局機關威信不高,機關工作安排難以落實到位,要一而三、三而再的催辦,“機關窮,基層富”、“基層強勢、機關弱勢”可能是一方面的原因,當然基層經濟活躍是好事,但不能違背規定發放過高的績效工資,一些單位其實還存在不少的隱性負債,一旦經濟受到影響,負面效應就會產生。
二、對策
績效考核是實施績效工資制度改革的重要環節,是體現績效工資分配激勵機制的重要保障。針對現狀和政策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縣醫療衛生單位的實際,以及即將進行的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有必要采取相應對策:
(一)加強財務監督管理 1.是加強財務預算管理,各單位年初均要按照規定編制財務預算,編制收支預算必須堅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統籌兼顧、保證重點的原則,不得編制赤字預算,對年度決算后,出現收支虧損的單位負責人,要制定約束措施,或實行扣減績效工資,或連續虧損的對單位負責人實行免職或調整。
2.是加強財務監督管理對各單位要開展經常性的審計檢查,杜絕不合理開支,維護財經紀律,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三、是規范開支標準和各類津補貼標準
對各單位的招待費、交通費按規定實行嚴格控制,對各類人員的崗位補貼、津貼按單位大小、管理難度制定分類分級的標準,但要統一納入績效工資發放。
(一)完善績效考核辦法 一是完善對醫療衛生單位的績效考核。根據《湖南省衛生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實施意見(試行)》(湘衛人發〔2011〕10號)、《湖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指導標準(試行)》(湘衛辦發〔2009〕39號)的要求,完善績效考核辦法。
1.將考核方案修改為考核辦法(文件名為《醫療衛生單位目標管理績效考核辦法》),并以規范性文件印發(經法制部門審核),除了個別情況的調整,以后2-5年內均可按此執行,以保持考核辦法的連續性、連貫性、可比性,以后不須每年行文,只對政策變化做適當的單獨調整,以節約行政資源。而且該規范性文件是具有法律效用的行政管理依據,各監管部門到衛生系統檢查就有據可查。
2.按照《湖南省衛生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實施意見(試行)》的要求,將全縣醫療衛生單位的績效考核分為三類四組:(1)公共衛生機構,如疾控中心、婦幼保健院、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成兩個組,即中心衛生院一組,鄉鎮衛生院一組;(3)公立醫院,包括人民醫院、中醫醫院。按照單位的不同類型、職能和特點,考核其目標責任落實、運行管理以及社會效益情況。
3.對“獎罰措施”的規定,要嚴格執行“對單位主要領導的績效工資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依據單位和班子考核結果確定,其績效工資水平按本地區同行業工作人員績效工資平均水平的1.5—2倍確定。”的規定,“其他單位”也應以績效工資明確,不再稱作“平均獎、獎金”。原來的獎罰措施中,只有獎勵,沒有罰則,應明確:(1)以單位收支結余計算,出現虧損或收支不平衡的降低績效工資的倍數;(2)對被一票否決單位的負責人,其績效工資要低于平均數發放。
4.根據《湖南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指導標準(試行)》要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年度考核,以上年第4季度到本年第3季度為一個考核周期,采取分級考核的辦法組織實施。應明確疾病預防控制、婦幼衛生保健、衛生監督協管等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在每年10月完成績效考核。
5.按照《湖南省衛生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實施意見(試行)》規定的考核方法,將績效考核總分規定為1000分,并參照“公共衛生服務部分(300分)、基本醫療服務管理部分(400分)、計劃生育管理部分(20分)、財務管理部分(100分)、行政綜合管理部分(200分)、滿意度評價(30)”以及各單位的不同性質,調整考核內容和權重分值,以便考核細化計分。
6.要明確考核工作紀律,對工作不負責任、考核失真失實的,嚴格實行責任追究。
二是完善對醫療衛生單位內部績效考核的指導。根據有關政策規定和要求,對醫療衛生單位的內部績效考核要進行指導。一是各單位的績效考核方案要按程序進行研究、討論,縣直單位的要經衛生局、財政局聯合審核備案,鄉鎮(中心)衛生院最后經縣衛生局審核備案。未經基層單位班子研究、未經職工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未經縣衛生局審核批準的績效考核方案,不得實施。二是人社部門要制定績效考核的指導性文件,包括對工作人員按照專業技術、管理、工勤三類崗位及相應崗位等級分別實施績效考核的內容、方式、各類崗位的職責要求,崗位績效工資分配系數,考核方案制定的程序規定等等。三是按照衛生計生委“九不準”的要求,規范基層單位收入分配方式,不得與收入直接掛鉤。
(二)規范績效工資發放 一是發放績效工資要確保單位的收支平衡,不得虧損發放。每月的績效工資水平控制在收支平衡范圍內,對財政年度預算的經常性撥款,實行按月分攤核查收支結余。
二是實行績效工資發放的審核制度,縣直單位由局計財股分月審核績效工資總量,報相關局領導核定;鄉鎮(中心)衛生院由會計核算中心核實,報相關局領導核定。
三是核定單位獎勵性績效工資總量,采取兩種方式:(1)按單位的收支平衡計算總量,確保不虧損;(2)能夠保障收支有結余的單位,職工人平績效工資水平按我縣同年度公務員生活補貼的標準的2倍核定。但財務收支必須真實,不得虛增虛減收支,當年支出當年要全部結算。
四是明確衛生系統臨聘人員的工資標準,可以選擇以下模式之一:(1)按單位確定的基本工資,不低于人社部門公布的最低工資標準;(2)有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參照同類人員的職稱工資標準,由衛計局人事股核定;(3)臨聘人員中的工勤人員:一般實行固定工資制,不實行績效工資;效益較好的單位,可以實行固定工資加績效工資制度;(4)對臨聘人員中的特殊人才,按特殊政策對待,具體由各單位上報局人事股審核后,由縣衛計局審定。
五是規范工資表格式,對各單位工資發放,工資表要明確每個工作人員的各類工資發放基數,如基本工資數、績效工資數、津貼補貼數,以便審核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