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海
摘 要: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在組織課堂目標,認識學習對象,鉆研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活動方法中,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來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與探究精神。為此我們在不斷地探究、總結與改進。本文以小學美術課程為例,來探討如何培養小學生合作學習與探究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 合作學習 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0-0-01
小學美術是研究學生心理變化,進行傳播知識和技能的一門學科。近年來隨著教育不斷的發展,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從美術課程本身來說,教師要在教學中轉變觀念,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習圖像傳達與交流方法,形成視覺文化的意識和構建,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創造力已成為當代美術課程的取向。因此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藝術的潛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選擇基礎的,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并通過各科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由于美術學科的特殊性,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做到下面三點很有必要。
一、從興趣入手,開啟啟動小心靈的未來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美術課程強調通過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情意和認知特征相適應,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三年級上冊教材為例,有趣的拼圖是用不同大小的豆子、果殼、紙片等材料拼合而成,展現出一個完整的藝術品。不要瞧不起這個有趣的拼圖,它可以連成線,變成面,變換成無數個不同的畫面。植物籽粒種類多樣,外形各異,有些形狀比較特殊,如八角,可以根據其外形特征進行聯想。植物籽粒的色彩不豐富,所以作品在設色上要考慮深淺和冷暖色的搭配,以突出主體物。在研究拼圖的制作方法和步驟時,要拓展學生的創作思維,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學習與合作探究,學習創作方法和設計思路,將巧妙創意用于實踐創作相結合的樂趣中。
從興趣入手就是強調學生學習積極性,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集中精力,采用實踐增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設計的能力。
二、從知識入手,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
更新教學方法,創新教育模式,在傳播美術知識的同時,我們要側重理解什么是公民終身必備的美術造型基礎,以及我們在美術課上要解決的問題。以“手繪線圖”解決“型”,以“色彩搭配”解決“色”的需求。"造型·表現"這一課程類型在教材占的比例偏重,就是在運用多種媒體的手段來表達思想感情。體驗造型樂趣,從而慢慢引導,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學習,它是用繪畫、雕塑、拉印等造型手段和方法,以及創造視覺形象,來表達對自然社會的感受和個人情感的教學活動。以二年級美術上冊“會走的線條"為例,我們會在動畫中熟悉直線、曲線、交叉線、折線等不同種線條,而這些千變萬化的線條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感受,這就需要組織學生探究新知。水平線能使人產生平穩和寧靜感;垂直線使人產生高聳感;曲線流暢活潑,如行云流水,婀娜多姿;折線剛強有力,不同的線條有不同的變化,帶來不同的感受。我們指導學生繪畫線條,就是學習畫家的創作精神,培養學生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1]。
通過分組設置的問題,合作研究,培養學生根據問題細致觀察圖片,搜集有用的信息和分析思考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藝術創作的媒材來源廣泛,有的就在我們的身邊,子要我們用發現美的眼睛用心尋找,就能看到世界充滿物以致用的創意和造物造型的巧妙設計。
知識不斷更新,鼓勵學生大膽表述出自己的感受,學習他人作品的優點,豐富自己的知識內涵,啟發學生的創意構思,為今后的學習積累創作經驗。
三、從方法入手,強化學生的技能訓練
教學方法是教學工作的組成部分。好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所激發,又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體驗法是通過各種游戲活動靈活運用,激發學生對繪畫和設計藝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運用探討法提出問題的質疑,便于深入透徹的理解,學會交流,鍛煉學生的欣賞評述水平。我們身邊處處充滿設計,很多人確熟視無睹。好的設計改善生活,不好的設計會帶來資源浪費;好的設計美化生活,不好的設計將人們的審美別入歧途。我們從方法入手,就是從繪畫、設計、色彩、泥塑、商貼等多角度對學生強化訓練,提高專業技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問題。要深入淺出安排課程計劃,長期有效的進行技能訓練。
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活動來實現的,它是教師未來完成教學任務而使教學豐富的具體化的方法和方式。對學生來說,則是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的方法和方式。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根據教材、學生和教師三者結合起來進行,在所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使學生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在長期教學中,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傳授作畫的基本技能,還要在有限的課時內通過課程來熏陶和激發小學生積極性,培養他們感受美、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小學生形成對知識的主動探求、發現與體驗。教師要做到深入了解學情,挖掘教材的資源,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在教學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把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教研和教學的實踐探索之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用運多媒體教學手段,善于把學生的思想引入教材中運用,完成學科的教學任務。使小學生在高效的數學課堂上獲得較好發展,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愿。同時是我們每位美術教師應該負起的責任[3]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不是朝夕之間能夠養成的,教師要在教學中轉變觀念,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生活中挖掘課題資源,從實際出發,結合小學生基礎和自身發展特點,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魏玉慧.淺析小學美術教師課堂語言有效策略研究[J].中文信息.2017(03)
[2]楊偉琳.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策略[J].成才之路.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