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 要】目的:分析探討老年人膽囊炎膽結石手術治療的臨床價值。方法:本次選取研究對象為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膽囊炎膽結石患者,分為治療組(給予腹腔鏡手術治療)、對照組(給予開腹手術治療),各15例,且對兩組老年膽囊炎膽結石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疼痛、術后出現、切口感染)進行觀察及評估。結果:治療組老年膽囊炎膽結石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與對照組對比存在較大差異,即治療組數據93.33%(1/15)高于對照組數據73.33%(13/15),P值小于0.05。治療組老年膽囊炎膽結石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對比存在較大差異,即治療組數據0%低于對照組數據2%(3/15),P值小于0.05。結論:老年膽囊炎膽結石患者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能夠在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基礎上改善生活質量,值得應用及推廣。
【關鍵詞】老年;膽囊炎;膽結石;手術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1-088-01
膽囊炎膽結石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細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可伴有腹痛、發熱、黃疸等一系列臨床表現;若不實施有效方法治療,能夠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危[1];我院為了探究老年人膽囊炎膽結石手術治療的臨床價值,選取研究對象為30例老年膽囊炎膽結石患者,現詳細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臨床資料 本次選取研究對象為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膽囊炎膽結石患者,分為治療組(給予腹腔鏡手術治療)、對照組(給予開腹手術治療),各15例,且對兩組老年膽囊炎膽結石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疼痛、術后出現、切口感染)進行觀察及評估。
治療組15例老年膽囊炎膽結石患者的平均病程值(9.44±0.41)年,病程上限值18年,下限值1年;平均年齡值(75.11±0.50)歲,年齡上限值88歲,下限值60歲;男女之比分別為7例、8例。
對照組15例老年膽囊炎膽結石患者的平均病程值(9.43±0.40)年,病程上限值17年,下限值2年;平均年齡值(75.23±0.51)歲,年齡上限值89歲,下限值61歲;男女之比分別為10例、5例。兩組基本資料無差異,P>0.05,具有對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方法---給予開腹手術治療,先給予全身麻醉,且協助患者取平臥位,于右肋下緣作為手術切口,逐層切開皮下組織;后暴露病灶組織,且行切除操作,與此同時給予止血、抗生素及營養支持等常規治療。
治療組方法---給予腹腔鏡手術治療,首先對患者行氣管插管全麻,且協助其取平臥位,頭部抬高15至30度;其次于肚臍下1cm處作為觀察孔,且在劍突下1cm作為手術操作孔,而右腋前線0.5cm處及右鎖骨中線0.5cm處作為輔助孔,與此同時建立氣腹,依次進入腹腔行探查操作,剝離膽囊,且采用電凝進行止血,除此之外,取出結石;最后采用膽管鏡查看體內是否殘留結石,置入T管后,縫合膽總管切口,且行引流操作。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且評估74例老年膽囊炎膽結石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疼痛、術后出現、切口感染)。
臨床治療效果[2]:顯效--經手術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血象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經手術治療后臨床癥狀逐漸改善,血象指標逐漸恢復正常;無效--血象無明顯改善,且加重臨床癥狀。
1.4 統計學標準 文中臨床治療效果、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疼痛、術后出現、切口感染)數據均采用SPSS22.00進行處理,且利用x2值行檢驗;以P<0.05表示文中兩組老年膽囊炎膽結石患者對比的資料存在明顯差異。
2 結果
2.1 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下文數據可看出治療組老年膽囊炎膽結石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與對照組對比存在較大差異,即治療組數據93.33%(1/15)高于對照組數據73.33%(13/15),P值小于0.05。
2.2 術后并發癥對比 治療組老年膽囊炎膽結石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對比存在較大差異,即治療組數據0%低于對照組數據2%(3/15),P值小于0.05。
3 討論
膽囊炎膽結石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主要是由細菌感染所致,可通過血液循環及腸道等途徑侵襲患者膽囊,繼而引起炎癥;與此同時膽汁可發生濃縮性病變,主要是改變膽汁成分,從而形成膽囊炎膽結石等疾病,具有病程較長、風險較高、病情發展快等特點,若不實施有效方法控制疾病,能夠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且影響其身心健康[3]。
膽囊炎膽結石好發于老年人群,加上老年患者身體機能均屬于偏低狀態,極其容易在治療過程中誘發一系列并發癥;故此選擇手術治療方法需根據患者全身或局部病變情況而定,繼而達到提高治療療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的目的;實施手術治療前應完全掌握患者病史,且對其行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有利于深層了解患者的身體機能情況,從而起到預防并發癥,尤其是伴有高血壓老年患者,血壓水平必須降至正常范圍內,有利于減輕并發癥發生幾率[4]。我院建議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其療效令人滿意,能夠有效改善預后,屬于微創技術之一,主要是通過微創切口清除病灶組織,具有操作簡單、術中出血量少、恢復快等優勢;除此之外,能夠減少傷口感染風險,繼而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故此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及推廣。
綜上所訴,老年膽囊炎膽結石患者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能夠在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基礎上改善生活質量,值得應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華麗,梁雪,魏偉,等. 開腹取石保膽術與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的臨床效果分析與護理對策[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2):73-75.
[2] 李偉. 大柴胡湯對膽結石合并慢性膽囊炎圍手術期患者的影響[J]. 吉林中醫藥,2016,36(12):1227-1230.
[3] 張穎. 復雜性肝內膽結石患者術后的引流管管道護理與追蹤[J]. 廣東醫學,2017,38(2):329-331.
[4] Yu H,Song H,Pan B,et al. Is it safe to giv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treatment of acute cholecystitis in senile patients 3 months after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 A case-control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 Experimental Medicine,2017,10(9):13766-13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