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秀
藥物的種類很多,在對癥治療疾病的同時,一些藥物還會帶來營養性副作用,但由于很多患者甚至醫師對這個問題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導致服用藥物的患者營養越來越缺乏。
專家指出,長期服用抗生素、激素類藥物、避孕藥、利尿劑等很容易導致營養缺失,為了預防這種情況出現,除了應按照醫生指導規范用藥外,還應通過食物及時補充所缺失的營養素,并定期體檢,對癥治療。
●常服避孕藥應多補維生素
避孕藥被很多育齡女性當作常規避孕手段,但是長期服用避孕藥很容易導致葉酸、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E、維生素C缺乏,服用者會因此出現抑郁、乏力、記憶力減退、口角炎、脂溢性皮炎、感冒和骨質疏松等不良狀況。
【專家建議】 長期服用避孕藥的女性日常飲食應當注意:一是多吃些麥芽、谷類、豆類、花生、糙米等,及時補充維生素B12;二是多進食瘦肉、魚類、乳品、紫菜、南瓜,及時補充維生素B6和維生素B2;三是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牛奶,及時補充維生素C,預防骨質流失,避免出現骨質疏松的可能。
另外,一旦發現自己因長期服用避孕藥而導致各類維生素缺乏時,應及時改用其他避孕措施。
●服抗生素時不妨每天喝杯酸奶
四環素、卡那霉素、多黏菌素、新霉素等抗生素在殺死人體內病菌的同時,長期服用會使體內菌群失調,引發慢性腹瀉,患者糞便中的鈉、鉀、鈣、脂肪、氮等營養元素排泄增加,從而導致營養不良綜合征。
【專家建議】 服用抗生素時應盡量減少服用周期,服用一段時間后要及時更換藥物。必要時患者可以口服含歧化酶類的藥物,以維持胃腸黏膜功能。日常飲食中不妨每天喝杯富含乳酸菌素的酸奶。
●吃利尿藥應對癥補充含鉀食物
服用利尿劑一般會加速人體內鈣的流失,高效和中效利尿劑會導致人體內鈉、氯、鉀排泄增加,而低效利尿劑會導致人體內鈉、氯排泄增加以及鉀的排泄減少。
【專家建議】 如果長期服用利尿類藥物后出現鉀缺乏,除了應口服氯化鉀補充外,不妨多吃些香蕉、菠菜、蘑菇等新鮮的蔬菜水果,日常飲食中還應多喝牛奶,多吃蝦皮、豆制品等。
●常服阿司匹林應多吃維生素K類食物
作為解熱鎮痛類藥物,阿司匹林的服用量一般每天都在6克以上,如果長期服用的話很可能引起維生素K缺乏,造成凝血功能障礙。感冒藥和解熱鎮痛藥中大多含有阿司匹林,服用時要嚴格遵照醫囑。
【專家建議】 日常飲食中,不妨多吃些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如魚肝油、菠菜、白菜、菜花等。
除了上述藥物外,治療便秘的藥物、口服降血脂藥、口服降糖藥等都會引起營養異常,要定期進行抽血檢查和其他對應檢查,發現異常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