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紅
【摘 要】目的:探析鳥巢式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間于本院出生的新生兒中選擇100例,分組實施護理,對照組50例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50例則實施鳥巢式護理,分組依據為數字表法。結果:觀察組新生兒體溫變化幅度為(0.32±0.02)℃、出箱時間為(9.13±1.35)h、血氧飽和度為(98.32±2.17)%、睡眠時間為(21.93±2.14)h,與對照組比較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對比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也有明顯降低(P<0.05)。對比新生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結果顯示觀察組更高(P<0.05)。結論:鳥巢式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有助于提高護理效果,完善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更利于新生兒發育,同時也有助于提高新生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效果顯著。
【關鍵詞】鳥巢式護理;新生兒;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1-149-01
新生兒抵抗力較差,因此較易感染各類疾病,甚至可能導致新生兒死亡,不利于新生兒健康成長。在新生兒護理過程中,重視對新生兒護理服務的完善優化,有助于提高新生兒護理效果,促進新生兒健康成長。鳥巢式護理是近年來應用較多的護理類型,該種護理模式可模擬新生兒在母體內的生長環境,為其提供安全感,更利于新生兒的生長發育[1-2]。此次研究將在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間于本院出生的新生兒中選擇100例,分組實施護理,探析鳥巢式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做如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在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間于本院出生的新生兒中選擇100例,分組實施護理,對照組50例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50例則實施鳥巢式護理,分組依據為數字表法。所有新生兒均無嚴重疾病,均身體健康,新生兒家屬均知曉研究目的及方法,自愿參與。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23例。新生兒胎齡:32-40周,平均為(37.8±3.7)周。體重:2.2-4.4kg,平均為(3.6±0.9)kg。觀察組:男性29例,女性21例。新生兒胎齡:31-41周,平均為(37.9±3.4)周。體重:2.3-4.5kg,平均為(3.7±0.6)kg。組間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研究可行。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服務,如為新生兒提供良好的環境,對其進行生命體征檢查,確定無異常則可放入到暖箱當中。在新生兒頭肩部墊上小毛巾,以便提高新生兒的舒適度。新生兒出生6h后則可喂奶并依據醫囑進行。促使保溫箱內保持無菌環境,定時進行消毒處理,每日為新生兒洗澡,定時檢測新生兒的體溫、心率等生命體征變化情況,若有異常則應及時通知醫生進行對癥處理。
觀察組:為新生兒進行鳥巢式護理:①為新生兒進行護理服務時要確保在無菌環境內進行。嬰兒室內溫度以及濕度適宜,為新生兒營造良好的生長發育的環境,注意調整保溫箱光線。定期對新生兒用品進行殺毒消菌,以免病毒感染,每日為新生兒做好清潔衛生工作,確保新生兒皮膚干凈整潔。②注重臍帶殘端的清潔護理,每日要對臍帶進行消毒,并注意觀察臍帶殘端癥狀,,若出現出血或紅腫則要及時進行治療,并再次進行消毒。③新生兒產后6h內不能進行母乳喂養,6h后則可指導新生兒家屬對新生兒進行首次母乳喂養,若出現溢奶或吐奶情況則要輕輕拍打新生兒背部,促使其逐漸適應母嬰喂養。④做好鳥巢式護理,選擇專用浴巾,將浴巾的對角通過滾筒卷成橢圓形,確保形狀類似“鳥巢”,“鳥巢”大小要依據新生兒體型、體重的不同改善,嬰兒肩寬要與浴巾卷寬度一致。嬰兒手腳要靠近身體呈彎曲狀態,橫臥在“鳥巢”當中,以便模擬新生兒在母體內的狀態。
1.3 觀察指標 ①新生兒體溫變化幅度。②新生兒出箱時間。③血氧飽和度。④睡眠時間。⑤并發癥發生率。⑥護理滿意率:采用自制調查表,表中設相關題目10道,總分為10分。分數超過9分為滿意,總分超過7分為尚可,不足7分為差,對比滿意率[3]。
1.4 統計學處理 以統計學軟件SPSS19.0作為本次研究中各項數據組間對比的處理工具,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P<0.05證明差異顯著,有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體溫變化幅度、新生兒出箱時間、血氧飽和度、睡眠時間的對比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體溫變化幅度、新生兒出箱時間、血氧飽和度、睡眠時間所得結果均更佳(P<0.05)
2.2 兩組護理滿意率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率更高,并發癥發生幾率更低(P<0.05)
3 討論
新生兒是指分娩后自結扎臍帶開始至出生后28天以內的嬰兒。該段時間嬰兒初次接觸外界環境,加之其身體尚未發育完全,抵抗能力較弱,因此更易患病[3-5]。若在該段時間內未能對新生兒進行有效、全面的護理服務,甚至可能誘發嚴重并發癥而導致新生兒死亡。鳥巢式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該種護理可通過形成橢圓形鳥巢,模擬母體內環境,促使新生兒姿勢與在母體內體位相似,從而安撫新生兒情緒,固定體位,提高新生兒的舒適感以及安全感,幫助新生兒更好適應外界環境[6-8]。同時有研究發現對新生兒應用鳥巢式護理也可大大減少新生兒皮膚破潰率,更利于新生兒生長發育[9]。此次研究也發現觀察組新生兒各類并發癥發生幾率為2.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4.0%。另外此次研究發現鳥巢式護理服務也有助于促進新生兒吸允動作,提高其口腔滿足感,增加進奶量,促進新生兒胃腸道活動,強化吸收,促進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新生兒體溫變化幅度、新生兒出箱時間、血氧飽和度、睡眠時間,結果顯示觀察組新生兒體溫變化幅度為(0.32±0.02)℃、出箱時間為(9.13±1.35)h、血氧飽和度為(98.32±2.17)%、睡眠時間為(21.93±2.14)h/d,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證明鳥巢式護理的應用有助于讓新生兒體溫波動小,促使內環境保持相對穩定,從而為新生兒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此次研究中也對新生兒家屬進行了護理滿意率的調查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100.0%,顯著高于對照組。證明該種護理模式更為新生兒家屬所認可。
綜上所述,鳥巢式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有助于提高護理效果,完善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更利于新生兒發育,同時也有助于提高新生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黃夏純,成麗瓊,嚴素芬.新生兒護理中鳥巢式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探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23):3576-3577.
[2] 魏國華,方閃閃.探究鳥巢式護理干預應用在新生兒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2):143-145.
[3] 黎秀銀,張素芬,黎亦和.鳥巢式護理對早產兒生長發育狀況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22):86-88.
[4] 任尉華,吳亞楠.鳥巢護理對低體質量早產兒生長發育系統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7):11-12.
[5] 任會玲.鳥巢式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對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7,24(12):123-124.
[6] 任尉華,吳亞楠.鳥巢護理對低體質量早產兒生長發育系統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7):11-12.
[7] 奚玉秀,湯瑩,顧赟,等.新生兒鳥巢式護理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10):111-112.
[8] 肖國連,潘冬梅,尹沁蕾.鳥巢式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8):269.
[9] 鄭麗萍.對接受發展性照顧的早產兒施行鳥巢式護理與撫觸式護理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4):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