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強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高中物理教學工作受到了一定的挑戰。基于此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師需要不斷轉變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物理學科本身就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過于抽象的知識并不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物理,因此,提升高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變得尤為重要,也有利于物理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本文先是探討了高中物理學習的重要特征,然后針對這些特征分析出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幾點對策,以期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高中物理 教學過程 抽象思維能力 對策分析
新課程改革對高中教學工作提出了比較嚴格的要求。作為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高中物理教學工作也應該適時作出調整,保證教學效果。物理教學內容往往是比較抽象的,這也成為高中生學習的一大難題。在這個過程中,物理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有計劃、有目的,系統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思考中學習,在高效中成長,不斷對學生的抽象思維進行培養,能夠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因此,筆者結合高中物理教學工作,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行了有效研究。
一、高中物理學習的重要特征
(一)完善配套的物理教材為主
現階段,我們國家的教育體制已經逐步完善,隨之而來的是各科教材的不斷改革與更新。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物理學科的教材也被注入了新鮮的知識內容,這使得物理教材變得越來越完善,教材中的知識結構也更加全面。新型物理教學工作主要是以配套的教材為主,借助教材來展開教學工作,這樣能夠使得物理課堂教學顯得更加有條理,也呈現出一種由簡單到復雜的遞進現象,對豐富學生的知識及轉變學生的邏輯結構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重視實驗的輔助作用
物理學科離不開實驗,所以物理教學工作需要利用實驗作為輔助教學手段。作為高中物理教師,需要認識到實驗的重要作用,發揮實驗在教學中的優勢,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相對于初中而言,難度更甚,很多學生都覺得高中物理的學習難度比較大。究其原因,就是高中物理中包含的抽象性內容比較多,書本上一成不變的圖標、公式,顯得枯燥,索然無味。這也使得學生對物理學習提不起興趣,因此很難去深入探究這些知識,不能做到有效掌握。更有甚者,可能會出現厭學的情況,喪失對高中物理學習的興趣。因此,將實驗教學引進,能夠將課本中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形象和具體,讓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也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對策
(一)以鞏固學生形象思維為基礎
提高高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先對學生的形象思維進行培養,只要養成良好的形象思維,就能夠為抽象思維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高中階段,學生的身心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他們的思維也逐漸由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若是形象思維得不到有效地鞏固,學生的抽象思維就得不到良好的發展。高中階段的學生生活中接觸的比較多的都是形象事物,這導致了他們主觀意識上對形象事物更便于接受。針對這樣的特點,應該對學生的形象思維加強鞏固,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夠利用自身的形象思維來發展抽象思維。而對于怎樣更好地鞏固學生的形象思維,筆者有一些建議,在教學過程中,制作一些教學可能用到的教具,并利用教具或者多媒體軟件開展教學工作,這樣更方便學生的理解。例如:筆者在講述“摩擦力”的相關知識時,使用多媒體軟件模擬了伽利略實驗的過程,這就對學生造成了一定的視覺沖擊,從而在觸動學生形象思維的基礎上培養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這樣的教學過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也激發了學生探索物理知識的欲望和興趣。
(二)設置合理的物理課程教學結構
目前,新課程改革工作雖然進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很多教師還不能轉變教學觀念,這就導致課程設置得不合理。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應該設置相對比較科學合理的課程結構。一般情況下,科學合理的課程結構能夠讓教學目的變得十分明確,也就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與此同時,還應該對物理教學內容的因果進行分析,在物理新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將物理各項教學內容緊密聯系起來,加強事物之間的關聯性,這樣能夠很好的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例如:筆者在“力學單位制”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力學的單位,就單位的演變進行了講解,并對世界各地的計量單位進行了介紹,這樣就加強了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課程設置變得十分合理,也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三)利用習題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
高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也可以在學生習題中進行。學生為了更好的鞏固物理知識,通常會做一些習題,其實,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也會運用到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筆者發現,學生在做有關“力”的習題時,會利用自己的抽象思維對解題方式進行區分,久而久之,抽象思維能力自然也就提升了。同時,還可以在物理實驗中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進行培養。物理教學工作是不能離開實驗的,物理實驗的開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將物理事物之間進行有效的聯系,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實驗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來解決問題,能夠在出現問題的第一時間進行解決,這樣就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進行了有效的培養。例如:在“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學習中,筆者讓學生兩兩一組利用彈簧秤的掛鉤進行對拉,并讓學生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首先明白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另外他們也能夠充分參與其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讓學生親自參與到了實驗過程中,并讓學生在實驗中培養了自身的抽象思維。
(四)培養高中生的概括能力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也可以從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出發。概括能力的提高,能夠讓學生針對事物的特征進行區分,并結合事物的共同特征總結出事物的共同屬性。在這個過程中,概括能夠對事物進行有效的歸納和分析。因此,先讓學生學會概括,然后再進行抽象分析,這是提升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關鍵。筆者在講述“單擺”的相關知識時,會使用單板模型來進行展示,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能夠對單擺規律有一個理解,此時筆者會讓學生做一些簡單的練習題,并讓學生在解答之后對“單擺”的相關知識進行概括和分析。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能夠掌握“單擺”規律,進而對相應的公式做到有效掌握,最終能夠熟練運用定律來解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概括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其抽象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五)培養學生的知識歸納能力
在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學生在學習高中物理知識時必須具備的素質。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生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規律以及物理實驗。還應在在掌握了技能之后,利用抽象思維能力對物理問題進行解答。因此,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需要鼓勵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對物理知識進行詳細分析,進而建立比較恰當的框架。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需要理清相關教學內容的邏輯關系,并按照相應的流程對邏輯關系進行梳理。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分析,讓學生自己進行歸納最終解決問題。例如:在關于“機械守恒定律”的學習中,筆者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并讓學生自己測量數據,這樣就讓學生在腦海里構建出抽象的框架,對學生的概括能力進行了有效地鍛煉,也促進物理課堂更加高效的開展。
(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也是提升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重要一環。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對物理知識理論進行歸納是必不可少的。物理教師可以將物理現象的變化過程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針對自己看到的現象進行歸納和總結,教師再將學生的總結理論和教材中的定義進行比較,進而使學生的概括能力得到有效地鍛煉。同時,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進行知識探究,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教師需要設置探究性問題,以期對學生的抽象思維進行有效鍛煉。例如:在學習電阻的相關知識時,筆者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并鼓勵學生使用多種證明方法來對相關實驗內容進行拓展,這不僅加強了學生掌握知識的速度,還鍛煉了學生的抽象思維,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的養成。
三、結語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簡單的“填鴨式”“灌輸式”課堂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教育模式。因此,作為高中物理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方式,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物理理論知識、教材知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等多方面抓起,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地組織開展課堂教學,著力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促進高中物理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為培養出適應現今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付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參考文獻:
[1]俞燕燕.高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對策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1).401:140.
[2]夏志廣.高中物理習題教學中突破學生思維障礙的教學策略研究[D].河南大學,2012.
[3]趙一鎂.物理模型教學在高三物理復習中的實踐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4.
[4]蔣守霞.基于初中物理教學角度下的初高中物理銜接教學的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3.
[5]姜金龍.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
(作者單位: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黃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