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海鋒
【摘 要】目的:研究探討急性腦梗塞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與腦梗塞之間的關系。方法:對在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進行治療的急性腦梗塞患者70例和同期年齡、性別等無明顯差異的70例健康人,分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頸動脈粥樣硬化情況,以分析腦梗塞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結果:腦梗塞患者出現頸動脈粥樣硬化的人數及斑塊數量均顯著多于健康人組(P<0.05)。結論:腦梗塞病情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數量及性質有一定的相關性,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對急性腦梗塞的診療有重要價值,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腦梗塞;頸動脈粥樣硬化;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中圖分類號】 R743.3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1-258-01
近年來,腦梗塞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有統計指出,腦梗塞等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在腦血管疾病中所占比例超過70%,嚴重威脅著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1]。頸動脈粥樣硬化會造成血管狹窄引發供血量減少、斑塊脫落造成動脈栓塞從而導致腦梗塞,是腦梗塞發病的重要原因和危險因素。本研究分析了頸動脈粥樣硬化與急性腦梗塞的關系,以期進一步為急性腦梗塞的診療及預后提供依據,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治療的70例急性腦梗塞患者,將其編入實驗組,同時選取70例健康人編入對照組。70例腦梗塞患者,男36例,女34例,年齡38至77歲,平均年齡(57.8±3.4)歲,70例健康人,男35例,女35例,平均年齡(58.1±3.7)歲。兩組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選取標準 患者符合中國第四屆腦血管疾病學術討論會于1995年制定的急性腦梗塞診斷標準,經過MRI或者CT檢查后確診為腦梗塞,且發病時間為三日以內[2]。
1.3 診斷方法 患者采用仰臥體位,對其采用探頭頻率為7至10MHz、型號為GE-VIVID 3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診斷。檢查雙側頸總動脈(CCA)、頸內動脈(ICA)、頸外動脈(ECA)、頸動脈分叉(CB),以觀察上述血管的內-中膜厚度(IMT)及血管內粥樣硬化斑塊情況。
1.4 診斷標準 IMT<0.9mm為正常、0.9mm至1.3mm為內膜增厚,1.3mm以上的為斑塊[3]。將斑塊按照病理學標準及超聲診斷結果分為如下3種類型:脂質型軟斑塊,其聲像特征為中低回聲;硬斑塊,其聲像特征為高回聲且伴有聲影;混合型的潰瘍斑塊,其特征為回聲高低不均且夾雜有不同回聲。
1.5 數理學統計 本研究應用SPSSl7.0軟件進行數理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X2校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差異具有顯著性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同一病例可診斷出多個斑塊。實驗組患者70例,共58例(82.9%)患者診斷出斑塊,總數為63,其中軟斑18例(28.6%)、硬斑11例(17.5%)、混合斑塊34例(53.9%);對照組患者70例,共13例(18.6%)患者診斷出斑塊,斑塊總數為23,其中軟斑塊6例(26.1%)、硬斑16例(69.5%)、混合斑塊1例(0.4%)。
3 討論
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腦梗塞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原因是血管中某些細胞和分子發生反應后引發慢性炎癥,在炎癥的刺激下,血管平滑肌出現功能障礙導致內皮功能平衡紊亂,從而形成頸動脈粥樣硬化。粥樣硬化形成后造成血管狹窄、硬化斑塊脫落引發血管栓塞導致腦梗塞[4]。
隨著近年來超聲技術逐漸進步,在血管疾病尤其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診斷當中,該技術的應用愈發廣泛。頸部動脈粥樣硬化超聲診斷具有操作方便可反復進行、無創傷、結果直觀、價格低廉、能夠較為準確地診斷粥樣硬化斑塊情況等優點,且由于導致頸動脈、腦血管及全身其他血管出現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相同,因此頸動脈粥樣硬化也可反映全身血管粥樣硬化的情況[5]。
本研究選取70例急性腦梗塞患者和70例健康人,分別對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頸動脈粥樣硬化情況,以分析腦梗塞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結果顯示,腦梗塞患者出現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人數及斑塊數量均顯著多于健康人組(P<0.01)。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與腦梗塞之間有著很大的相關性,超聲檢查無創傷、簡單易行、價格低廉、能夠準確診斷頸動脈粥樣硬化情況,為腦梗塞患者的診療及預后提供可靠依據,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道存,陳皓.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類型與腦梗塞的相關性研究[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0,12(3):437-439.
[2] 周靜.腦梗塞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超聲探討[J].當代醫學,2010,10(01):341-342.
[3] 李林森.基于頸動脈粥樣硬化的急性腦梗死與血瘀證相關性的回顧性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06(2):268-269.
[4] 楊麗萍,張曉煒,張國華,等.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YKL-40、hs-CRP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相關性研究[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3,04(3):179-180.
[5] 張建平,張祥建,楊永剛.頸動脈粥樣硬化與急性腦梗死的相關性研究[J].河北醫藥,2009,4(31):785-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