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數學課外作業是對數學課堂教學的延伸,也是引導學生開展創造性活動,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載體。但現實中,數學課外作業卻處于尷尬境地,學生常常把課外數學作業當作負擔,將數學課外作業作為丟棄的對象,為何不少學生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認真完成呢?究其原因,數學教師本身布置課外作業比較隨便,往往是一張課外練習卷,某本輔導資料中的其中一頁作業題,不管學生是否已經熟練掌握,也不看要做的課外練習題是否與課本中的習題簡單重復還是超綱,都讓學生回家去操練。作為數學學科教師,需要有創新舉措,創意設計作業,讓每道數學課外作業題充滿靈性,都像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吸引學生去發現、去理解、去主動完成“作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關鍵詞: 課外作業設計;數學;創造性
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就課外作業設計實踐性和探索性談幾點想法,供大家參考。
我們的課外作業就要讓學生思考生活中的相關數學問題,自覺主動地去意義建構,通過動手實踐,積累經驗,更好地體現作業的價值。
【作業案例1】“五角星”中的學問
在學習了“三角形的內角和”之后,我們發給學生一份課外作業紙,要求是:和同伴或父母一起來動手“畫五角星”,并剪出一個漂亮的“五角星”。
作業一:動手畫五角星。(根據提示來畫)
答案:(1)先動手畫一個正五邊形,五邊形的每條邊長相等,每個內角是108°,確定邊長后就可以畫成正五邊形。(圖1)
圖1
(2)依次連接不相鄰的兩個頂點,畫出五條線段,形成一個五角星。(圖2)
圖2
(3)再擦去正五邊形的五條邊,就形成五角星。(圖3)
圖3
也可以延長五邊形的五條邊,每兩條邊相交,就構成五角星,如圖3。
作業二:研究五角星的五個尖(頂)角是多少度?
答案提示:我們將正五角星可分割成5個三角形和1個正五邊形。五個三角形各自角度之和180°。正五邊形的內角和:180°×3=540°,每個角是
540°÷5=108°,三角形的是等腰三角形,底角是五邊形的外角,即底角=180°-108°=72°,三角形內角和為180°,那么三角形頂角,即五角星的頂角=180°-72°×2=36°。請你畫好后算一算,再量一量驗證。
作業三:用紙剪一個五角星。
提示:可以打開老師的“數學問題與思維”網絡空間,進行微課學習。操作步驟如下:(1)將一張長方形的白紙對折,在折痕處找一個點,作為五角星的中心點(圖1,圖2)。
(2)將長方形紙以折痕處的一個點為頂點,折出36°角和72°角(圖3,圖4)。
(3)將72°角的部分白紙往上再對折,36°角的白紙往下反折,疊好后只出現36°一個角(如圖5)。
(4)用量角器畫出一個18°的角(如圖6)。
(5)沿著剛畫出的18°角的邊,剪下五角星(如圖7)。再將五角星紙片展開。(見圖8)
這項作業,讓每個學生畫五角星、剪五角星,并完成五角星的相關問題的研究。這樣的課外作業,不僅讓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又能學到書本上沒有的新知識,開闊了思路,拓展了“三角形內角和”的相關知識,學生的課外學習會更靈動、高效。
作者簡介: 陳輝,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工業園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