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學習《兒童文學》課程時,應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學會以兒童文學教材理論為參考,結合兒童文學的特殊性,探尋異于傳統(tǒng)的解讀作品的方法。如兒童散文《秋天的雨》,則可以兒童散文的特征:“純真的童趣貫穿全篇,優(yōu)美的語言營造意境”為切入點來探尋解讀兒童散文的方法,解讀散文是從哪些方面來營造這些特征的。希望這種異于傳統(tǒng)的解讀兒童文學作品的方法可以給小學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提供借鑒,以提高他們賞析兒童文學作品的能力。
關鍵詞:解讀;兒童散文;秋天的雨;童趣;語言美
解讀兒童文學的能力是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基本技能之一。為培養(yǎng)未來合格語文教師,在教授《兒童文學》課程時,應引導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現(xiàn)以兒童文學教材理論為參考,從兒童視角出發(fā),以《秋天的雨》為例,結合兒童散文的文體特征,來探索異于傳統(tǒng)的解讀作品的方法。
兒童散文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中有關兒童認識的人、物、事有所感觸而記敘之、感慨之的文章。兒童文學教材把兒童散文的特征歸納為兩點:1.純真的童趣貫穿全篇;2.優(yōu)美的語言營造意境。現(xiàn)以《秋天的雨》為例,以兒童散文的特征為切入點,來探尋解讀兒童散文的方法。
《秋天的雨》是陶金鴻創(chuàng)作的一篇抒情散文,被選入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材中。散文以秋天的雨為線索,將秋天的色彩、秋果的氣味、動物備冬的情景巧妙地串聯(lián)起來,描繪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詩意秋天。現(xiàn)從童趣和語言兩方面來探析本文的優(yōu)美之處。
一、 純真的童趣貫穿全篇
從孩子的立場,用孩子夢幻式的眼光欣賞秋天,讓這個秋天充滿了奇妙感。
散文開頭是這樣描述的,“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開頭一段,就用比喻和擬人兩種辭格營造了一個兒童想象的世界,充滿著幻想色彩。接下來,二、三、四自然段,分別介紹秋天的雨有五彩繽紛的顏料、藏著好聞的氣味、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在描摹這五彩繽紛的秋色圖、沁人心脾的秋味圖、歡天喜地的籌冬圖時,分別調動了視覺、味覺、嗅覺、聽覺來感受。并在多處文句中使用了比喻和擬人的辭格來營造了一幅幅充滿稚趣的畫面,文章洋溢著童話般的詩情畫意。最后,散文這樣收尾,“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同樣用了比喻和擬人的辭格,以小朋友喜歡的方式寄寓了一個積極健康的主題:喜秋、贊秋的美好情懷。
散文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同時,全文以兒童的視角來描寫客觀的秋雨秋色秋味秋聲,用童心來感受這個多姿多彩的秋景,全篇洋溢著詩情畫意,充滿著童真童趣。
二、 優(yōu)美的語言營造意境
《秋天的雨》以飽含濃情的筆調、清新優(yōu)美的藝術語言給讀者描繪了一個絢麗多彩、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的秋天。其優(yōu)美的語言營造的優(yōu)美的意境,既給小讀者帶來欣賞的愉悅,又給小讀者以及成年讀者提供了語言臨摹的范本。
(一) 用詞美
首先,散文的用詞美體現(xiàn)在疊詞的運用上。本文的疊詞有不同形式,如“輕輕地”“黃黃的”“綠綠的”“香香的”“甜甜的”“厚厚的”等AAB形式的;“一把把”“一枚枚”等ABB形式的;此外,還有四字格式的,如“扇哪扇哪”“飄哇飄哇”“舒舒服服”等。這些疊詞的運用,把秋天的顏色、味道、動物的愜意描繪得栩栩如生,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美感。同時,疊詞的運用又帶給人一種字音協(xié)調、節(jié)奏鮮明、形式勻稱的美感。可以說,這些疊詞的恰當運用,增強了秋天的形象美,增加了文字的音韻美,顯示了兒童散文的詩意美和韻律美。
其次,散文的用詞美體現(xiàn)為用詞的精準度。“橘子、柿子你擠我碰,爭著要人們去摘呢!”句中的“你擠我碰”的“擠”“碰”說明數(shù)量多,“爭著”說明奉獻的心情強烈,給橘子、柿子賦予了人的情感,把果園的豐收景象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果園的迷人狀態(tài)給人一種愉悅感。“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香味本是吸引嗅覺的,句中“勾住”一詞卻為讓“腳”流連忘返,“勾住”盡顯通感之妙用,把秋天的氣味、誘人的豐收景象勾勒得生動逼真,別有一番情致。盡顯秋天給人帶來的豐收的喜悅,表達了對秋天的無限愛意。
(二) 辭格美
由于辭格可以增強文字表達效果,讓表達更加生動形象化,所以,在兒童文學作品中,創(chuàng)作者常使用多種辭格來營造童趣。《秋天的雨》一文中,作者用了多種辭格生動逼真地描繪了一個燦爛無比的秋色。
首先,通篇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擬人。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是比喻句,用鑰匙比喻秋天的雨,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秋雨的作用。又如,“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此句為比喻和擬人辭格的套用,用小扇子比喻銀杏樹葉,把銀杏樹葉形象化了,給人以鮮明的印象;賦予銀杏樹葉和隱形的風人的動作行為“扇哪扇哪”,把秋天的動態(tài)感寫得栩栩如生,表達了作者對五彩繽紛的秋天無限的喜愛之情。
其次,巧妙地使用了排比與對偶辭格套用。如“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這兩個復句構成了排比,把作者對秋色的愛意抒發(fā)得淋漓盡致;同時,這兩個復句還使用了對偶辭格,音節(jié)整齊勻稱、節(jié)奏感極強。
《秋天的雨》用詞的準確和辭格的多樣都顯示出語言美的特點。用兒童喜愛的優(yōu)美的語言描畫了一個多姿多彩、有聲有色、韻味無窮的秋天,這個絢麗多彩的秋天充滿著濃郁的童話般的詩情畫意,其意境優(yōu)美,耐人尋味。
三、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以兒童散文的特征為切入點,來探尋解讀兒童散文的方法。希望這種兒童文學教材理論為依據(jù)、以兒童視角為出發(fā)點、結合兒童文學特殊性來解讀文本的方法,能給高校小學教育專業(yè)的學生賞析兒童文學作品提供借鑒經(jīng)驗。
參考文獻:
[1]王曉玉,孟臨,主編.兒童文學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陳書藍.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賞析兒童詩的方法探析[J].知音勵志,2016(11).
作者簡介:
陳書藍,貴州省銅仁市,銅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