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著名的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生活決定教育,有什么樣的生活便可產生與之相應的教育,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產生的,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幼兒園中通過種植地開展一系列的“教”與“學”的活動,這些活動很好地引導幼兒進行自我的探索與學習,進行“做”的活動這些活動都來自生活,服務于生活,“教”與“學”合二為一,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
關鍵詞:種植地;生活教育;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認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在平日的教學中我們一直遵循著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在幼兒園里進行一系列的活動。就拿我們班種植地來說,這就是一個能很好地體現陶行知先生思想的一個窗口,種植也是我們生活化、田園化的一部分,種植特色課程即利用栽種植物的特色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通過種植地的一系列活動,孩子們在自己的觀察中發現,在自己的發現中學習,在自己的學習中提高,真正通過“教學做合一”,體現了“生活教育”和“教學做合一”的重要性。下面,我就利用我們種植地平日的幾個案例來簡單談談。
[案例一]
時間:2016.02.25 觀察對象:翔翔 年齡:5周歲
背景:上個學期我們在種植地里種植了櫻桃蘿卜。經過一個寒假,我們的種植地無人管理,不知道已經變成了什么樣?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來到了我們的種植地,看看我們上個學期種的櫻桃蘿卜都長得怎么樣了。
觀察:孩子們四散地觀察著我們種植地里的蘿卜。翔翔蹲在一旁看著地上的蘿卜搖頭晃腦著,嘴里還在嘀咕著什么。王宇霞聽到后也蹲下來看蘿卜,翔翔點著一片蘿卜葉子對王宇霞說:“你看,我們的蘿卜葉子以前是橢圓形的,現在怎么都有一個個的尖的,好奇怪啊?”“這個是不是我們的蘿卜啊?會不會是野草呢?”說著他便提著葉子底部往上一拎,一個小蘿卜就被拔了出來,“啊呀,這個是蘿卜啊,那它的葉子怎么和以前不一樣了?”
結合《指南》進行思考:杰杰發現一棵蘿卜長了和別的蘿卜不一樣的紫色的花,在發現后還摸摸它的葉子看看和別的蘿卜是不是一樣。【科學領域(一)科學探究目標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1:能對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比較,發現其相同與不同。】
杰杰數出這棵蘿卜和別的蘿卜一樣也是4朵花。【科學領域(二)數學認知2、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的關系2:能通過數數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芯芯是不知道答案的時候想到問老師。【健康領域(三)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3、具備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4:知道簡單的求助方式。】
思考:在幼兒想要拔出自己看到的植物來一探究竟時,雖然知道這是我們的蘿卜,但是我們也并沒有阻止他,而是讓他根據自己的意愿拔出來,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我們在活動時要注意不要遏制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行動能力,要對他們放手,讓他們在自我探索中擴大自己的知識和發展自己的能力。當翔翔把蘿卜拔出來了之后,他發現這株植物原來就是蘿卜,而后他又提出了疑問“它的葉子怎么和以前不一樣了?”在之后的分享活動中,我們讓孩子們進行了自己的猜測與討論,后來經過上網查詢,我們知道了蘿卜在越長越大的時候葉子也會跟隨發生著變化:從小小的愛心形狀慢慢變得橢圓了,然后越長越大越長越長,出現了波浪弧度,葉子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多。如果當時阻止了他拔出蘿卜,肯定會留有一些好奇和遺憾,現在拔出來了,孩子們能更好地感知蘿卜和蘿卜葉子,知道葉子也會隨著生長發生變化。
[案例二]
時間:2016.03.03 觀察對象:玥玥 祺祺 韓韓 年齡:5~6歲
背景:孩子們對我們種植地的蘿卜有著很深厚的感情,天天都想著來種植地看看我們的蘿卜。今天我們又來到我們的種植地,孩子們說想看看我們的蘿卜還能不能再長大點。
觀察:孩子們都圍著我們的種植地看著我們僅剩的幾棵蘿卜,相互指指點點,討論著。這時傳來祺祺的聲音:“咦,這是什么,這不是我們的蘿卜吧。”她一邊說著一邊已經抬頭朝我看過來。這時玥玥和韓韓過來了,他們各自看了看,韓韓說:“這不是蘿卜,這是青菜吧!”玥玥沒有說話,祺祺說:“你怎么知道它是青菜的啊?”韓韓說:“因為它和別的班的長得一樣啊。”然后他們一起看向了隔壁班的植物,“真的一樣哎!”他們笑起來,“它怎么會長到我們這邊的啊?”玥玥問道,韓韓說:“應該是它的種子被風吹過來了吧!”
結合《指南》進行思考:孩子們對自己種的蘿卜都很感興趣,都盼望著來看我們的蘿卜。【科學領域(一)科學探究目標1、1:喜歡接觸新事物,經常問一些與新事物有關的問題。】
祺祺在看到不同的葉子知道這不是蘿卜,韓韓通過和旁邊班級植物的對比知道那棵植物是青菜。【科學領域(一)科學探究目標2、1:能對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比較,發現其相同與不同。】
思考:在幼兒一開始發現不同的葉子時知道它不是我們的蘿卜,但是它是什么呢,祺祺一開始不知道,她很自然地就準備向我們提問,正好有同伴過來,他們通過自己的比較發現這株真的不是蘿卜,是青菜,因為和旁邊班級種植的青菜是一樣的。這樣的比較讓他們更好地認識了青菜,能夠找出蘿卜與青菜的不同之處,這比教師直接把答案告訴他們來得有意義得多。以后如果還有這樣的情況,教師也可以“裝糊涂”,讓孩子們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通過上面的兩個案例,我們可以感覺到種植地課程真的是門很必要也很重要的課程。孩子們可以通過種植地的活動進行自我、主動的探究,遇到問題會思考,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活動中有時候會遇到一些我們都不知道的事情或者現象,我們正好可以以此為契機,調動起幼兒的積極性和探索的欲望。孩子們在種植地活動中可以通過自主的探究學到很多知識,也會通過操作學會很多技能,這一邊學一邊做的狀態正是生活教育的精髓所在。所以生活活動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是必不可少的,種植地活動在生活活動中也有著不可或缺的位置。陶行知老前輩說得對,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活動中,我們也要繼續認真開展我們的種植地活動,在生活中學習,用學習來生活,讓孩子們在這樣自由、自主的活動中尋求更好的更適宜的發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倪雙爽,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市吳江區梅堰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