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將“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根本要求,并將“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等作為戰略主題的構成,還進一步提出“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我們不能再把學校簡化為文化學習的陣地,而應注重每個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建設一個民主、優秀的少先隊干部組織將會成為德育工作成功進行的極大保障。
關鍵詞: 少先隊;崗位建設;干部培訓;干部隊伍
建設崗位形成組織
少先隊崗位指學校大隊運行過程中形成的校內學生自主管理的職務體系,通常被表述為“隊委”或“輔助員”,少先隊崗位有別于班級崗位設置的職務系統,它是班委制度的更新和補充,也是一個“崗位生態系統”,致力于激發學生潛能,為學生的生涯發展奠基。
一、 少先隊崗位的功能定位
少先隊崗位建設的功能主要為以下四個方面:
1. 激勵共進:以隊委為整體,小干部為個體,通過思想引領,文化熏陶,強調大隊建設與個人發展的共進,激勵每個學生。
2. 多元指引:立足多種可能性,以多元的指引促進多元的發展。
3. 真實磨礪:以真實的工作環境代替理論教條,磨礪學生。
4. 能力鍛造:以能力發展為目標,兼顧氣魄膽量的鍛造,塑造魅力人格。
二、 少先隊崗位建設遵循的原則
1. 崗位設置的第一原則:需求實現原則
運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需求三管齊下,設置少先隊崗位的理論基礎和目標追求,完成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發展需求。
2. 崗位設置的第二原則:差異性原則
孔子倡導“因材施教”,大隊輔導員要根據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困惑和問題來了解學生的成長需要,尊重個體差異性。
3. 崗位設置的第三原則:整體發展性原則
少先隊崗位建設要站在發展的角度,審視崗位設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從整體生命的角度思考:崗位發展了學生什么能力,為他們未來做了什么鋪墊。
4. 崗位設置的第四原則:公民性原則
要培養合格公民應有的各種品質:法制精神、社會責任感以及一個有道德的社會成員。致力于提升三種改變環境的能力:作用事物的能力、影響他人的能力、影響公眾事務的能力。
5. 崗位設置的第五原則:民主細分原則
崗位設置不是“一言堂”,更不是“官本位”。設置的初衷正是希望打消學生心中“官本位”思想。同學們多數能得到一次鍛煉自由選擇和發表意見的機會,有交流和交換工作的權利。
落實培訓提升能力
小干部培訓要從發展的角度來考慮,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準確把握方向,緊緊圍繞主題,圍繞著組織開展任務,是小干部培訓創新發展的生命力。培訓是建構少先隊干部團體的一種系統學習,為提高小干部的思想和能力。發揮少先隊組織優勢,著眼干部全面發展,推動全面活躍,提升整體水平。
1. 少先隊組織的知識培訓:介紹并熟知《隊章》,了解組織的相關知識,為組織活動做準備。讓服務內容豐富,活動資源充分,形式多樣,能力創新;切實提升有效的執行力。
2. 開設干部培訓班:民主選拔,明確責任,熟練方法和技巧,培養小干部的管理能力。強化少先隊小干部的工作理念,運用多元化的服務方式,以老師帶學生的模式,系統規范的管理。
3. 創設綜合的學習環境:訂閱關于少先隊的報刊雜志,利用每周的隊會為培訓時間,向輔導員老師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團隊中學習。學校可以與革命文化陳列館互動,請老一輩革命家為小干部講雷鋒精神,道德教育的多方聯動。
4. 學校層面的支持:制度完善,加強服務保障,有健全的經費資源保障和安全保障。
合理評價促進認同
評價不是簡單的好與壞的評定,重點是通過評價,提出改善的意見或肯定工作建立自信,做到有效的評價要注重三個結合,評價與學生的自我評價相結合,評價與指導相結合,評價與過程相結合,要求合理客觀多元。
1. 自我評價:將周期性的工作寫成文本的形式,養成客觀的評價習慣,還可以反思,大隊輔導員給學生一些點撥,你都做了哪些努力,你工作上最大的困難是什么?整理記錄逐步形成成功的喜悅。
2. 他人評價:可以用問卷調查,給老師、其他學生檢測,實行群眾監督機制,小干部根據反饋及時改進完善或繼續保持自己的工作方法。
3. 相互評價:小干部之間的評價,可以通過座談會的形式開展表揚或批評,虛心學習,有利于小干部全面認識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情況。
認可是對個人的最大激勵,小干部的付出被肯定,他們的積極性就會高漲,能發揮學生整體的帶頭作用,輔導員可以每周展示學生的工作實效,激勵隊干部中表現優異的輔助員,以優秀帶平凡,實現傳幫帶的作用。每學期評選優秀干部,進行鼓勵。放權給小干部,讓他們大膽去做,鍛煉能力。合理評價,建設能上能下的機制,用活動體現價值,促進小干部成長,全面提升對組織的認同意識。生氣蓬勃的學生才能開花結果。
三、 結束語
少先隊小干部的培養在深化德育工作的同時還兼顧學業,以德育促智育,以工作能力帶動學習能力。開展的任課教師調查中,大部分教師對于少先隊干部的工作給予了肯定,老師們紛紛表示,這群陽光的孩子,雖然成績并沒有突飛猛進,但是做事情靠譜,而且都陽光可愛,讓人喜歡。
少先隊小干部隊伍建設的策略研究建立了學校“崗位生態”,更新和拓展了原有的校委體系,促進了學校運行,提高學生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發展了學生素養。好的學校分工必然會為學校帶來活力,為學生帶去未來,為國家儲備人才。
參考文獻:
[1]蔣文群.少先隊文化建設的有效策略[J].基教經緯,2013(9).
[2]徐峻蔚.少先隊工作發展路徑探微[J].青年研究與實踐,2015(2).
[3]楊興琴.少先隊干部參與班級自主管理的實現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 王福福,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上塘峙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