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新課程改革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注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確保學生對其教學內容進行真正掌握。小學語文教學知識內容不僅影響著學生的日常表達能力的培養,同時也影響著學生對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為了能夠激發小學階段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教師需要對其語文素養評價體系進行完善和優化,為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養;評價;鼓勵;方式;思維;自尊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師不僅需要注重學生對語文學科知識的掌握,更要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與發展。對于小學語文而言,學生需要基于語文知識開展其他學科學習,同時語文學科知識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終身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語文素養既能夠體現出學生的語文素質,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學生的語文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對其教育理念進行創新,注重語文素養評價的完善和優化。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求對其語文素養培養目標進行制定,針對性解決存在于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中的問題。在小學生語文素養評價中采用面對面的評價,從而激發學生的多方面潛能,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有效提高。
一、 注重其素養評價的適度性
為了能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好體現出面對面評價的價值,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會自評,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自覺性。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效率,所以教師通過適度評價使學生了解到自己應該如何開展語文學習,倘若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細致觀察和指導,不僅能夠針對性解決存在于學生學習中的困惑支出,還能夠有利于學生內在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另外,教師在小學語文面對面評價過程中,需要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評價,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評價方式進行選擇,由此提高其評價的有效性。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重新對自己進行定位,主動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并對其進行糾正,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鼓勵學生發揮自身的優勢,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發生改變。尤其需要注意,教師不應在評價中對學生進行強制性要求,比如說,明確劃分可以做的和不可以做的部分,注重學生個性發展需求,確保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教師應該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注重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使學生在對其知識性內容進行掌握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個性化內容。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夠體現出教師的評價價值,又能夠突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比如說,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提出的思路想法與教師的思路背道而馳時,教師可以通過模糊評價的方式對其一帶而過,從而讓學生能夠有更加充足的空間自由發揮,使其課堂教學更加豐富。
二、 注重鼓勵式評價語言的應用
小學階段學生處于心理和生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自尊心的保護,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信心得到提高,從而確保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得以保持。語文學科作為重要的語言學科,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掌握語言的巧妙運用,既能夠使學生得到正確引導,又能夠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比如說,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課堂紀律表現予以表揚,贊許學生活躍的思維,肯定學生的學習進步等等,抓住能夠表揚學生的各種細節機會,這對于學生之間競爭意識的調動也具有重要意義。但并不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能夠運用鼓勵式評價語言,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其語言進行合理運用,適當運用批評和否定也能夠有利于實現鼓勵點化的教學目的。
三、 注重其評價內容的多樣化
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小學語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師需要對其傳統教學評價予以改變,既要注重其學科知識體系的構建,又要注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得以知識、素養綜合全面發展,確保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中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換言之,教師既需要對其知識與能力予以重視,又需要注重學生方法與過程的培養,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感與態度,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通常可以將小學語文教學評價劃分為認知領域與非認知領域。對于認知領域而言,教師需要注重測評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積極推動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對于非認知領域而言,教師需要注重引導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使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得到有效培養,從根本上發揮面對面評價的教學價值和積極作用,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四、 注重其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能夠收到其良好評價的激發,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完成課堂學習的同時,也能夠自主開展課外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自覺性,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素養評價時需要正確進行評價,注重其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以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為導向對其評價方式進行合理選擇。可以通過詼諧幽默的方式評價自覺意識較差的學生,讓學生能夠對自身的學習問題有所了解;通過鼓勵的方式評價積極主動的學生,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調動,讓學生能夠對教學主旨有更加深刻的體會,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其評價方式方法進行不斷改進和完善,對學生的學習和態度進行準確、恰當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得以樹立,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綜合發展提供保障。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尚處于成長發展的初級階段,教師需要打破傳統評價指導思想的束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合理評價,對學生的學習發展予以關注的同時,為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形成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沈衛東 .以讀促悟,積淀小學語文素養[J].文理導航(下旬刊),2013(18):33.
[2]肖華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優化評價方式探微[J].新課程,2014(12).
作者簡介:
馬玉春,江蘇省連云港市,江蘇連云港師專一附小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