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e+”時代代表著技術的時代,尤其是互聯網技術對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進行滲透和影響,“e+”時代的到來是人類文明進入到一個新階段的顯著標志。隨著社會生活普遍互聯網化,學校課堂教學也逐漸與互聯網對接,體現出信息化的特征,使得教師的課堂教學更富有活力、充滿趣味性且教學內容大大增加,這種教學方式的互聯網化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能力的全方面提升。本文對技工院校的語文高效課堂進行探究,通過分析“e+”時代課堂教學的特點,提出技工院校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措施,使得技工院校語文教學水平在“e+”時代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
關鍵詞:“e+”時代;語文高效課堂;技工院校;構建措施
當下的技工院校語文課堂教學大多還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即主要是老師通過課堂板書進行知識講解,而學生則迅速記筆記學習。隨著學校多媒體設備的普及應用,老師則把黑板上的板書轉移到了多媒體屏幕上,這和在黑板上進行板書教學沒有太大區別。這些多媒體設備并未連接網絡,意味著老師即時的課堂教學與互聯網是分離的,這種課堂教學方式完全沒有體現“e+”時代對于課堂教學的信息化要求,表現出來的還是傳統課堂上的老師與學生的直接聯系與交流。“e+”時代下的課堂學習已經發生了巨大轉變,變成了一種e學習。何克抗教授認為:“eLearning指通過因特網或其他數字化內容進行學習與教學的活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具有全新溝通機制與豐富資源的學習環境,實現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將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和師生之間的關系,從而根本改變教學結構和教育本質。”
一、 “e+”時代下課堂教學的特點
(一) 信息化
“e+”時代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對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學校教學課堂也因為連接互聯網而變得具有信息化的特征。信息化特征在課堂教學中表現為教師在課堂授課時雖以教材作為授課基礎,但課堂具體內容卻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師會使用一些新穎的技術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使課本中的內容活起來,而不再是文章中僵硬的文字和語句,例如老師會運用計算機軟件自己制作一些視頻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教師除了會自己運用計算機制作文本,還會直接在網絡上尋找優質教學資源,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多樣。
(二) 即時化
教室中的多媒體設備與互聯網進行連接使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隨時可以從網上獲得教學資源,也可以幫助教師將重要和信息教學資源隨時傳遞給學生,實現即時教學和師生的及時交流,學生不用擔心錯過知識點,老師也不必擔心無法掌握學生學習狀況。例如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發現一些網絡資源更具有學習價值,但是課堂上的時間不允許老師進行詳細講解,那么老師就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教學設備將資源傳送給學生或其家長,供學生課后進行學習。
(三) 互動化
教師通過互聯網教學設備可完全實現與學生即時的互動交流,這在以往是根本不可能的。過去老師與學生進行交流一般都是在課堂教學時進行,主要是為了討論某些學習中的難題,在課下,學生和老師的互動交流就變得十分少,甚至有些學生因害羞或性格不與老師交流互動。這種師生交流的缺乏既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良影響,使老師難以即時的掌握學生學習動態,也會給學生的道德教育造成障礙,使一些學生走入歧途而老師卻未加關注。
(四) 開放化
“e+”時代中由于互聯網的存在社會變得更加開放,人們自由獲得各種信息并進行傳播,課堂教學也變得更加開放。現在網絡中就存在許多知名院校和老師的課程,這些課程都是在老師進行課堂教學時錄制下來并放到網絡上,其可供公眾自由觀看和學習。例如現在某些老師在課堂教學時,會發現有某個知識點,學生普遍存在疑惑,難以理解,例如議論文的立意,教師就可以制作一個相關微視頻,針對某篇病文進行解析。上傳之后,所有學生都可以隨時隨地點擊觀看。老師通過這種開放化教學手段使得所有學生都從中受益,而且這種學習資源還會在網上更廣泛的傳播,最終實現學習資源的共享。
二、 技工院校在“e+”時代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措施
技工院校在“e+”時代中必須把握時代特征,緊跟時代潮流,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提升學校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并且從學校、老師、學生三個方面出發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一) 學校加強網絡設備基礎設施的建設
技工院校必須要加強互聯網設備的基礎建設,這樣才能使得課堂能夠與互聯網實現對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首先就是要為每個教師配置專業的教學多媒體設備,同時為這些設備進行聯網,以使老師在課堂教學時能隨時獲得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其次,要盡量為學生配置平板電腦,并將這些電腦與教師的教學設備相連,方便教師隨時發送學習資源并接收來自學生的問題或反饋建議,有利于和諧課堂的建設。同時,學生使用的平板電腦,與教師的終端相連,教師的課件會同步顯示并且保存在學生的平板電腦。這樣,坐在教室任何角落的學生都會享受平等的聽課權利,不會因為座位位置影響聽課質量。最后為了使這些學生和老師的教學設備能夠在一天的課堂上順利運行,學校還必須配備專門的技術人員。總之,學校為了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信息化,必須加強基礎的技術和設備建設以及人員的配備,否則信息化課堂教學就會成為一種形式工程。
(二) 對老師進行信息課堂教學培訓
教師在進行這樣的課堂教學時必須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術并了解一些專業軟件的基本操作方法,這就要求學校對老師進行專業的、持續的課堂教學培訓,幫助老師熟練運用一整套計算機教學設備。學校可以邀請已經采取這種課堂教學方式的院校或老師對教師進行培訓和指導,幫助教師更快適應這種教學方式。同時也可以雇傭專門的互聯網公司或專業人員到學校進行現場培訓和技術指導,使老師可以掌握一些專業教學軟件或計算機軟件,例如視頻制作和剪輯軟件的操作方法。
(三) 鼓勵學生即時向老師反饋學習狀況
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可以和老師隨時進行單獨溝通,大大密切了師生關系。學校和老師應該鼓勵學生與進行溝通交流,既可以談論學習問題,也可以找老師聊天,這樣一來使得師生關系更加和諧,對于語文高校課堂的構建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
參考文獻:
[1]王赟.e學習背景下高中語文教與學的探究[J].文教資料,2015(12).
作者簡介:
馮芹,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武進職業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