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地理學是一門研究地理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在學習地理學科的過程中,有許多的概念、事物、現象都需要進行識記。對于初中生來說,如果不講求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而是讓初中生進行簡單、機械的死記硬背,那么不僅初中生的積極興趣會受到極大的打擊,記憶起來費時費力,記憶的效果也不可能理想。所以需要初中地理教師對初中生的記憶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能夠幫助初中生對初中地理知識的記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地理課堂中學生記憶能力的培養措施進行了簡要探究。
關鍵詞: 初中;地理課堂;記憶能力;培養
在所有的學習活動當中,記憶能力都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因素。當學習者對于學習的內容和技能產生了深刻的記憶,就會形成良好的學習效果;反之,如果不能有效記憶學習的內容,那當然就不可能有效提升教學效率了。記憶是人類重要的學習積累方式,也是體現學生智力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對學生進行記憶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提升學生的智力水平,幫助學生實現更大程度的飛躍。初中地理是一門包含大量的地理名稱、地理現象、地理概念、運行規律、內在原理的學科,只有保證學生對這些內容有了一個更加有效的記憶,才能靈活運用這些內容,形成科學的地理思維,提高學生的地理技能。因此,在地理課堂中采用有效策略大力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就十分有必要了。
一、 通過調動初中生學習興趣的方式培養記憶能力
初中生正處于思維高度發展的時期,但是思維水平不高,直觀記憶和形象記憶占據主要地位,因此想要不斷提高初中生的記憶能力,就需要通過調動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初中生的學習熱情的途徑解決。當學習的內容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的情況下,初中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充分的趣味性,于是學習的動力大大增強,便會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投身到學習活動中來,記憶的印象自然也更加深刻。反之,初中生的興趣消失了,學習過程中便會失去最起碼的動力,感覺學習枯燥乏味,效果自然也無法得到保證了。因此采取多種措施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是培養初中生地理記憶能力的重要保證。例如在講授《“白山黑水”——東北三省》的過程中,教師就為學生介紹了東北的傳統藝術形式“二人轉”、哈爾濱的冰雕、大慶油田、富饒的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等相關資料;在講授《祖國的首都——北京》過程中,就為學生介紹了1949年十月一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的莊嚴宣告,讓一個超級大國重新站立在了世界的東方,介紹了北京的故宮、萬里長城、頤和園,介紹了人民大會堂,介紹了奧運場館水立方……這種學習的方式激起了初中生對于學習內容的濃厚興趣,也讓學生對所學習內容的記憶格外深刻。再如在介紹中國種植甜菜的四大基地——內蒙古、新疆、吉林、黑龍江時,就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諧音記憶——“內心極黑”;相應的,介紹中國的四大牧場——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同樣可以使用諧音記憶——“內心清晰”。這種利用諧音進行記憶的教學形式不僅活潑有趣,而且讓學生極為精簡的記憶住了需要學習的內容,促進了初中生記憶能力的有效培養。
二、 通過使用地圖教學的方式培養記憶能力
在初中地理學習過程中,地圖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學習內容,同時對于地理學習和地理記憶來說具有極強的促進作用。因為初中地理知識具有極強的具象性、抽象性,如果單憑初中生的簡單、機械記憶,缺少有效的抓手,記憶效果一定不理想,記憶能力的培養也不能取得良好效果。采用地圖進行教學,可以給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讓學生在地圖的協助下完成記憶活動,實現學生記憶能力的更大提升。例如在《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和《“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教學中,教師就采用了地圖開展教學,讓學生對照地圖分別對黃土高原、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特征、物產資源、民俗風貌、文化藝術形式、旅游資源、經濟建設以及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進程中發揮出來的重要作用進行介紹。也可以采用讓學生設計“黃土高原旅游路線”和“長三角旅游路線”的形式,讓學生在地圖上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旅游景點設計出游路線圖,然后依據圖示向同學們介紹各旅游景點的位置、特色、旅游旺季和淡季的劃分、交通路線等。這種采用地圖進行教學的方法可以讓初中生在地圖的直觀刺激下實現對抽象的地理知識的整體掌握與歸納,提高記憶效果,實現記憶能力的培養。
三、 通過組織實踐活動的形式培養記憶能力
初中地理是一門和日常生活具有密切聯系的學科,如果教師僅憑在課堂時間中對初中生進行教學,必然會出現教學時間過短、學生受到的訓練指導不充分而影響教學效果的情況,直接影響初中生的學習效率,造成學生的記憶能力提升有限的現象。初中生已經具備了相應的實踐能力,所以教師可以組織初中生開展一定主題的社會綜合實踐活動,讓初中生在實踐活動中實現對所學知識的內化與吸收,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例如學習了地圖內容之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對自己的臥室、班級、校園或者自己居住的小區進行大致測量之后,選用一定的比例尺,繪制地圖并在班級中展示自己的地圖,向同學們介紹自己地圖中各種物品或者建筑物的位置及作用。這種實踐活動讓學生對地圖的比例尺、圖例、指向標等要素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掌握程度更深了,記憶也更深刻了。因此,通過組織實踐活動的形式對于培養初中生的記憶能力具有非常明顯的激發效果。
總而言之,初中地理學科的知識非常豐富,也非常具有趣味性,因此可以用來進行記憶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當依據教學的主要內容科學采用記憶方法,充分激發初中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初中生對于地理學科的學習積極性,讓初中生能夠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實現快樂學習,享受學習的快樂,在快樂中實現對于初中地理知識的識記,保證初中生記憶能力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張學敏.淺談地理教學中學生記憶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1(31):128-129.
[2]劉小弟.地理教學中學生記憶力的培養[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09,30(5):115.
[3]楊德剛.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記憶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版,2008(9):40.
[4]田桂枝.淺談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記憶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0(23):146.
作者簡介: 許紅娟,江蘇省泰州市,泰州市姜堰區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