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是《美術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小學美術學習的過程中,真正促使學生學習的源泉是他們的學習興趣。只有培養了興趣,學生才能更有效地學習,才能在美術學習活動中得到快樂。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小學高段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正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退。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及個別談話,嘗試分析小學高段學生美術學習興趣減退的原因,并對如何提高其美術學習興趣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 小學高段;美術學習;興趣成因;對策
一、 調查與分析
(一) 問卷調查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部分學生開始逐漸喪失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有的甚至開始厭倦。我們也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感慨:我家孩子小的時候是很喜歡畫畫的,而且畫得很好的,怎么長大了就不喜歡了!為了了解學生在小學階段的美術學習狀態,我對本校一到六年級的1539名學生做了一個問卷調查(詳見附件)。調查結果顯示:低段(一二年級)喜歡上美術課的學生有91%,中段(三四年級)下降到了75%,而高段(五六年級)只有59%。
(二) 原因分析
結合問卷結果,我與部分學生進行了個別交談。綜合分析,小學高段學生美術學習興趣逐漸淡化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學生美術工具材料準備不充分,課堂上不能及時有效地參與到美術活動中。美術課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需要學生準備的工具材料也比較多。可是在課堂上,我們經常會碰到有些學生材料沒帶或帶得不全。究其原因,一是學生不記得課程表,不知道今天要上美術課;二是家長不了解孩子上美術課都需要準備哪些工具材料,沒買。學生缺少了一樣工具,課堂上就跟不上學習的節奏,也沒法按時完成美術作業。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課堂上,學生思如泉涌、靈感如火花般迸濺,可是因為缺少材料而不能及時表達展示,這是多么讓人堵心的一件事。美術課上,如果學生心中的想法經常不能通過作品表達出來,久而久之,就會失去表達的欲望,也就失去了學習美術的興趣。
2. 學生“眼高手低”,創作出來的作品達不到自己的預期。一種情況:對美術作品的評價標準局限于像不像,并以此來衡量自己的作品,否定自己的能力。第二種情況:學生有一定的鑒賞能力,平時也接觸過不少優秀的美術作品,知道美術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他們的思維活躍、有創新意識,苦于表現能力沒有相應地提高,所以常常對自己完成的作品不滿意。
3. 學生課業繁重,美術活動局限于一星期的兩堂美術課,興趣得不到發展。小學生到了高段,在校學習的時間更長了,學習的課程更豐富了,隨之,要完成的課業任務也更繁重了。這個階段的學生,每天都是在不斷的讀讀寫寫中度過,身體和大腦都是持續緊繃著,根本沒有多余的課外時間來參加美術活動。有些對美術特別感興趣的學生或在美術方面有著一定天賦的學生由于時間問題,不得不放棄對美術的愛好。
4. 教師教學模式單一枯燥,無法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有些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上只靠一本書、一支筆、一張嘴;也有的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每節課點點課件,課件點完了,學生開始完成作業。學生每次都面對著一層不變的教學模式,能不疲勞厭倦嗎?
二、 思考與對策
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與個別了解,我們不難發現,小學高段學生對美術學習漸漸失去興趣,有家長、教師的原因,也有學生自身的原因。要讓高段學生保持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不妨也從這三方面入手。
(一) 利用微信平臺,加強家校聯系,爭取家長支持
1. 保證學習材料。《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美術課要準備的工具材料非常多,常用的必備材料有:鉛筆、橡皮、勾線筆、水彩筆、彩鉛、水粉顏料、中國畫顏料、毛筆、調色盤、墨、剪刀、固體膠等。這些材料不是每堂課都會用到,但是要用到時卻沒準備就耽誤學習了。每學期的開學第一課,我通常會讓學生先翻一遍美術書,大致了解一下本學期要學習的美術內容,并把這學期要用到的美術工具材料羅列出來。同時,我把這些要準備的美術工具材料拍成照片,通過班級微信群發送給家長,讓家長準備好。學生有了美術工具,課堂上就不至于眼巴巴地看著別人干著急了。
2. 了解學習狀態。五年級下冊有許多造型表現課要用寫生的方法來表現,如《彎彎的小路》《光與影》《植物寫生》《運動鞋寫生》《自行車寫生》等。同學們每堂課都需要有充足的準備才能保證課堂可以正常進行。在上《彎彎的小路》時,由于校園里沒有符合條件的小路供學生實地寫生,我就布置學生課余時間去尋找身邊的小路,用手機拍下來。上課時,學生就對著手機里的圖片進行寫生。日常上課期間,學校是不允許學生帶智能手機的,所以,我要事先在微信里跟家長講清楚帶手機的目的以及保管事項。課堂上,學生對著手機畫,我對著學生拍。把學生上課的情景以及寫生的作品拍下來發到微信群,讓家長了解孩子在美術課上的學習情況。學習《植物寫生》時,同學們需要準備綠色盆栽,我在班級微信群里跟家長提前說明準備要求。課堂上,孩子們面對著自家熟悉的植物,畫起來特別的投入。同樣,我也把他們凝神專注的樣子拍下來傳到微信群里。看到自己孩子的課堂表現,很多家長都積極在群里留言互動。偶有部分學生沒被拍到,就會有家長在群里著急:怎么沒看到我家孩子?他畫得怎么樣了?家長和教師的這種互動,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美術課堂上的表現是被關注的,被期待的。而這種期待,是一種信任,一種鼓勵,一種愛。“羅森塔爾效應”用實驗證明,學生的發展與教師的期待成正比。教師和家長對學生課堂學習的關注,也促使著學生用更積極的心態投入到美術學習中。
3. 肯定學習成果。“有多少個學生,就有多少個獨特的世界”。不同的學生所具備的潛能也各不相同。有些學生思維很活躍,想象天馬行空,他們的作品通常非常有創意、很新穎。有些學生很有耐心,創作時不急不躁,他們的作品追求精細工整。有些學生情感細膩,生活積累豐富,他們的作品內容很有故事性。有些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強,手工作品制作精美。還有的學生對作業質量要求不高,但肯定都及時完成按時上交……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做個有心人,就能在每個孩子的身上找到閃光點。這些閃光點是孩子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形成的,也是通過美術作品表現出來的。我把他們的作品拍成照片通過微信傳給家長,每件作品附上一句簡短的評語。我想通過我的行為告訴家長:小學生學習美術主要是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精神,不要深究他們的創作水平,越天馬行空越能說明孩子純真。學生的美術作品在學校被老師肯定,回家被家長表揚,對美術學習也就充滿了興趣。
(二) 結合課程內容,欣賞寫生并舉,提升造型能力
擔心自己畫不好是小學高段學生對美術學習失去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消除學生的這種心理障礙,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采取兩個措施:一是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渠道,為學生拓寬美術視野;二是多提供觀察機會,通過寫生練習提高造型能力。
1. 拓寬美術視野。美術欣賞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對美術表現的向往和追求。美術欣賞課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的主要陣地。美術欣賞課上,學生能時空穿越,接觸到古今中外的各種形式的藝術瑰寶,激發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寬容和尊重。利用校園的宣傳窗展示同齡人的優秀作品,也能幫助學生觸類旁通、開拓視野。除了校園里引領學生欣賞中外名著、同齡人的優秀作品,還可以帶學生走出校園,參觀縣文化館組織的各類展覽,讓學生了解本地的藝術大師和他們藝術作品。
2. 提高造型能力。小學高段的學生視覺感受力在不斷提高,對色彩和形體的精準度把握也正逐步加強。這個階段的學生更容易接受寫實性的美術作品,覺得畫得逼真的畫更具美感。在完成美術作業時,也會不自覺地追求寫實效果。教學時,我就結合教材,在寫生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五年級的教材中安排了好幾節寫生課,寫生的對象有鞋子、植物、馬路等。盡管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事物,但學生從沒像寫生課上這樣認真、細致地觀察過它們。通過寫生教學,學生發現一切美的東西都源于生活。再創作時,學生不僅畫面內容豐富了,而且學會了如何抓住事物特征的能力,能把自己的感悟大膽地運用各種形式表現出來。
(三) 提升課堂質量,豐富展示平臺,開設拓展課程
要讓小學高段學生保持學習美術的興趣,還應從教師自身努力: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讓學生在精彩的課堂學習中激發興趣;利用各種平臺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讓學生在展示過程中獲得滿足感;開設拓展性課程,給有興趣、有特長的學生一個更廣闊的學習空間。
1. 提升課堂質量。作為教師,認真上課是我們的本分,但是上好一堂美術課并不是簡單的事。首先,準備要充分。美術課的準備工作相對復雜,除了課件、教師示范作品、學生優秀作品、使用工具材料等有形的教學資源,還要了解多方面的知識,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我駕神舟游太空》一課時,我得先把國內外的航天發展史了解一番;在上《電影的始祖——皮影》時,我嘗試了很多材料模擬皮影制作,皮影做好了,如何操縱比較簡單,我也進行了多次試驗。其次,課堂要生動。小學生到了高段,課堂上的表現欲淡化了很多,形式單一的教學模式已很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導入是關鍵。美術課的導入形式非常豐富,可以是一張圖片、一段視頻、一個謎語、一件器物。不管是哪種導入形式,要常換花樣,緊扣主題,在最短的時間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也是課堂上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手段之一。比如在上《燈彩輝映》這一課時,我以一段青田魚燈視頻作為導入。喧鬧的場面、繽紛的色彩、熟悉的情景,馬上將學生帶入了歡樂的節日氛圍,讓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充滿了期待。作品展示環節,我關掉了教室里的所有燈光,拉上了窗簾。孩子們高舉自己制作的魚燈,伴隨著鏗鏘的鑼鼓聲,盡情地舞動起來。這個時候,我用希沃授課助手將同學們的影像同屏在電子白板上。看著屏幕上的自己,同學們的激情被徹底地激發、宣泄出來,課堂氣氛也被推向了高潮。
2. 豐富展示平臺。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我盡可能去關注每一位孩子,去尋找他們的長處,并通過各種渠道展示他們的優點。比如,利用班級微信群展示孩子們在課堂上的優秀表現;在教室、走廊、宣傳欄展示孩子們的優秀作業。我跟孩子們約定:老師想讓更多的同學都看到你們的優秀作業,只要你是認真完成的,你的作業就可以貼在美術教室的墻壁上,如果你是很認真地完成的,作業就可以貼在美術教室的走廊上,如果你是非常非常認真地完成的,你的作業將被展示在操場宣傳窗里。作業被展示的標準不是畫得好不好,而是有沒有努力認真去畫。這樣,不管美術基礎如何、天賦怎樣,每一位孩子的作品都有展示的機會。
3. 開設拓展課程。美術課堂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時考慮的也是全體學生的認知水平。小學高段學生課業繁重,課外沒有時間和機會參與美術活動。這一星期兩節課的美術課堂教學根本沒法滿足部分美術特長生的學習需求。為了持續這部分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美術能力,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我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利用各種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拓展活動。
學生要堅持做一件事需要內驅動力來支持,而內驅動力就是興趣。《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應該運用多種手段,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為一種持久的情感態度。
附件:
城西實驗小學美術調查問卷
年級
本次調查采取不記名方式,請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填寫,感謝你們的配合!
1. 你喜歡上美術課嗎? ( )
A. 喜歡
B. 一般
C. 不喜歡
2. 影響你上美術課的因素有哪些? ( )
A. 缺少美術工具 B. 老師講課不精彩
C. 擔心自己畫不好 D. 不影響
3. 你的美術作業能按時完成嗎? ( )
A. 能
B. 不能
C. 偶爾可以
4. 影響你完成美術作業的因素有哪些? ( )
A. 完成作業的時間太少
B. 缺少工具
C. 不喜歡
D. 其他
5. 你課余時間會做跟美術相關的事情嗎? ( )
A. 經常有
B. 偶爾
C. 從不
6. 你認為學習美術對你今后的成長有幫助嗎? ( )
A. 有
B. 沒有
C. 不知道
參考文獻:
[1]沈鮑媛.運用趣味水墨畫培養小學高段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實踐探索[D].杭州師范大學,2016.
[2]凌燕麗.淺談小學美術的寫生課教學[J].文史教育,2017(1):179.
[3]小學美術課程標準[M].
作者簡介: 葉翠,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城西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