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階段,學生在理、化、生實驗室做分組實驗的機會并不是太多,在化學實驗室做的高錳酸鉀制氧氣的實驗,就屬于其中的經典實驗之一。但學生們每每談起,長久留在他們腦海中的卻是:臟亂差的環境、聲嘶力竭的老師、一不小心就開裂的試管以及變褐色的手部皮膚……那么該如何進行管理,從根本上扭轉這樣的局面呢?筆者分別從控水、控藥、試管處理、廢物處理以及回收利用等多角度出發,解決了以上一系列問題,讓師生在干凈整潔的環境中順利完成了實驗,親身體驗到了手腦并用快樂學習的過程。
關鍵詞:氧氣制取;實驗;管理
初中科學八年級下冊第三章,有一個學生分組實驗:高錳酸鉀制氧氣,這個學生分組實驗無論是相關知識的落實還是實驗操作要求,在初中化學學習過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至于該實驗在初中科學中的地位,大家看下這幾年的高中招生科學實驗操作考查中出現的概率,就會明白了。2003~2018這16年中,有六年考到這個實驗(分別是2003,2006,2008,2012,2016,2018年),由此可見這個學生實驗的重要性。
這個實驗是八年級必做的學生實驗,也是九年級實驗考查時必須訓練的實驗之一。所以實驗的練習量非常大。但該實驗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特別容易弄臟儀器設備甚至場地,造成污漬遍地,環境被嚴重污染(見下圖1~3)。
若按照常規方法來做,想要干凈清爽地結束實驗,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如果前一個班級留下個臟亂差的場地,后一個班級就會處在更加無序的狀態。造成實驗課的秩序欠佳,操作不規范,環境臟亂差,師生情緒很差,那么藥品消耗大、器材損壞多等等過程中關于學校管理的問題便接踵而至。
常規過程如下:
(1) 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2) 裝藥(7克高錳酸鉀,塞棉花)
(3) 固定(管口略向下)
(4) 加熱(先來回移動再固定加熱)
(5) 收集(預備:集氣瓶先裝滿水倒置)
(6) 熄滅(先移出導管再熄滅酒精燈)
(7) 完成性質實驗
(8) 清洗器材并整理歸位
(簡稱:查裝定點收移熄做整)
現筆者對該實驗的管理進行了思考,作了以下5點改進。通過這些改進,較好地解決了本實驗中的保潔問題,以及藥品消耗高和器材流轉缺口大等問題。詳情如下:
一、 用水的控制
首先,關閉學生實驗桌邊全部的水龍頭。這個舉措可以很好地控制用水。常規實驗時,實驗桌旁有水龍頭,水任憑學生自由使用,他們會去換水、洗毛巾、洗試管等等,使得在傾倒液體后的容器壁上殘留水分,毛巾上帶著水分,試管帶著水分等等,都會流到桌面上、地上。又由于這個實驗要用到高錳酸鉀,此藥品是一種紫色晶體,呈粉末狀。在學生取用時,稍一不慎就會灑在桌面上。
但是哪怕掉到桌面上,如芥菜子那么一點點,碰到這些水滴,后果就不堪設想(桌面、地面上會像翻倒了紫色大染缸一樣,包括手指變色也是這個原因)。所以這個實驗只要一點點水,一點點高錳酸鉀粉末就會造成很大的麻煩,嚴重污染實驗環境。
改進方案:學生實驗桌關閉水龍頭后,收集氣體需要在水槽里裝一部分的水。這部分水哪里來呢?可以事先讓實驗老師在每個水槽里裝水(在講臺旁留一個可以出水的水龍頭,再拿一個大塑料桶,當蓄水池用,(見圖4)。用勺子舀水到學生的塑料水槽里,使他們水槽里有夠用的水,水盡量不灑出來。
實踐證明這個是可以做到的。萬一有水分灑到地面上,可以用舊報紙或者餐巾紙之類的馬上擦干地面。關于夠用的水量到底是多少呢?就是水量不多不少,既要保證集氣瓶裝水的時候,水不至于太少而裝不滿,也要保證當排水法集滿氣體時,倒置的集氣瓶沒有漂起來的可能為最佳,一般來說水量約為容積的1/2左右即可。水槽里的水重復利用,除非被嚴重污染才需要更換。
其次就是對集氣瓶與毛玻璃的處理,集氣瓶集滿氣體移出水槽前盡量掂一掂水分再拿出來,完成性質實驗后,再將集氣瓶與毛玻璃放進水槽里面。(見圖5)
最后就是導管移出水面的改進,導管移出水面前,同樣指導學生盡量掂一掂導管,瀝干水分后再將導管的彎頭勾在水槽側壁上,或者鐵架臺的鐵夾上(見圖5)。
常規操作時,學生一般會將集氣瓶毛玻璃和導管末端置于桌面上,而這么操作的話,水分會被較多地帶出水槽而弄濕桌面。通過這三個小改動來控制水分,盡可能地保證了桌面的干燥。控水就基本成功,而保潔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二、 藥品的控制
用藥匙取用高錳酸鉀時總是很容易灑出來,如果能控制藥品不灑出來,哪怕桌面上有水珠,問題也不大。那么如何控制藥品不灑出來呢?一方面訓練學生的操作能力,但這個能力一時半會是訓練不出來的。另一方面盡可能采用瓶口大的試劑瓶分裝藥品,這樣可以給學生帶來便利,容易操作。
還有一種更大膽的設想,但暫時還未完成這個設計,就是設計制作一個容器,可以自如控制需要的藥品量又能保證100%不灑出來,現在想尋找有沒有這樣的替代品,盡量廢物利用。這樣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另外,要在實驗桌上放若干個容器用于存放藥匙、鑷子等等,因為藥匙、鑷子很容易將高錳酸鉀粉末帶到桌面上而污染操作臺。
三、 試管的處理
這個實驗需要加熱試管中的固體,所以使用的試管必須是干燥的。學生一旦將用過的試管進行清洗就潮濕了,就不能繼續使用。而且這批試管學生既洗不干凈又會嚴重污染環境。因為這個實驗的試管,哪怕是用專門的試劑也洗不太干凈。
因此學生是不用洗試管的,每個學生都要用干燥的試管,如果有1000個學生,全部順順利利完成實驗,一只也不破裂也要1000支試管,事實上很多時候由于各種原因試管會破裂,尤其難以避免實驗結束時,學生將還熱著的試管從鐵架臺上取下來的時候一不小心就碰到水(可能手上有水,桌上有水),然后就悲劇了。所以用平常的辦法做兩遍該實驗,一不小心就需要耗去1500支試管,而且那些沒有破的試管基本上也是報廢了的,它們很難再被清洗干凈,哪怕是用草酸清洗,試管壁也會變得模糊不清,如果拿這些試管做其他化學實驗就造成看不清實驗現象的后果。
一支試管算他2塊錢,這個實驗就要3000塊錢的費用,如果是九年級學生進行中考訓練,練習不止一遍,消耗量就更加大了。筆者經過仔細的思考琢磨,做了改進,經過這個改進后,基本上500~600支就可以維持1000個九年級學生實驗中考時訓練兩遍,節約60%成本。那么是怎么做的呢?
就一個措施,簡單地說就十二個字:裝置不拆,試管不洗,重復利用。意思是說:一個班級做完實驗后,試管不要處理,仍舊留在鐵架臺上,由下一個班級的同學來完成傾倒廢物的工作,這樣可以讓試管有冷卻的時間,基本避免了試管破裂的同時,也給下個班級作了裝置的示范,效果非常好。
下一個班級將這支試管倒盡廢物后,不洗,繼續使用。(如果繼續使用,倘若每一節都有實驗課的話,在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上可能會有點問題,試管可能還是偏熱,通過手捂法無法觀察到氣泡冒出,不過,也可以通過觀察水的倒吸,來檢驗氣密性。若不是每節都有實驗課就沒有這個問題。)試管可以在4~6個班級使用后,統一更換一批干凈試管。換下來的試管由實驗教師適當清洗,用烘干箱烘干,給后續班級繼續使用。
四、 廢物的處理
本實驗有三種廢棄物:藥品,火柴梗及餐巾紙,實驗室要在每張實驗桌上準備兩個廢物缸(貼標簽區分),一個是丟廢棄藥品和棉花,還有一個就是丟火柴梗。為什么要特別增加一個專門丟火柴梗的廢物缸呢?
首先是安全的需要,在每年的實驗過程中都有這樣的例子,學生把帶火星的火柴梗丟入廢物缸后,直接把廢棄藥品和棉花給點著了,然后沒有反應完的高錳酸鉀繼續反應放出氧氣,加劇了燃燒,結果就很悲劇……
其次廢棄的藥品我們還要回收利用。
最后就是餐巾紙問題,本實驗不用抹布改用餐巾紙,餐巾紙可由實驗室提供,也可讓學生自帶,學生離開實驗室時丟入過道邊紙簍。
為什么不能用抹布呢?說明如下:抹布是濕的,桌面難免會有高錳酸鉀粉末,本來干燥的粉末,抹掉可以不留污漬,如果濕抹布一擦,剛好讓水與高錳酸鉀顆粒碰在一起,越擦越臟,擦到哪里就污染到哪里,所以本實驗采用餐巾紙取代濕抹布,很好地解決了這個二次污染問題。
五、 環境保潔與回收處理
實驗結束后,不管措施如何完美,沒做到位的學生肯定還是會有,所以有些污漬也在所難免,比如桌面、容器、地面、水池、水槽等等都會被高錳酸鉀污染而變得黃黃的。那么該如何處理這些污漬呢?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一種溶液,那就是草酸溶液。用它擦拭或者浸泡容器、場地等等,一段時間后,就能夠去除這些污漬。最后用這桶草酸溶液來拖地,這樣就能把實驗教室的地面也徹底清潔了。
這個實驗有兩種資源可以回收利用,一種是廢棄藥品,里面有未反應完的高錳酸鉀,實驗教師可以將之裝瓶,留在實驗室里。一方面可以利用里面的高錳酸鉀來制備氧氣。另一方面隨意丟棄高錳酸鉀也是違反有關條例的。因為它是國家嚴格管理的危化品之一。另一種是試管,等全部學生做完實驗后,用過而未破裂的試管,雖然不能再用在其他實驗上,但下次氧氣實驗時還是可以用的,所以可以將它用草酸清洗,瀝干水分后保存。
筆者經過幾年的實踐證明,本辦法高效環保地解決了制取氧氣實驗中的污染問題、藥品消耗高和器材流轉缺口大等問題。可謂經濟環保一舉多得之法。愿與各位同行分享,推而廣之。
參考文獻:
[1]梁光鳳.淺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J].中華少年,2018(9).
[2]黑曉霞,吳曉紅,陳有鑫.初中化學“基礎實驗”教學中滲透實驗安全意識的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3).
[3]謝廣娟.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策略[J].現代交際,2016(17).
作者簡介:
唐碧清,浙江省杭州市,浙江杭州郁達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