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敏
摘 要: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研工作是落實教學工作計劃,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教師業務水平,促進學校教學成績蓬勃發展的重要陣地。為使學校和諧、健康發展,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有效的教研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教學活動;有效教研;微型團隊
教研活動的探究與創新,不僅對新課程改革有促進作用,而且能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之一。如何使教研活動開展的扎實有效,怎樣才能提高教師主動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有效開展教研活動、提高教師整體的教育教學、教研水平呢?這一直是管理者在不斷思考的問題,那我就教研活動的有效性談一下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營造教研氛圍,明確教研活動的意義
不少教師認為,教研活動就是教學理論的研究活動,一提及就會產生深不可及的想法。其實不然,教研活動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教師專業進步為目的,以學校課程實施過程和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的教育教學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校為本的實踐性研究活動。教研活動是與日常教學工作密切相關的,是發現并嘗試解決教育教學與學生發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而不是凌駕于教學實踐之上的理論“花絮”。教師是教育教學行為的實踐者,擁有研究的機會,理所應當成為教研活動的主體。而且,教研活動是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的組成部分。
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每學期末都有上級部門或者自己學校組織期末考試對其教學情況進行檢測,因此,教師會自愿的花更多的時間去抓教學,培優補差、輔導學困生、加班加點改作業都毫無怨言,然而一提起教研,老師的積極性就會大減,因為教研活動要取得成效,不是短期就可以見到效果的,它不像教學成績幾個月就可以檢測到其效果,因此,當前老師重教學、輕教研的意識相當強烈,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對開展教研活動的意義不明確,認為是耽誤時間,開展教研活動意義不大,走過場,應付現象普片存在,不明白教研活動是為教學更好的服務,這就需要管理者在教師理念上下功夫,開展實用的、有效的教研活動,讓教師明白教學、教研是相輔相成的,有效教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保障,要提高教學質量,開展有效教研也是不可缺少的,明確有效的教研活動才能更好地為教育教學保駕護航。
二、開展“系列化”教研活動,將教研活動與日常教學緊密結合起來
教研活動內容要立足于“課堂”,立足于“學情”,立足于“研究”,活動最終服務于教學,促進于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1.教研活動要有實質性作用,形成螺旋上升的態勢。這些年開展的同課異構、交流課、公開課等,教師上完課、聽完課、評完課這一活動就結束了,教師們都已經習以為常了,似乎上課前的研讀教材、磨課意識等都已經淡化。那本學期我校改變了以往的上課方式,例如本學期我校有28個備課組,除了教研室指定的備課組開展校級的同課異構活動外,其余的備課組由組長組織本組教師上同課異構課,學期結束時每個備課組上報一名組內上課最好的老師,下學期教研室再組織各組優秀教師,根據學科開展校級同課異構賽課活動,切實將上課好的老師選拔出來,在校內達到以點帶面,榜樣、示范的作用。
2.將課題研討、集體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反思形成一個活動鏈接。例如:將研討課題定為“引導學生多元化識字的途徑”,那么在進行集體備課時,教師談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設計就要與新課堂教學模式和個人在課題研討中發表的見解吻合,將課題研討成果體現在備課中;在上課過程中,要來展現集體備課的教學設計。然后組內教師聽課后進行客觀評價,評出教師與這節課的優點與不足,并提出建議。最后教師針對參加的系列活動寫出反思。這些活動都是為教師能上好課、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學生更好發展服務的,即使不被作為教研活動內容,教師們在課余也會情不自禁地各抒己見。
3.結合教學實際,開展教師感興趣的活動。上好課是每位教師最基本應具備的能力與素質。同年級、同學科之間開展聽評課更是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一種有效途徑。本學期,為了給下學期校級各學科的同課異構賽課做準備,教研室規定各備課組由組長組織教師開展組內同課異構活動,每位教師必須在組內參與上課,學期結束上報一名組內上課最優秀的教師。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各備課組首先確定上課課題后各自研讀教材,然后利用教研活動時間研討該課題的教學重、難點,最后每位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思路,認真備課、上課,課后又及時評課,沒想到每位教師都是那樣認真,評課時又是那樣激烈,每位老師都想把自己最優秀的一面展示出來,評課時有位老師說:“我們就喜歡這樣的教研活動,拉近了教學與教研的實際距離,讓我們感覺到了教中研、研中學,對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最有效。”這種方式的教研活動與日常教學緊密結合而又使教師受益匪淺。
三、組建微型互助研究小組,做到分工明確,團結協作,助推教研活動發展
微型互助團隊是以團隊(年級組、教研組或指定部分成員等)為單位,在某一學科開展的教學研討活動。它建立在個體獨立研究的基礎之上,個體與個體之間進行資源協作,在成員互助下分析教材、鉆研教法、反思教學。團隊活動貫穿于教研活動的全過程。建議可以嘗試先在學校幾個相對較強的學科當中,成立一個幾人一小組的微型教研團隊,日常可以開展常規的教研活動,本身這種微型團隊的教師綜合素質相對高些,那他們開展的各種活動其質量就會更高些,效果也會更好些。組建微型團隊時其中一位教師的能力要特別強,然后由她按照自己的意愿與愛好選擇自己的合作伙伴,開展教學研究活動,這幾位教師可以快速成長起來,隨后再由這幾位老師帶動同年級組的老師發展,以點帶面、此為輻射,帶動學校教師的整體發展。但要明確的是團隊合作要求淡化競爭,強調合作;淡化表演,強調常態;淡化結果,強調過程。
四、結語
隨著我校教研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開展和不斷改革,教師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良好的教研氛圍對教師自我提升、對學生成長、對學校發展的促進作用。同時也認識到: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必須從教學工作需要出發,以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將教研活動作為日常教學工作的助力器,追求通過教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只有這樣返璞歸真的校本教研活動才能提高教師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才能更好地保證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才能使學校教研工作永遠充滿活力!愿我校教師的創意在教學中放飛,愿教研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展現風采!
參考文獻
[1]姚寧.推進校本教研發展的新途徑[J].才智,2010(16).
[2]許萍.教師專業化發展[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