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海人的故事:
抓螃蟹的漁民往往會攜帶頭小肚子大的竹簍。捉到第一只螃蟹后,他們會把蓋子蓋嚴,以防止螃蟹逃走。捉到第二只螃蟹以后,漁民就不再蓋蓋子了。
這是為什么?原來當有兩只以上的螃蟹時,每一只都爭先恐后地朝出口處擁去。但是,竹簍口很窄,只能允許一只蟹通過。于是當一只螃蟹爬到簍口時,其余的螃蟹就會用那同樣威猛的大鉗子抓住它,最終把它拖到下層,由另一只強大的蟹踩著它往上爬。盡管簍口一直敞開著,但卻沒有一只螃蟹能夠幸運地脫離牢籠。
啟示:
如果規則遭到踐踏,有序就變成了無序,那么在無規則的混亂狀態下,個體都會面對不擇手段的攻擊,就會出現螃蟹一樣苦苦掙扎到簍口又再度被拖回竹簍底部的狀況。
大到一個國家、單位,小到一個班集體、家庭,如果沒有規則作為保證,這個集體是難以順利運轉的,最近遇到的一件事情跟大家分享:前幾天,小A帶手機進入學校,課堂手機鈴響被老師發現,交到我手中。對于小A,我個人對他真是怒其不爭,因為他已經有一個手機被沒收放在老師手中,當時約定只要小A的成績進入年級400名,我就還給他,那次事件后我發現小A有一定程度的改變,能夠完成作業,按時到校上課,但好景不長,沒有堅持多久發現又回歸常態,跟孩子交流得知,放在我這里的手機不著急拿回去了,家長又給小A買了一部新手機,現在又沉迷于網絡世界中了,無獨有偶從側面得知,小A與班內一學霸達成協議,我帶你玩游戲,你給我抄作業,頓時無語,難怪最近作業沒出問題呢?!這次我把小A叫到辦公室,問怎么回事,為什么明知故犯?小A沉默,我說按照班規你的手機還要被沒收,小A終于不再沉默,但語出驚人:“你可以停我的課,但不能沒收我的手機,”從他充滿敵意的眼神中,我也發現問題的嚴重性。隨即跟家長聯系說明情況,家長同意沒收手機,并且從側面透露家長知道孩子帶手機到學校的情況,但沒有制止。我說學校不允許學生帶手機到校,您知道嗎?家長表示知道,一再的給我道歉,并表示回去跟孩子深入的交流玩手機的害處。我跟家長交流了小A的態度,寧愿停課也不同意上交手機,邀請家長到校一起處理這個事情。下午家長到校后,A的媽媽跟我小交流了小A的近況,說小A正在學英語,打算初中畢業后出國去學習,目前正在進行英語的學習,同時還反映了另外一個情況,小A也感受到了地理、生物的學科壓力,自己主動要求請地理、生物的老師進行補習,擔心明年地理、生物會考受影響。我得到這樣的反饋還是很欣慰的,心想任何一個學生,無論基礎如何薄弱,他依然希望最終的結果是好的。這樣,小A同學、小A的媽媽和我一起約定:手機由小A的媽媽保管,周一到周五不再玩手機,周末玩兩個小時,當英語的成績達到年級400名的時候可以自主管理手機。當時我擔心孩子會反悔,難以堅持下去,特意讓小A寫了下來,回家讓小A媽媽貼到小A的書房里。
最終達成的這樣一致協定,我是比較滿意的,我特意叮囑小A媽媽一定要堅持原則,接下來就按照三方的約定監督落實約定就好了。大約一周以后,我跟家長交流詢問小A學習落實的情況時,小A的媽媽告訴我,回去小A只堅持了一天,后來就死纏爛打把手機要了回去,回到原來的狀態了。當我聽到這樣的反饋的時候,心里真的是五味雜陳且拔涼拔涼的,不知如何再跟家長進一步的交流,只好默默的掛掉了電話。
當我們家長在抱怨孩子沒有責任心的時候,想想我們家長自身有沒有意識到規則的重要性,有沒有重視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讓孩子敬畏規則,遵守規則。只有當孩子認同規則,遵守規則的時候,規則才有可能內化于心,內化為孩子自己的責任心。如果我們家長都縱容孩子違反某些我們家長認為不合理的規則(如學生帶手機到學校),孩子會如何對待學校的其他規則?
最近一段時間,小A有兩個下午沒來上課,收到家長的請假短信,說孩子發燒、頭疼不愿意到校上學。小A的媽媽也發現孩子現在的問題不僅僅是生病的問題,發現孩子越來越不重視上學,沉迷于網絡游戲,為自己當初沒有堅持約定而深深自責,同時懇求老師能不能幫幫小A?作為老師,我們傾我所能給學生最大的幫助和引導,幫助學生成人、成才,但更需要家長的信任和配合,執行老師的要求、學校規定,要不然就會出現5+2=0的怪事。
今天上午小A拿假條找我簽字說自己發燒不能跑操,下午要請假在家休息,我說,你摸一摸小B、小C的頭,看看你發燒是不是比他們嚴重,小A摸完后說,不如他們發燒的度數高,什么也沒說,自己也就站到隊伍里堅持去跑操了,并且下午也沒有再請假休息,堅持到校上學了。其實,小B、小C也都發燒并且持有有家長簽字的假條,但是他兩位同學拿著假條說“老師,我們堅持跑操,實在跑不動了,我們再下來走回來。”跑完操總結的時候,我說道,小A、B、C三位同學帶病堅持到學校上學的行為,值得為自己的堅持而自豪,更為了不給班級扣更多的分數,為了自己心中對班集體的責任,堅持跑操,堅持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這樣的精氣神是咱們班所需要的,也是咱們全班同學共同追求的。最后,我打趣道,輕傷不下火線,全班同學掌聲雷動。小A臉上露出了靦腆而又自豪的笑容,小A經過這次事情,內心多少會有一些觸動吧,但愿他以后遇到事情,能夠用稍高一點標準的來要求自己吧。教育需要慢下來,靜待花開!
我們倡導用規則來管理班級,但我們的制定規則的目的絕不止于規則意識的培養,更在于引導學生責任心的內化、增強。規則在于立,始于嚴;責任在于養,重在潤!
作者簡介
王道遠(1984.05—),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山東濰坊;學歷:研究生;職稱:中教一級;研究方向:數學、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