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勛
[摘要]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MCL)著膝關節內側穩定的重要作用,能夠阻止膝關節過度外翻、內外旋。MCL損傷臨床多表現為膝關節外側的局限性明顯疼痛、腫脹、關節功能受限、壓痛,若是MCL經久未治,則可能會繼發出現其他韌帶的損傷,以致出現膝關節的不穩。MCL損傷對患者身體造成疼痛,行動造成不便,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對MCL患者進行正確的診斷以及合理的治療措施,緩解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極為重要。因此該文對近5年以來的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的文獻進行分析歸納,對其臨床診斷、治療措施、治療效果、研究進展等情況進行綜述。
[關鍵詞]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治療進展
[中圖分類號] R816.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5(c)-0196-03
[Abstract] The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MCL) of the kne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al stability of the knee joint, which can prevent the knee joint from being valgus, internal and external rotatio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MCL injury are mostly the limitations of lateral knee joint pain, swelling, joint function limitation, and tenderness. If MCL is left untreated for a long time, other ligament injuries may occur secondary to knee instability. MCL injury causes pain to the patient's body, causes inconvenience to the action, and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orrectly diagnose and reasonably treat the MCL patient, relieve the patient's pain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literature of the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y in the knee for the past five years, and summarizes its 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measures, treatment effects, and research progress.
[Key words] Knee joint;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Injury;Treatment progress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是膝關節內側的主要穩定結構,如果MCL因各種原因出現損傷,比較容易造成斷端回縮或斷端之間出現瘢痕鏈接,從而導致MCL松弛以致膝關節內側不穩定,甚至可能導致繼發性骨關節炎,對患者預后情況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在臨床膝關節損傷中,MCL可達46.2%,應引起人們重視[1]。因此該文對目前MCL臨床治療情況以及其研究進展情況進行綜述。
1 損傷特點和診斷
膝關節,由股骨內、外側髁和脛骨內、外側髁以及髕骨構成,結構及其復雜。膝關節內側結構為3層,第1層為深筋膜層,覆蓋了縫匠肌;第2層為MCL淺層、內髕骨韌帶、后內側角韌帶,與半膜肌腱鞘的附著部分融合;第3層為MCL的深層和內關節囊。MCL淺層、MCL深層以及厚些韌帶是膝關節的主要起靜力穩定作用的結構,能夠阻止其過度外翻、內外旋[2]。MCL的上端起于股骨的內收肌結節的前下方的股骨內上踝,下行分為前后兩束,其前束纖維相對較長,向下至于脛骨粗隆的水平面,其后束纖維相對較短,為扇形,向后下方止于半月板、關節囊,并且和斜韌帶的起點連接。在膝關節活動的過程中,膝內側的副韌帶總有部分纖維是處在緊張狀態之中,從而保持著膝關節穩定性,使股-脛骨在一定范圍活動。
MCL損傷經常發生在膝關節處在輕屈曲位時,小腿突然間外展或者站立的時候強有力的外力突然向膝關節或者股骨下端的外側進行撞擊,此時MCL發生損傷,經常發生在MCL止點處,并且還常伴出現腓骨小頭的撕脫性骨折。臨床表現為膝關節外側的局限性明顯疼痛,以及損傷部位的腫脹、關節功能受限、壓痛等。如果是小部分的撕裂,則關節的腫脹、疼痛、以及功能受限等表現不明顯;若是完全斷裂則會出現腫脹腫痛明顯,膝關節功能嚴重受限[3]。MCL的損傷多發生在人體站立狀態時突然被外力撞擊到膝關節股下部外側,此時膝關節千層非常容易受傷,同時,若是MCL經久未治,則可能會繼發出現其他韌帶的損傷,以致出現膝關節的不穩。
MCL損傷的診斷包括:患者有膝關節外部位的傷史、外展應力實驗及影像學診斷。外展應力實驗可通過對患者韌帶緊張度的檢查確定其韌帶緊張度是否正常[3]。其中X線可用于評估患者是否出現膝關節部位的韌帶損傷、半脫位甚至骨折。MRI具有高度敏感性,能夠發現膝關節部位的合并損傷[2],能夠通過觀察韌帶性狀以及信號和連續變化從而診斷。但是由于臨床表現的復雜性,要避免誤診的出現,臨床常見的診斷誤區有:①當膝關節受到外力傷害時,由于皮膚以及皮下組織具有較好的延展性及順應性,即使發生韌帶損傷嚴重的情況,皮膚及皮下組織也可能未受到損傷,從而膝關節附近的皮膚表現正常,沒有明顯的瘀斑淤血。②由于韌帶損傷經常發生的位置為后內側,此時膝關節在伸直位進行外翻應力試驗的時候結果經常呈現為陰性,但是在屈曲30°進行外翻應力試驗的時候結果則呈現陽性。
2 臨床治療及進展
對MCL損傷的治療一般根據其嚴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根據美國醫學會運動委員會出版的《運動損傷的標準命名法》(Standard Nomenclature of Athletic Injuries),將MCL損傷分為3度,即:Ⅰ度(輕度)損傷為出現少量的韌帶纖維撕裂,伴有局部壓痛感,但是不伴有關節失穩;Ⅱ度(中度)損傷為韌帶纖維的部分斷裂,同時伴有關節功能喪失,以及輕中度關節失穩;Ⅲ度(中度)損傷為出現韌帶完全斷裂,關節顯著失穩。
對于輕度MCL損傷的患者一般采用保守治療用石膏以及支具等將膝關節進行固定。對于中、中度MCL損傷患者的治療方法許多學者持不同的意見。對于中度的MCL損傷如果行保守治療韌帶撕裂位置將會有瘢痕組織產生,患者遠期膝關節疼痛及失穩情況依然出現,甚至有可能會導致繼發性的關節炎,因此臨床建議盡量進行手術治療[4]。對于重度MCL的患者,其治療也存在爭議,有學者認為對其進行治療的首選方案應該為保守治療[5]。
對于MCL損傷的保守治療應用石膏進行固定,膝關節屈膝20~30°并固定,早期對股四頭肌的功能進行鍛煉,促進其功能早期恢復,并輔以超聲、激光、神經生長因子等進行治療。有不少學者探索了用中國傳統中醫治療MCL損傷的效果,采用中醫推拿、針灸、理療、中藥熱敷等手段對患者進行治療[6-7],通過溫通經脈、促進氣血的運行、舒筋活絡等方式從而起到活血、消腫、止痛的效果,同時通過理療、推拿等能夠促進關節受損部位修復,發揮中醫的優勢,方法簡便易行,對于患者安全可靠。
對于MCL損傷的手術治療,許多學者進行了不同的手術方式對患者進行修復重建,可歸納為兩大類,即:直接進行修復、重建修復。一般來說對于急性期的患者選擇重建修復,而對于MCL損傷脛骨、股骨止點的撕脫傷以及多發的韌帶損傷而導致的嚴重損傷者,其直接進行修復比較困難,比較適宜選擇重建修復。張杭州等對于中、重度MCL損傷患者采用同種異體跟腱脛骨Inlay技術重建膝關節內側副韌帶,術后患者的膝關節功能的恢復良好,功能評分明顯高于術前,且MRI復查顯示MCL的連續性能良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石鯤等[9]采用針刀治療急性膝關節內側副韌帶輕、中度損傷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刀口小、操作簡單,療效即快又好的優點。孫景東等[10]對輕重度MCL損傷保守治療后仍然有膝關節疼痛和失穩的患者采用自體半腱肌雙股重建進行治療,降低了后期韌帶松弛的風險,同時其采用了谷隧道技術,使得重建后的韌帶更加的牢固,經過術后的隨訪,患者重建的肌腱牢固,且膝關節穩定良好。張中興等對MCL止點Ⅲ度損傷的24例患者采取帶線錨釘手術治療方法,全部患者均獲得了較好的穩定性以及正常的關節活動度,并且沒有錨釘脫落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該方法與其他的手術方式相比較,具有多方面的優點,如:操作簡單,手術剝離范圍以及手術創傷均較小,對于其他的骨組織以及韌帶組織破壞性小,疼痛以及血腫等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術中將錨釘置入韌帶止點,術后縫合后能夠將患者斷裂的韌帶在原位固定,其解剖位置不變,有利于韌帶功能的恢復,以及膝關節穩定性的構建;同時該方法無需進行二次手術將錨釘取出;能夠將骨折塊進行有效的固定[11]。黃益獎等[12]對27例急性MCLⅢ度損傷的患者采用縫合錨定原位修補的方法進行治療,并進行術后隨訪,患者的Lysholm評分有了明顯升高,且膝關節的各項功能恢復良好,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該方法不僅有創傷小、固定牢固、手術簡單,而且也無需進行二次手術,能夠快速提高膝關節的穩定性,減輕膝關節繼續損傷,同時還能夠減少患者晚期發生骨性的關節炎。有研究對于MCL的損傷在韌帶修復的基礎上采用了半腱肌腱加強重建手術方法治療,通過對韌帶進行縫合修補、對半腱肌腱進行加強重建,同時應用了縫合錨用以固定,結合了幾種措施的優點獲得了極其滿意的效果[13-14]。Liu等[15]使用脛前肌腱重建MCL及后斜韌帶,術后效果良好。
3 術后處理及康復
在MCL重建或修復之后,需要用膝關節支具或者石膏對患者進行予以固定(屈膝位20°~30°),常規于術后3 d開始可進行股四頭肌的鍛煉,術后1個月到一個半月內根據術后恢復情況及膝關節的活動情況拆除石膏或膝關節支具,并進行屈伸活動的鍛煉,此時應盡量避免外旋外展活動。術后1個半月可在拐杖等輔助的情況下進行行走鍛煉[14]。
4 小結
MCL是膝關節極其重要的穩定結構,其損傷給患者帶來身體疼痛的同時還會造成患者行動不便。近年來影像學技術不斷發展,為診斷MCL損傷提供了技術支持,許多學者以及臨床工作這也研究了許多治療措施,如探索創傷小效果好的手術方式、中醫治療手段等,為患者提供良好的診療措施。但是MCL的損傷是若處理不及時或臨床治療效果差,患者會存在遠期的膝關節疼痛、失穩等情況,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因此需要繼續總結臨床治療經驗,進一步加強對MCL損傷后治療的研究,以期解決患者的痛苦。
[參考文獻]
[1] 王磊, 梁文清, 翁東,等. 縫合錨釘內固定治療膝關節內側副韌帶Ⅲ度損傷[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9(2):150-151.
[2] 趙欣宇, 張煒, 陳廖斌,等.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的診療現狀[J]. 臨床外科雜志, 2015,23(1):73-76.
[3] 中華中醫藥學會. 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J]. 風濕病與關節炎, 2013, 2(4):79-80.
[4] 孫鐵成, 呂松岑. 膝內側副韌帶損傷診斷與手術治療進展[J]. 中國骨與關節雜志, 2017, 6(6):469-475.
[5] Wijdicks CA, Michalski MP, Rasmussen MT, et al. Superficialmedial collateral igament anatomic augmented repair versusanatomic reconstruction: an in vitro biomech anical analysis[J].Am J Sports Med,2013,41(12):2858-2866.
[6] 劉金權, 黃崇俠, 朱偉亮.推拿結合運動療法治療急性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20例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2013, 34(5):47-48.
[7] 陳崢嶸, 馮春存, 呂云華.中藥熱敷配合按摩治療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療效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4,5(7):19-20.
[8] 張杭州,白希壯,王琳,等. 同種異體跟腱脛骨Inlay技術重建膝關節內側副韌帶的療效觀察[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14,28(2):223-226.
[9] 石鯤, 魏千程, 燕忠生. 針刀治療急性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臨床觀察[J]. 中國中醫急癥, 2014, 23(12):2292-2293.
[10] 孫景東, 劉小濤, 謝易,等.自體半腱肌雙股重建治療膝關節內側副韌帶陳舊性損傷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5(1):91-92.
[11] 張中興, 許峰, 陳煥詩.帶線錨釘治療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止點Ⅲ度損傷[J]. 骨科,2014, 5(3):140-142.
[12] 黃益獎, 陳文良, 張雷,等.縫合錨釘治療急性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止點損傷的臨床療效[J].中國骨傷, 2014,27(2):137-139.
[13] 安維軍, 鄭建平, 孫建斌.半腱肌腱加強重建手術治療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J].實用骨科雜志,2013,19(5):402-404.
[14] 張現超, 任棟, 王鵬程.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的臨床治療及研究進展[J].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6, 37(1):119-121.
[15] Liu H, Wang F, Kang H, et al. Anatom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and the posterior oblique ligament of the knee[J]. Acta Orthopaedica Belgica, 2012, 78(3):400.
(收稿日期:2018-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