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
【摘 要】目的:探討肛瘺術后肛門疼痛的觀察與臨床護理。方法:對本院收治的80例肛瘺手術治療患者隨機劃分為常規組與研究組,兩組各40例。常規組行常規化護理,研究組則在常規化護理的同時開展針對性護理。結果:研究組術后24h、48h的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常規組,術后初次排尿時間短于常規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通過針對性護理,可減輕肛瘺術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促使其盡早排尿,值得臨床借鑒推廣。
【關鍵詞】肛瘺;肛門疼痛;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3--01
肛瘺屬于臨床多發病,且比較常見,指的是肛門四周肉芽腫性管道,大部分都是因為直腸肛管四周膿腫所致。在任一年齡階段均可發病,以青年男性居多。以瘺外口流出黏液性、血性以及膿性的分泌物為主要表現,通常存在瘙癢感、痛感。手術是臨床治療肛瘺最為有效的方法,但術后疼痛比較常見,這是由于肛周肌肉神經豐富,感覺十分敏銳[1]。術后疼痛會影響患者身心健康,更甚至還會影響到傷口愈合以及患者的生存質量。對此,本文特此針對肛瘺術后肛門疼痛,進行了相關護理。現做如下報道: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7年07月--2018年07月,對本院收治的80例肛瘺手術治療患者進行觀察,利用電腦隨機的方式,將之分為常規組、研究組,各40例。研究組中男性研究對象23例,女性研究對象17例,年齡18-77歲,平均(46.2±15.4)歲;常規組中男性研究對象24例,女性研究對象16例,年齡19-78歲,平均(46.6±15.5)歲。兩組資料客觀對比,P值>0.05,無差異統計學意義,可分組研究。
1.2 方法
常規組行常規化護理:術前常規檢查,備好皮膚,術后予以抗感染處理。研究組則在常規化護理的同時開展針對性護理,具體為(1)疼痛護理:①宣教。為患者講解術后疼痛的緣由,提高患者對術后疼痛的認識程度,讓患者明白手術后必然會經歷疼痛,以免患者過度煩躁、焦慮、恐懼。針對鎮痛藥,客觀分析其利弊,消除患者顧慮。②人文關懷。通過非語言或者是語言的方式,幫助患者減輕疼痛意念,擺脫疼痛,為患者播放音樂、視頻,指導患者深呼吸,轉移患者注意力。②換藥時,需做到快、準,動作溫柔,禁止猶豫不決,盡量一次性安置好引流管,以免手法笨拙、動作粗暴引起反射性縮肛、肛門疼痛,減少疼痛對患者的刺激。換藥之前,為患者予以少量流食,加強患者耐受力度。換藥時護理人員保持親切的態度,指導患者配合,盡量減少患者痛感。播放溫柔的輕音樂,嚴控音樂的音量。換藥時若是窗口粘連,禁止強拉硬拽,而是用溫水浸濕之后,溫柔的將其揭開,以免引起出血,加重患者痛感。排便后予以15min的坐浴,同時指導其放松,規律收縮恥骨尾骨,開展提肛運動,促進藥液吸收。(2)排尿護理:①為患者介紹術后尿潴留的預防措施及其危害,減輕患者負性情緒,使其身心放松,樹立治愈信念,創造優良的排尿環境。②指導患者合理體位,減少或者是取出填塞物,以免便秘影響。囑咐患者多喝水,盡早排尿。囑咐患者盡早下床行走,加快恢復膀胱功能。麻醉消失后,遵醫囑用鎮痛藥,減輕痙攣、痛感,嚴控輸液速度,患者排尿后可適當加快輸液速度。③指導患者規律的進行腹肌鍛煉,同時進行呼吸運動,吸氣時,使腹肌放松,呼氣時,使腹肌收縮,腹肌收縮時使腹壓作用于盆底、膀胱,進而增大盆底與膀胱壓力,達到促排尿的作用。④通過流水的聲音,誘導患者排尿,或是在恥骨聯合上方,放置60℃熱水袋,溫柔按摩。(3)飲食護理。待到患者術后排氣,指導患者進食蓮子粥、薏苡仁粥、橘皮茶等,可以健脾祛濕,指導患者喝冬瓜蘿卜湯,可以利水通淋,促患者排尿。指導患者食用蜂蜜、銀耳、香蕉等潤腸的食物,促患者排便。
1.3 觀察指標
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術后24h、48h的疼痛程度,評分越低,疼痛感越輕,對比兩組術后初次排尿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22.0軟件統計分析本文研究中獲得的數據,以()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最后以P<0.05表示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術后24h、48h的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常規組,術后初次排尿時間短于常規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常規化護理模式下,遵照醫師的囑咐為患者應用了止痛藥,雖然可以幫助患者減輕痛感,但是這對于術后傷口的愈合十分不利,反而有可能會增大患者對鎮痛藥的依賴性,難以從根源上解決患者疼痛問題[2]。本文針對肛瘺術后肛門疼痛者,進行了心理干預、健康宣教、人文關懷、音樂療法等針對性護理措施,旨在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消除痛感,減輕器官代謝壓力,進而更好的預防疼痛所引起的不良反應[3]。音樂療法對腦干網狀結構、大腦邊緣可產生直接的影響,促使副交感神經興奮,以免人體過度緊張,另外,輕柔、愉悅的音樂,可以影響患者的正性情緒,生成更多的內源性止痛物質,減輕患者對痛感的敏感。術后促排尿護理旨在提高患者的重視程度,使其以良好的心態面對排尿[4]。腹肌鍛煉可提高膀胱四周肌群收縮能力,協同膀胱逼尿肌,達到促排尿作用。飲食療法以潤腸、利濕、淡滲為主,不僅可以促排尿,而且還可以促使排便順暢。
總之,針對性護理減輕了肛瘺患者術后肛門痛感,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文藝.優質護理在減輕肛瘺術后疼痛的效果及對護理滿意度的影響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8):213.
隋艷艷.針對性護理聯合常規護理在肛瘺術后疼痛中的護理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08):229-230.
常文鳳.綜合性護理對肛瘺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5):254-255.
孫麗英,肖永剛,劉心茹,等.針對性護理對肛瘺術后肛門疼痛的效果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5,18(03):48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