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莉
【摘 要】目的:分析血清總膽紅素聯合溶血三項試驗檢測在新生兒溶血病早期診治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3例母嬰ABO血型不合新生兒為研究對象。給予患兒血清總膽紅素聯合溶血三項試驗檢測。結果:溶血三項試驗結果證實,113例患兒均為母嬰血型不合;治療前、治療后,4組患兒血清總膽紅素指標差異均不顯著(P>0.05)。經治療后,A組、B組、C組、C組、D組患兒的血清總膽紅素指標均顯著降低(P<0.05)。結論:溶血三項檢驗可作為新生兒溶血病的診斷方法,血清總膽紅素檢測可作為患兒療效的評估依據。
【關鍵詞】血清總膽紅素;溶血三項試驗;新生兒溶血病
【中圖分類號】R722.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3--01
前言:作為一種臨床常見病,新生兒溶血病以肝脾腫大、黃疸為主要表現[1]。這種疾病主要與母嬰血型不合有關。臨床研究證實,由母嬰血型不合引發的新生兒溶血病占比高于96%。患兒的確診時間、治療時間直接影響患兒的預后。為了評估血清總膽紅素聯合溶血三項試驗檢測的價值,本研究將113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現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3例母嬰ABO血型不合新生兒為研究對象。所有新生兒母親均為O型血,其父親均為非O型血。其中,男71例,女42例;日齡5h-18d,平均日齡(7.3±0.8)d;O型血33例,A型血42例,B型血38例。
1.2 方法
1.2.1 檢測方法 給予所有新生兒血清總膽紅素檢測、溶血三項試驗檢測。(1)血清總膽紅素檢測。于清晨取新生兒3ml靜脈血。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以離心機制備血清標本。選用ADVIA1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行血清總膽紅素檢測。檢測過程嚴格參照試劑盒的說明書完成。(2)溶血三項檢測。選用Dina孵育器等,行溶血三項檢測,檢測內容包含:游離抗體檢測、抗人球蛋白檢測(DAT)、抗體釋放檢測。母嬰血型不合的評價標準:抗體釋放試驗結果呈陽性或抗人球蛋白試驗結果呈陽性。
1.2.2 治療方法 根據母嬰血型不合患兒的實際狀況選擇治療方法,具體包含丙種球蛋白治療、藍光治療、換血療法等。
1.2.3 分組方法 根據患兒的溶血三項試驗檢測結果進行分組:三項試驗結果均呈陽性,納入A組(19例,16.81%);僅游離抗體試驗結果呈陰性,其他2種試驗結果呈陽性,納入B組(8例,7.08%);僅抗人蛋白試驗結果呈陽性,其他2項呈陰性,納入C組(52例,46.02%);僅游離試驗結果呈陰性,其他2項呈陽性,納入D組(34例,30.09%)。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兒的血清總膽紅素指標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23.0軟件為統計工具。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兒的診斷結果
溶血三項試驗結果證實,113例患兒均為母嬰血型不合。
2.2 患兒的血清總膽紅素指標變化
治療前、治療后,4組患兒血清總膽紅素指標差異均不顯著(P>0.05)。經治療后,患兒的血清總膽紅素指標顯著降低(P<0.05)。
3 討論
作為一種免疫溶血性疾病,新生兒溶血病的危害在于:若未及時治療,其肝脾腫大、黃疸等癥狀可對患兒組織、器官功能產生不良影響,部分患兒容易伴發高膽紅素血癥,甚至誘發嚴重后遺癥,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2]。為了保障患兒的安全,應及時選用適宜的檢驗方法早期確診,并給予患兒適宜治療。
溶血三項試驗包含抗人球蛋白試驗、游離抗體試驗及抗體釋放試驗。目前這種檢測方法已經成為臨床診斷新生兒溶血病的金標準。其中,抗人球蛋白的準確性較高,其原因為:這項試驗可通過患兒紅細胞結合血型抗體的檢測,為新生兒溶血病的診斷提供參照依據。而游離抗體試驗則無法作為確診新生兒溶血病的依據,在臨床診斷中,患兒的游離抗體試驗結果可作為其血液中是否含IgG抗-A(B)的診斷依據。如檢測結果呈陰性,提示不含上述抗體;相反,如檢測結果呈陽性,表明患兒血液中含IgG抗-A(B)抗體(來源于母體),這種抗體對新生兒紅細胞的致敏作用可誘發紅細胞的免疫性破壞反應。因此,如患兒的溶血三項試驗檢測結果提示游離抗體試驗陽性,應警惕由IgG抗-A(B)帶來的嚴重后果。溶血三項試驗中抗體釋放試驗的靈敏性較高,其原因在于:母嬰血型不合患兒的母親多為O型血,O型血母親娩出A型血、B型血嬰兒后,這兩種血型嬰兒發生紅細胞洗脫抗B、抗A抗體的風險更高。本研究給予113例母嬰血型不合患兒溶血三項檢測,所有患兒均符合新生兒溶血病的診斷標準,提示這種檢測方法結果可靠。
血清膽紅素產生于機體的衰老紅細胞。近年來,血清總膽紅素檢測逐漸于新生兒溶血病早期診治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本研究分別于患兒治療前、治療后,行血清總膽紅素檢測,結果表明:不同溶血三項試驗檢測結果患兒的血清總膽紅素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經治療后,四組患兒的血清總膽紅素均顯著降低(P<0.05)。這一結果提示:新生兒溶血病經治療后,患兒的血清總膽紅素水平也會產生變化。因此,可將這種檢測方法作為新生兒溶血病療效評估的主要依據。
綜上所述,醫院可于新生兒溶血病早期診治中推行血清總膽紅素聯合溶血三項試驗檢測,以確保診斷結果的準確性,并參照患兒的血清總膽紅素指標準確判斷其預后。
參考文獻
方聲,黃邀,盧洪萍,等.臍帶血血清總膽紅素檢測在新生兒溶血病早期診治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預防醫學,2017,24(04):491-494.
張少豐,葉長欽,陳楚填,等.血清總膽紅素聯合溶血三項試驗檢測在新生兒溶血病早期診治中應用價值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25):3816-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