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萍
【摘 要】目的:探究最有效的支氣管鏡檢查患者的護理方法。方法:以2017年06月-2018年06月于我院行支氣管鏡檢查的32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基于患者入院的奇偶順序將之分為實驗組(奇數組)和對照組(偶數組),每組163人。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給予實驗組患者“優質護理”,從不良問題發生率、患者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價、護理有效性出發比較兩種護理模式的優劣。結果: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問題發生率及護理后焦慮抑郁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有效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在上述三個維度分別比較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給予支氣管鏡檢查患者以優質護理不僅能夠有效的消減患者的焦慮抑郁,能夠控制患者出現不良問題,還能夠提高患者的護理有效性,因而應該在臨床方面大力推廣。
【關鍵詞】優質護理;常規護理;支氣管鏡檢查;不良問題;焦慮抑郁;護理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3--01
對于呼吸系統疾病患者而言,支氣管鏡檢查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診斷方法[1]。支氣管鏡檢查的優勢十分明顯,但由于支氣管鏡檢查是一種介入性檢查,因而也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如果患者對檢測過分恐懼、焦慮,那么檢查過程中容易出現患者不配合問題,檢查時間因此延長,患者的診療滿意度因此難以保證,嚴重時還可能誘發護患糾紛,影響護理落實及患者康復[2]。為探究最有效的支氣管鏡檢查患者的護理方法,本實驗以于我院行支氣管鏡檢查的32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實驗,現將之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7年06月-2018年06月于我院行支氣管鏡檢查的32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疾病類型包括支氣管肺癌、肺炎、支氣管擴張、肺膿腫、肺不張、肺結核等。男性164人,女性162人,患者年齡18.5-86.4歲,平均(62.3±7.8)歲。基于患者入院的奇偶順序將之分為實驗組(奇數組)和對照組(偶數組),每組163人。實驗納入的所有患者均同意參與實驗,排除存在精神異常、溝通障礙、瀕死類患者,且所有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備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給予實驗組患者“優質護理”,即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加如下護理措施:(1)要求專職護士全程參與患者的健康宣教及檢查后護理工作,科學評估患者病情、幫助患者明確鏡檢的相關問題,基于患者的實際情況(生理、心理、家庭、文化等)設計針對性的護理方案。(2)落實無縫隙責任制護理,確保護理、檢查無縫對接,能夠安撫患者及家屬的情緒,能夠給予患者安全感。與此同時,鏡檢資料應及時送往病理科,積極防范各類人為失誤、防范意外問題發生。(3)鏡檢結束后向患者再次強調可能出現的不良問題,囑患者禁食禁水、多休息、少說話,積極預防各類問題并強化臨床護理,以便于及時發現患者異常。(4)強化護理監查,基于護理實際優化現有護理流程,提高護理水平保證護理的有效性,積極消除護理疏漏。
1.3 評價標準
(1)利用華裔教授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進行焦慮抑郁調查。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換言之,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的焦慮抑郁問題越嚴重,護理有效性越差;反之則問題越微小,護理有效性越佳;(2)密切觀察患者的臨床,記錄患者的不良問題發生情況,并計算不良問題發生率;(3)以一周為期調查患者的護理有效性,將患者分為“有效”和“無效”兩類。其中有效指“患者無不良問題發生、無嚴重焦慮抑郁問題、無護患糾紛發生、患者認為護理舒適等”,否則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本實驗獲得的所有數據均利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組間同類型計數、計量比較分別使用檢驗和t檢驗,以“P<0.05”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各項數據比較
(1)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得分比較差異不顯著,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焦慮抑郁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2)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問題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3)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有效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受客觀條件(生活節奏加快、生活環境改變等)影響,近年來我國的胸、肺及支氣管疾病患者數量持續增長,支氣管鏡檢查的頻率不斷增加[3]。支氣管鏡檢查具備明顯的應用優勢,如操作簡單、患者疼痛低、醫師可直觀患者病灶等。然而支氣管鏡檢查具備侵入性,檢查過程中患者的氣管及咽喉等部位會產生異物感,患者因此可能會出現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與此同時,操作可能會給患者帶來機械損傷,導致患者檢查后出現咯血、喉頭水腫等問題,并最終影響患者的護治配合度。優質護理以人為本理念為核心,提高了護理的主動性和全面性,護理差錯降低,護患關系得以優化,護理的整體質量因此得以有效提高[4]。如在本實驗中,接受“優質護理”的實驗組患者的不良問題發生率、護理后焦慮抑郁得分、護理有效性三項數據(9.20%、48.6±9.5分、76.69%)明顯優于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的對應指標(22.70%、53.4±10.0分、57.06%),兩組在上述三個維度分別比較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結果充分說明優質護理在支氣管鏡檢查患者護理方面具備應用優勢。
綜上所述,給予支氣管鏡檢查患者以優質護理不僅能夠有效的消減患者的焦慮抑郁,能夠控制患者出現不良問題,還能夠提高患者的護理有效性,因而應該在臨床方面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唐小瑩.對應用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247-248.
李旺,徐六妹,陳敬芳.188例HIV/AIDS患者支氣管鏡檢查的護理體會[J].護理學報,2017,24(3):57-59.
黃璐.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小兒呼吸道異物48例臨床分析及護理[J].醫學信息,2016,29(5):165-166.
譚莉.心理護理干預在纖維支氣管鏡檢查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心理醫生,2016,22(20):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