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旭東
摘 要:黨建干部隊伍建設水平是基層黨建工作落實程度的關鍵因素。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發展,選人用人專項巡視檢查力度加大,構建合理有效的黨建隊伍激勵機制,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的緊迫任務是當前各基層黨組織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文章通過分析高校基層黨建隊伍建設現狀,探索建立干部隊伍激勵機制、容錯和問責機制舉措,以期探索工作路徑,創新工作方式,為基層黨建的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高校;基層黨組織;干部隊伍;激勵機制
一、高校基層黨建干部隊伍激勵機制建設的必要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抓基層、強基礎,不斷夯實黨的執政根基,干部“亂作為”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但依然也有少數干部存在不作為、不能為、不會為、慢作為的問題,部分干部庸政懶政怠政、缺乏干事創業的勇氣銳氣,干部能上不能下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針對這些現象,2015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首次以中央黨內法規形式就領導干部能上能下作出專門規定,初步構建了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選人用人機制。為解決干部不想為、不能為、不敢為等問題,2018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旨在充分調動和激發干部隊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勵廣大干部在新時代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對加強思想教育、樹立正確用人導向、發揮考核評價作用、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提升干部能力素質、熱情關心關愛干部、凝聚創新創業合力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
黨員干部激勵機制有利于調動黨員干部的積極性,有利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黨員干部激勵機制,對不作為、慢作為和亂作為嚴肅問責,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激勵廣大黨員干部敢擔當、有作為,對基層黨建的長遠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如何正視當前基層黨建的不足,找到有效的激勵手段和措施,構建黨員干部的激勵保障機制,成為擺在各級黨組織面前的一個重大難題。
二、高校基層黨建干部隊伍建設現狀與不足
以浙江大學機關黨委為例,作為學校機關的院級黨組織,機關黨委下設31個在職教職工黨總支和黨支部,黨總支下設19個黨支部以及14個退休黨支部,共約1300多名黨員,黨員人數眾多、支部數量大,辦公地分散于各校區且黨支部組成模式復雜。而機關黨委(兼機關工會辦公室)僅由4名專職職工(設書記、副書記各1名,工作人員2名)組成,人員、編制緊缺,工作量大;從黨務工作者的工作特點來說,黨建干部隊伍絕大部分為兼職人員,其中黨支部書記要求中層副職(一般為副處)擔任,但隨著學校各項事務日益繁重,黨務與業務往往難以兼顧;與學院黨委相比,機關黨委在財務、人事、教學科研等方面缺少話語權,雖然機關黨委有發揮政治核心和監督保障作用的職能,但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卻受行政職權所限,對基層黨支部的引領和監督乏力,部分基層黨支部在抓黨建工作時,還是呈現出“政強黨弱”的現象,難以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以上不足表現為:
1.思想認識有待提高
黨員干部部分黨務工作者認為黨建工作純粹是一種單純的務虛工作,黨性、政治意識不強,存在輕政治、重業務、輕奉獻、重索取的現象,個別黨員的組織紀律性差,不講政治,不講原則,甚至違法亂紀[1];部分黨支部落實院級黨組織的黨建工作態度不認真,存在應付行為,部分黨支部在落實“三會一課”“群眾路線”“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院級黨委的要求時不夠認真,個別黨支部甚至存在弄虛作假行為。
2.缺乏有效的激勵與獎懲措施
當前,基層黨建工作多單純依靠專兼職黨務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和黨員干部的自覺性,缺乏有效的抓手形成激勵機制。目前,浙江大學常用的考核與評價黨建工作的手段主要為“兩優一先”評選(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求是先鋒號、作風建設網上測評等,形式單一、名額少、難度大,多為證書榮譽獎勵,難以吸引廣大黨員干部。考核獎勵基本無差異,多干少干都一樣,干得多錯得多,甚至多干不如少干,年終評獎評優存在輪流坐莊,搞平衡等現象,也一定程度上導致干部隊伍缺乏動力,職業認同感低。在全面從嚴治黨和中央巡視力度空前加大的背景下,黨建工作對干部素質的整體要求越來越高,單純依靠黨員干部的自覺性和奉獻精神難以確保日常黨建工作的有效落實,也嚴重影響黨建工作的活力。
3.培訓教育的針對性和對青年職工的關心關愛方面有待加強
近年來,高校基層黨建干部隊伍日趨專業化、年輕化,以“80后”“90后”為代表的黨員干部群體有著更高的訴求,既有政治發展的需要,也有物質經濟的需要,還有精神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這就與傳統的簡單激勵模式出現了矛盾,單純的精神激勵、畫餅式的方式已經滿足不了他們對基層黨建的思想渴求。然而,目前的基層黨建激勵導向明顯沒有完全適應這種黨建客體的變化,仍是從黨建本身的要求出發,激勵措施乏力,造成了基層黨建干部隊伍活力不足。
三、高校基層黨建干部隊伍的激勵措施與對策建議
構建和實施基層黨建工作激勵機制,是激發黨建干部隊伍意愿的核心和關鍵。所謂激勵,歸根結底就是使干部行為價值得到肯定,在思想情感、經濟待遇、政治前途等方面得到認可[2]。
1.建立黨建干部隊伍激勵與容錯糾錯機制
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激勵與容錯糾錯機制的構建和實施是黨建創新的基礎和動力,只有通過構建切實可行機制,才能激發基層黨務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效促進學校中心工作的貫徹落實和學校改革發展目標的實現。
(1)建立和推行績效考核機制。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特點是“以虛帶實、以實促虛,虛實結合”,黨的建設與中心工作有機統一需依靠切實可行考核機制和指標才能有效落實。近年來,機關通過優秀“五好黨支部”、機關作風網上測評、“兩優一先”等方式開展機關黨建工作,為建立和推行績效考核提供了可參考的量化指標,可在一定范圍內將黨建工作的成效作為年終人事考核的重要評判依據。
(2)適當提高黨務工作人員的待遇。教育部于8月2日發布《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的意見》中指出,“教師黨支部書記應參與本單位工作規劃、干部人事、年度考核、提職晉級、評獎評優等重要事項討論決策,享受職務職級‘雙線晉升政策,其黨務工作計入工作量,享受相應的津貼補貼待遇。學校選拔院(系)級黨政干部,要把擔任教師黨支部書記經歷作為選拔任用的重要條件”。
設立專項黨建活動經費,適當提高基層黨務工作者經濟報酬,在職級晉升時將黨建工作成效作為參考依據,以提高基層黨務工作崗位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穩步提升基層黨建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運行效率和工作績效是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趨勢。
(3)激勵干部敢闖敢試,堅持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有為才有位,讓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黨員干部有機會有舞臺;堅持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待干部,公平公正對待干部,對個性鮮明、堅持原則、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符合條件的要大膽使用,敢于讓干部試錯,對該容的大膽容錯,在履職過程、干事創業中出現的一般性失誤,本著寬嚴相濟、治病救人的原則,通過談心談話,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幫助同志糾正失誤、修正錯誤,解開思想疙瘩,消除思想顧慮,鼓勵干部重新整裝再前行。
2.加強基層黨建人才隊伍培訓
(1)建立培養計劃,重視和加強對黨建人才隊伍的培訓。基層黨委應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加強重視,統籌考量,建立有計劃、有目的性的培訓計劃。計劃按照對象、內容、時間等因素制訂,擴寬培養形成,充分利用校內外的黨建資源、平臺開展培訓,利用理論教學與現場教學、情景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培訓,使黨建人才隊伍建設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
(2)做好對不同層次的黨務干部的培訓。加強對基層黨務工作者黨務知識的培訓,如“三會一課”、黨員發展培訓、日常黨務知識的培訓。做好對不同層次的黨務工作者的培訓,發揮中心理論組、兩委委員的帶頭作用,通過“走基層講黨課”、邀請校內外黨務專家講黨課等方式,合理選擇培訓內容和方式。
(3)加強機關文化建設。征集機關干部職工對培訓業務需求,根據需求聯絡機關部門,開展針對性培訓,如開展公文寫作、新媒體運營、溝通禮儀等業務性培訓,開展“我的浙大我的家”“浙大之我見”等主題文化活動,增強對學校、機關的認同感,增強對學校、對單位的凝聚力、向心力,提升機關干部能力,喚醒黨員干部的身份意識、組織意識,提高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3.強化作風督導,加強對干部隊伍的監督管理
嚴格監督管理,強化作風督導,組建機關作風督導組,集中開展覆蓋式的作風暗訪或督查工作,以反向的督查問責提升干部執行力的正向激勵;緊扣工作清單任務,嚴抓責任落實,加大對各基層黨支部或黨員的工作情況實施檢查、考核和通報力度,加大對各類黨內評優與表彰的展示力度;深入開展“一流管理、服務師生”活動,嚴抓機關效能建設,對辦事拖拉、推諉扯皮,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開展專項調查,對存在工作作風問題的責任人給予通報批評,起到警示作用。加強機關黨委在重大決策、在干部人事制度的制定與實施、獎罰與職稱評聘的過程中的參與權,并將黨務政務公開和機關作風建設測評結果作為基層黨支部考核的參考指標和依據。
4.情感激勵要有溫度,關心關愛黨員干部
關心干部隊伍要帶有溫度,不僅要從工作、待遇上做好支持保障,還要從心理上關懷,增強干部的榮譽感、歸屬感、獲得感[3]。一是完善落實談心談話制度,及時掌握干部隊伍思想動態,解決思想認識方面的問題。二是要幫助解決后顧之憂,健全黨員干部激勵保障制度體系,從生活上關心干部,幫助干部解決實際問題,解決后顧之憂,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充分獲取干部的情感認同,體現人文關懷。
參考文獻:
[1]鐘會兵.新形勢下高校教師黨建的難點與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 27.
[2唐家樓.探索正向激勵舉措 激發機關干部干事創業活力[J].市場周刊,2018(3):120-122.
[3]李 慧.從嚴治黨新常態下完善黨員干部激勵保障機制問題與對策研究[J].納稅,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