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英語閱讀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對語言(詞匯和結構)和信息(文本的主旨大意和細節)進行表層的理解,而且還要幫助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層次的理解,關注作者觀點,作者情感,寫作意圖,把握文章的脈絡層次和結構特點,了解文本中遣詞造句和謀篇布局等方面技巧,進而鑒賞語言文化(葛炳芳,2013),利用已知語言文化進行輸出。因此英語閱讀教學要注重通過其教學設計環節來拓展學生思維,訓練學生的分析,概括,總結,推理和評價文本的能力。
牛津英語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Hours 是以一封電子郵件來講述Linda和同學們去世界公園的所見所聞和所感。該游記結構清晰明朗,語言有鑒賞價值,文本內容挖掘層層深入,最后得到主題的升華。本課的環節和設問我充分考慮到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真正優化了閱讀課堂,創新了學生體驗式的思維教學模式,真正實現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我以我旅游的照片和一首“travelling light”的英文MV引出本文的主題。學生看完之后老師提問:①What are your feelings while listening to the songDo you like travelling or not?
學生們先自由回答,然后老師出示老師的答案并引出文中的新單詞“journey”,“main”和“sights”,讓學生通過語境來預測單詞意思。
【設計意圖和能力培養】
預測是一個積極思維的過程,要求讀者根據已了解的文本信息,結合自身的認知經驗,通過自身的理解和推斷,對文本內容或后續的情節發展等進行猜測,并在閱讀過程中進行驗證(貴麗萍,2013)。在本環節中,通過幾個新單詞的呈現,讓學生們在已創設的情境下,對新單詞的釋義進行預測,根據學生的情況適當進行暗示和提醒,以慢慢引導的方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預測能力。
(1)抓住整體語篇,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概括思維能力
環節一:通讀全文,回答問題“Whatis Linda’s email about?”。
環節二:通讀全文,然后根據各部分內容完成配對任務,總結文章寫作順序。The journey:
Para.2 when arriving
Para.3 inside the park
Para.4-5 on the way
(Time Sequence)
環節三:通過圖片的展示,讓學生進行每個部分的概括描述。
環節四:在整個語篇梳理和深挖作者感情色彩之后,讓學生對于整篇文章學生的感情線索進行概括整理,得出結論:The feelings: feel bored---feel eager---feel excited---feel amazed-enjoy herself
【設計意圖和能力培養】
概述就是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原文的主題。給閱讀文本寫概要,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邏輯分析語言及內容的組織和概括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劉偉,郭海云,2006)。在這堂課上,我通過四個環節讓學生從課本的總體內容到寫作順序到作者的感情色彩進行層層遞進設置任務,培養學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綜合概括的能力。
(2)兩人或者小組討論,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我在展示圖片讓學生復述內容后,拋出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進行討論。
When arriving, I want to say _____________.
On the way,I want to say_____________.
Inside the park,I want to say _____________.
其次,精心設置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Which adjective do you want to use to describe the journey Why?
【設計意圖和能力培養】
發散性思維是一種從不同的方向、途徑和角度去設想,探求多種答案,最終使問題獲得圓滿解決的思維方法。我在讓學生復述旅游情節后,讓學生們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給學生足夠多的空間,擺脫文本的束縛,說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想法,進行語言的運用和展示,從而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針對于用形容詞描述這次旅程的問題討論,也基于學生對于文本內容理解,揣摩文本中學生的心態,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借助思維交流,彼此討論,運用比較,對比,切磋的方式學習對方的思維方式,通過彼此思維的交流和撞擊,鍛煉和培養自己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3)以感情為線索,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推理思維能力
在對文本第三遍深入閱讀后,我繼續深入處理,從文本中學生的感情線入手,精巧設問:
On the way/When arriving/Inside the park, how did they feelAnd how do you know? 讓學生找出文章中相關的詞句來證實和推理出以下感情線索:On the way, they felt bored.When arriving, they felt eager.Inside the park, they felt excited and amazed.
【設計意圖和能力培養】
透過文本本質,聯系上下文邏輯推理得出結論的能力是學生們在閱讀課上需要培養和發展的。本環節,我讓學生在文中找出相關線索,學生通過不同層面結合邏輯得出綜合性的推理,掌握本文的情感線索。在這個環節中,學生的閱讀活動得到升華,鍛煉了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
(4)語言賞析,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分析和評判思維能力。
文中的有些語句是可以通過鑒賞的方式輸入給學生,通過學生的分析和評判性地改動,讓學生掌握多種語言表達方式。我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根據老師從文中找出的句子,重新用自己的方式改寫:

其次,讓學生小組討論,找出更多句子,進行第二次改寫,分享討論結果。
【設計意圖和能力培養】
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文本的閱讀,對語篇中的好詞好句做出判斷,同時運用自己的已有知識結構,對文本內容進行重建,形成優美的寫法,生動的描述,多樣的句型表達,從而更能體會文中主人公的心態情緒。在閱讀課上,讓學生賞析語句,理解升華并且重塑語句是鍛煉學生分析評判思維能力的方式。
我設計了一個show time, 讓學生以四人為一組,根據文本內容,選擇文本中的時間點,排練一個劇本,分享劇本:
Narrator(獨白者): It is a fine warm day.The sun is shining in a clear blue sky.Linda, Kitty and Daniel are going to the World park.On the bus, they are talking.
(On the way)
Linda: The world park is very far away.
Kitty: Yes, and the traffic is very heavy.
Daniel: Oh, it’s very boring.
【設計意圖和能力培養】
我要求學生針對文本主線的發生,發展和結局梳理情節,同時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自由選擇行程中的時間段,四人一組的劇本形式,把本課學生的輸入真正轉化成語言的輸出,培養學生的信息加工能力,編小品的任務要求學生對文本內容熟悉,并有一定的獨創性,形成別出心裁的一個作品。這個環節也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過程。
在英語閱讀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不僅要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還要通過分析、推測和評價等思維方式挖掘文本的隱藏含義和寓意,了解文本中遣詞造句的謀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關注作者觀點、情感態度和寫作意圖,從而達到對文本的深層次理解(貴麗萍,2013)。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觀念,改革閱讀課課堂,通過巧設各個閱讀環節,創新閱讀課教學模式,從而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真正讓學生能夠“活學、活用”,實現英語教學閱讀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