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是余華創作風格由冷漠轉向溫情的代表。通過這部作品,余華揭示了一種深刻的人生哲學,即對生活的坦然面對和對生命價值的認可。海明威通過《老人與海》讓人們在一個看似可憐的老人身上體會到了生命的價值和挑戰自我的快感。
以《活著》和《老人與海》中的形象為主體,本文試圖從福貴和桑提亞哥不同生活態度的表現和啟示兩個方面對兩個文本中的鮮明形象進行分析,比較桑提亞哥和福貴不同的生活態度。
一、福貴對于生活的態度——承受
余華筆下的福貴只是普通中國老百姓的代表和縮影,他們在壓迫、貧困、災難面前變得順從,麻木。對待生活更多地是沿襲中國守舊思想,相信順其自然、聽天由命,不和命中注定做最后的斗爭。
余華《活著》中福貴明顯有謙卑、軟弱的性格。福貴年輕時的“成就”體現在賭桌上、女人床上。當財產敗光后,他才開始面對真正的生活。從一個少爺變成了一個為了活著而活著的平凡農民。親人毫無預兆地相繼死去,這一連串的意外,一件件地發生在福貴身上,他只能默默地承受,將這一切看作是命運的安排。
名叫“福貴”的老牛是福貴逆來順受性格的最好代表。苦難雖然一次次地重壓在福貴身上,也同樣使得他生命的韌勁越來越強。福貴生命的力量在一次次的忍耐中聚集,使他從弱者變成能承受一切苦難的強者。整部小說的敘述沒有撕心裂肺的吶喊,沒有血淚的控訴,福貴一直以一種寬厚的忍耐在承受無邊無際的苦難,在訴說悲痛和堅定。
當老年的福貴坐在田間用“家珍”“鳳霞”“有慶”“苦根”等親人的名字來激勵老牛“福貴”時,可以看出福貴早已看開一切,用忍耐將身邊的苦難消解。福貴的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卻又給人們一個非常明確的意義:“為了活著而活著,而非活著以外的任何東西。”
二、桑提亞哥對于生活的態度——承受
桑提亞哥是海明威筆下硬漢的典型代表,老人幾乎在海上苦戰了四天四夜,他的勇敢和堅韌是超乎人想象的,深深地體現出永不服輸的美國精神。
桑提亞哥就是大海中的一頭雄獅。獅子的力量和青春是老人曾經擁有的,老人在出海前夢見獅子表明了老人對力量的渴望,希望能有獅子一樣的強壯和力量。雖然連續八十四天沒能捕到魚,但是老人并沒有妥協。盡管他知道力量和青春都已不再有,但他沒抱怨時間和命運的殘酷,也沒有乞求別人的憐憫和同情,他依舊顯出一種不服輸的狀態和不輕言放棄的精神,展現出不向命運低頭的“硬漢”形象。
在第八十五天,桑提亞哥決心走遠去釣大魚。當真的釣到一條大馬哈林魚,他明知對方力量比他強,還是決心戰斗到底。當鯊魚來襲時,老人拼命地堅持和鯊魚搏斗,用盡一切個人手段反擊。盡管鯊魚還是掠奪了他最后的收獲,但是他的失敗是勝利的。因為他本可以放棄和大馬哈林魚斗爭,放棄和鯊魚搏斗,平安返航。他的臉、背部、手都有受傷,手抽筋,頭暈目眩,身體痛到麻木。但是,他都沒有放棄而是選擇和對抗力量斗爭,在斗爭中感受自己活著的意義和自我存在
的價值。
三、福貴與桑提亞哥不同生活態度給現代人的啟示
(一)福貴生活態度給現代人的啟示
1.樂觀地善待生命
《活著》的主人公福貴是以歌聲出場的,這樣的人物出場絲毫不會讓人想到他曾經是多么的不幸,又經歷多少的苦難。老人在和我交談時高興地笑起來,還神秘地向我招手。他的快樂仿佛能感染每一個人。福貴在講述他一生時,沒有痛苦、沒有悲傷,就好像在講述別人的故事一樣,那樣的平淡不驚。小說的結尾同樣以老人的歌聲結束,和開場老人的歌聲相互照應。福貴唱著古老又快樂的歌謠,讓人看到了凡俗人生的坦然與平淡、樂觀
與自足。
2.對痛苦生活的忍忍
福貴的一生如此的悲慘,苦難無處不在,成了他難以擺脫的宿命。但他從未放棄,一直堅持活著。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活著,沒有生命的活著。作者用福貴的一生是想告訴人們:活著雖然充斥著苦難,但路還要走下去。余華在文中寫道:“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所以,不管你經歷了什么,不管你遭遇了什么,不管生活給你帶來多少的不幸,你都要活下去,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3.積極地對待生活
“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福貴母親的這句話包含著深深的情感。即使生活給人再大的苦難,只要人們積極面對,就能解決并超越苦難。每個人都生活在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人們的意愿發展的,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困難總是難免的,人們要采取積極樂觀的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挫折可以使一個人消沉,也可以激發一個人巨大的潛能。關鍵在于持有怎樣的態度對待它。只有懷有樂觀、積極的態度,人們才能克服挫折和困難。
(二)桑提亞哥生活態度給現代人的啟示
1.要相信自己,有堅定的信念
大多數人經常把自身的失敗歸因于能力的有限,其實,成功與否的關鍵是看自己。什么都不去嘗試,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是可以的。而堅定的信念是人生前進的推動力。有了信念,有了理想,也就確定了方向,為實現理想不斷奮斗。人們只有努力奮斗,將來才會有幸福的生活。
2.要有拼搏的精神,永不放棄
桑提亞哥敢于和大馬哈林魚斗,敢于和鯊魚斗,敢于和大海斗,敢于和自己斗。這一切都源于老人不服輸的性格、勇于拼搏的精神。只有通過失敗,人們才能不斷改變自己,完善自己。失敗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不能輕易讓失敗擊垮,人們要有一種精神在,不向困難低頭,勇往直前。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也不能盲目夸大主觀能動性,要在充分認識和掌握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創造屬于自己的人生。
3.保持清醒頭腦,樂觀地對待困難
在和大馬哈林魚、鯊魚的搏斗中,桑提亞哥抱有積極樂觀的態度,表現出自信、堅強和百折不撓,克服重重困難,最后平安返航。人們在生活中遇到困境時,首先要清楚地認識當前自己所處的環境,不慌亂,保持鎮定。只有這樣,人們才能想出辦法解救自己于危難之中。
(吉林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趙丹(1994-),女,吉林榆樹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