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作為一種哲學思想流派的道家還是作為一種宗教的道教,“道”都是孕育世間萬物的本源、萬事萬物運動的法則,是一種超越時空的神秘存在?!暗馈笔怯钪嫒f物賴以生存的依據,由“道”孕育出天、地、人等世界萬物,由此看來,道教思想中蘊含著與生態環境保護有關的豐富生態倫理智慧,尤其是“天人合一”思想體現了豐富的倫理、政治意蘊,還蘊涵了深刻的生態意蘊。同時,其主張“道法自然”“歸真返璞”的人與自然相處的思想,對緩解當下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
從十八大“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到十九大加快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面對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問題,我國貢獻出構建全球生態和諧的中國智慧。日益嚴重的氣候變暖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威脅著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危害性與日俱增,人與自然的關系愈發緊張,人類社會將面臨全球性生態危機。如何解除這種生態危機,實現人類與自然生態的共生共存,是當下各國積極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在這方面,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思想,給我國甚至全人類提供了豐富且深刻的生態倫理智慧,道教生態倫理觀強調天、地、人之間的自然平衡關系,同時思想最鮮明的“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的特點是道教生態倫理思想提醒人們要與自然友好和諧地相處、關愛自然,這對中國生態觀念乃至全球生態觀念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道教生態倫理思想之“天人合一”
(一)“天人合一”之源
道教認為,世間萬物都由“道”所生,“道”是萬物之始,亦是萬物之宗?!暗馈痹谑篱g萬物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無需借助他者?!暗馈笔侨f象之源,其創造了宇宙萬物,由“道”生出天、地、人以及其他事物,印證了《道德經》里所謂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中“道”的崇高地位。從其中便知,天、地、人都由“道”所生,三者處于平等的位置,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由“道”將萬事萬物串聯成一個整體,樹立了樸素的整體觀念。從樸素整體觀念出發,天、地、人和萬物都合于自然之道,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同時,道教思想“天人合一”存在于其早期經典《太平經》中,莊子運用運氣論的闡述指出“天、地、人屬于同一元氣,分為三體”,然而形體有三,分別是天、地、人,由此說明,雖然天地人不具有相同的形體,卻來自同一根源,進一步豐富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內涵。
(二)“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內涵
“天人合一”乃是道教生態倫理思想的出發點,強調人與自然同根共運,渾然一體不分你我。道教經典《天平經》對于天、地、人的之間的關系,也清晰強調天、地、人應當“相愛相通,無復有害者”,還應當相互協調,才能合力同心,共生凡物。與此同時,還指出人是“萬物之師長”,要愛護世間萬物,切勿有殘害自然萬物之心,否則會遭惡報。道教吸收了神仙術、民間鬼神崇拜,因此道教從人們內心道德譴責出發,給予那些破壞環境、殘殺生靈予以思想上的譴責和懲罰,以彰顯天地人及萬物相統一的整體觀念,提醒人類要尊重自然、愛護自然,順其自然,這是道教核心思想“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不可違”的本真。雖然從某種角度會將該思想理解為道教神學,不乏存在崇尚神靈迷信的嫌疑,但仍不可忽略其中蘊含的豐富生態倫理思想,道教堅持“天人合一”“天人協調”的人與自然友好共生的生態倫理思想,與當下我國面對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尋找可持續發展路徑而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主題高度一致,在我國甚至全球恢復人與自然友好和諧關系的環境問題治理運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二、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時代價值
道教思想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天人合一”所蘊含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同運思想對新時代中國乃至世界生態觀念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也具有跨時代的現實意義。
(一)生態環境治理之中國智慧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基本戰略之一,人類命運共同體首先是生態共同體,即就是實現人與自然的共在運行。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同一世界,就應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無為而治。對待自然生態,不應肆意妄為,而應用對待生命一樣的態度對待之。正因人類打破了人與自然的友好共生關系,大肆進行資源開發和利用,使得環境污染加劇,當下的環境污染和資源危機不僅呈現出區域化,還具有全球化的趨勢,嚴重威脅著全人類的發展,環境治理是每一個國家或地區都不能避免的發展難題。面對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我國提出了中國治理方案,那就是生態共同體。
在這樣具有前瞻性的生態環境問題治理智慧背后是秉承了中國傳統哲學的價值理念,其中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思想是生態共同體的有力理論支撐,更是中國智慧的彰顯?!疤烊撕弦弧钡纳鷳B倫理思想指出,天、人都是有“道”的產物,因而人與自然是平等、互利共生、和諧的關系,人并沒有獨立于自然界之外,更沒有改變自然的權利和能力,否則人就會面臨生態環境的報復甚至滅亡。同時,“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觀指出,自然的本質是滋養世間萬物,讓其自由生長,人也不例外,是由自然供給其養料,從一定角度上來說,沒有自然就沒有人類。自然有自己的運動規律,針對建立人與自然之間和諧關系及解決當下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道教“天人合一”提供了豐富且深刻的生態治理之道,要求人們不應以人類的眼光看待自然生態,更不要以自己為中心對待自然,而應勿過分干預自然,尊重自然規律,任由自然界發展。倘若沒有人類的破壞干預,自然作為一個完整且活潑的生態系統自有其相應的治理能力,并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新時代中國生態觀念正是秉承“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觀,彰顯了生態環境治理的中國智慧。
(二)全球環境治理之中國貢獻
“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僅是我國為應對自身環境問題而實施的發展戰略,也是我國心系全球環境治理,為全球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建設貢獻的中國力量。面對全球生態危機,各國都不能獨善其身,唯有人人關注生態危機和遏制環境污染,才能從根本上解除危機。面對全球性環境治理,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也是渺小的?!耙换í毞挪皇谴?,百花齊放春滿園。”同樣,面對全球性生態治理,單靠某一國家或某個地區的力量是不夠的,大家共同獻策、齊心治理方能換來“春滿園”?!叭祟惷\共同體”的提出就是中國獻給全球環境治理的科學方案。
生態共同體,是承載各國實現自然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肥沃土壤,人類只有一個地球,需要各國齊心協力共同治理環境,方能實現生態平衡,迎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思想啟示人們,人類要對大自然抱有尊重和敬畏,切勿妄自尊大地企圖征服自然,理應把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作為最高的人生追求。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奮斗目標,將“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新時代,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作為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產,顯得彌足珍貴。面對全球生態危機,人們應當讓“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思想在全球環境治理中不斷煥發出青春和活力,造福人類。
三、結語
道教生態倫理思想對新時代環境生態觀念的轉變和提升有著重要的影響,想要解決生態危機,唯有徹底轉變觀念,才能從根本上消除環境污染以及生態失衡的現象,因此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態倫理思想應予以重視和深刻挖掘。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2017-2018年度院級一般課題“北京市公墓文化建設現狀調查研究”(項目編號:SGYYB2017-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翟媛媛(1980-),女,山西運城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宗教學、殯葬文化和殯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