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興祖
隨著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推進,人們對“人民代表大會”已經越來越耳熟能詳。但是,有些干部群眾,包括有些人大代表對于“人民代表大會”的認知,卻依然停留在“代表們一年一次開大會”上?!叭嗣翊泶髸彼坪鮾H僅是“代表的”大會,而不是“人民的”代表大會。筆者認為,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現象。因為,離開了人民,“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失去生命力。
我們的國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的”共和國!為此,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薄耙磺袡嗔Α敝凶顬橹匾?、最具權威、最富剛性的“國家權力”,同樣(甚或更是)屬于人民,人民是國家權力的主人、根源、所有者!既然如此,國家權力理所應當由人民來行使。如同現代世界上的國家民主多為代議民主一樣,我國人民也采取間接(代議)的方式,通過人民自己選舉的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來行使國家權力?!@就是憲法所規定的,“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就是事關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按照憲法規定,人民代表大會不僅僅是“代表的”大會,而更應當是“人民的”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不僅僅是“代表”在行使國家權力,而更應當是“人民”在行使國家權力。為了確保這一點,人大代表必須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來行使國家權力。正是在這一意義上,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使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成為全面擔負起憲法法律賦予的各項職責的工作機關”之同時,強調要使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成為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的代表機關”。有人擔心,強調“工作機關”和“代表機關”,是否就意味著淡化人大是“國家權力機關”?筆者以為,這樣的推演是不成立的!殊不見,黨的十九大報告首先強調了“要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行使國家權力”的人大,難道不是“國家權力機關”?事實上,人大只有成為“工作機關”和“代表機關”,才能成為代表人民切切實實行使國家權力的“國家權力機關”。
為了使人大“成為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的代表機關”,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依據憲法法律和相關制度的精神,委托各區人大常委會于5月下旬至6月底組織今年的第一次市人大代表集中聯系社區活動。筆者理解,“聯系社區”活動的邏輯是:人民群眾主要生活或活動于基層社區;要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就要深入基層去聯系社區,聯系社區內的人民群眾,聽取各種鮮活的民意。
在聯系社區的活動中,市人大代表分別在原選舉單位的社區中,采取視察、走訪、座談等形式,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特別是,在市人大常委會的統一安排下,代表們一方面帶著有關生活垃圾管理立法的特定問題,到社區有針對性地聽取民意并作問卷調研;另一方面,圍繞民生或鄉村振興的寬口徑主題,了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和其他普遍關注的問題。而且,聯系社區活動也是市人大代表接受原選舉單位和人民群眾監督的過程。這樣,當他們在參與行使立法、監督等國家權力時,就能確保是“人民”而不僅僅是“代表”在行使國家權力,確保人大是“人民的”代表大會,而不僅僅是“代表”的大會。
聯系社區的活動應當長期堅持。在筆者看來,它還應當與“人大協商”結合起來。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斷強調推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而人大是協商民主的七種渠道(主體)之一。黨的十九大進一步重申了“人大協商”。具體說來,眾多的市人大代表去聽各種不同的民意,其中有的民意甚至是互相對立的。對此,市人大常委會需要組織市人大代表開展平等、理性的協商,以形成真正代表廣大人民利益與意志的“最大公約數”,在此基礎上行使國家權力,便更能確保人大真正成為“人民的”代表大會,“成為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的代表機關”。(作者系復旦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