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箐

市人大常委會信訪辦開展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無先例可循,在人大系統內,此項工作為上海首創。
工作平臺的重塑:換名稱改包裝重新上線
2014年3月21日,經常委會秘書長辦公會議討論通過,原上海市人大公眾網上“人民建議征集”平臺正式移交信訪辦管理。信訪辦對該平臺的名稱、內容和形式進行重新設計,將“人民建議征集更名為“市民建議征集”、首頁增加歡迎辭和導語、明確平臺采集的建議類型、增加優秀建議選編發布的功能等一系列舉措,人民建議征集工作正式試行。
工作流程的修訂:建議類不再與意見類混為一談
2015年,信訪辦對信訪信息系統的分類進行調整,將建議意見、求決、申訴共三類修改為建議、求決、申訴、意見共四類。同時,結合常委會編制《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及機關主要工作流程指南》的要求,對2014年根據全國涉法涉訴信訪改革而制定的《信訪辦處理來信來訪工作流程》進行修訂,明確建議類信訪件根據建議內容可分轉人大相關部門或轉政府及兩院相關部門,并新增建議類信訪件區別于其他類別信訪件的三種處理模式——整理形成《市民建議摘報(專報)》、重要建議跟蹤調研、立法監督建議報常委會領導或者相關委員會領導。至此,建議類信訪件正式從原先的建議意見類中獨立出來,不再與意見類混為一談,解決了分類的獨立和處理模式的獨特,這是制度上的提升,符合涉法涉訴信訪體制改革后人大信訪的發展趨勢。
《市民建議摘報》的啟用:常委會領導直接批轉政府部門
根據新的分類和處理方式的要求,2015年5月8日,第一份《市民建議摘報》形成。作為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的主要載體,《市民建議摘報》至今已編51期,所摘內容也由純建議類電子郵件擴展到建議類來信。盡管出刊頻率受信訪件本身質量、數量不穩定的影響,已摘期數并不多,但因摘報的批轉流程具有信訪辦主任直接審批、摘報直接呈報常委會相關領導、常委會領導可批轉相關委、辦、局等特征,收效是明顯的。在已編的摘報中,大多數都有領導的批示,進而轉辦至相關委、辦、局,得到了轉辦部門的重視和回復。以2015年為例,當年形成23期《市民建議摘報》,19期都有領導的批示,并直接轉交市政府分管副市長或者委辦局領導閱復。通過探索與實踐,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的模式初步形成。
工作辦法的制定:明確六方面規范
2016年,信訪辦醞釀制定人民建議征集工作辦法。在思考與提煉的基礎上,信訪辦就這項工作的宗旨、形式、信件來源、選信標準、工作載體和流程等六個方面進行了規范,最終形成了《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信訪辦關于加強建議類信訪處理的工作辦法》,并由信訪辦辦公會議討論通過。
《市民建議專刊》的嘗試:聚焦熱點難點問題
2017年4月,結合常委會審議《上海市住宅物業管理規定》和《上海市居民委員會工作條例》的議程安排,信訪辦嘗試將近期反映住宅物業的相關人民建議進行梳理,形成了“關于加強住宅小區服務和管理的建議”的專報,報送市人大常委會領導、各專門委員會、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等部門參閱,該專報得到了常委會分管副主任的肯定批示。
2017年10月,信訪辦又根據常委會專題審議垃圾分類的工作安排,就當年反映與垃圾分類相關的人民建議作了梳理,形成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建議”的專報,得到了常委會主任的肯定批示。
工作機制的微創新:不斷拓展征集渠道
2018年6月,信訪辦與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作委員會進行溝通與商議,形成了在代表履職平臺上發布人民建議征集通道的通知的方案,為代表履職提供信訪渠道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