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芳
作為一名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特別有幸在履職第一年就受邀列席參加6月19日至22日在京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懷著對首次參會的興奮和對能力儲備不足的忐忑,我赴京參會。
我的第一個感想是:要拓寬視野,提高站位。我來自基層,工作經歷單一,對事物的認知和判斷容易偏局部、片面。對于我這樣的“菜鳥”代表,“列席”本身就是一次難能可貴的學習。無論是研讀會議提供的參閱資料,還是聆聽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其他代表的發言,都讓我拓展了思維,學習了不同領域的知識和問題診斷、分析、解決的基本方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的分組,由參會的人大常委會委員、列席的人大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和各地的全國人大代表組成。每一次分組審議,都是一次多層面、多角度、多領域的觀點紛呈和思想交匯。比如審議電子商務法草案時,有的對法律條文咬文嚼字,有的對電子商務發展新模式作前瞻性預判,有的對具體實施進行可行性修正,他們發言的專業度和深度都令人贊嘆。
會議期間也有很多與全國各地代表們的交流機會,感受更多的是地區差異導致的事物的復雜多面性。我意識到身為一名代表,必須打開自己的視野,打破固有的認知,改變自己“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思維習慣。要學會站在國家全局和人民的立場思考,同時要對關心的領域深入鉆研和廣泛調研,才能避免認識的主觀性和碎片化。
我的第二個感想是:認真履職,拒絕沉默。列席會議能夠就有關會議議題發表看法、見解和主張,這不僅僅是提升履職能力的機會,也應是人大代表履職的機會,不能把列席當作一種走過場的形式。
此次會議的議題涉獵廣泛,包括法律、環保、稅收、財政等各個領域。我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時間,認真閱讀每一份會議報告和參閱材料。研讀電子商務法、個人所得稅法等法律草案時,我仔細比較法律草案不同版本之間的差異,了解每一次修改的內容和原因,搜集各方的主張與觀點,對重要條款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進行重新復盤論證。研讀中央預算決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工作、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等報告時,我選取自己熟悉或關注的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從數據和事實出發進行思考和分析。同時結合我所在的保險業,找到商業保險在助力國家戰略、民生保障方面的著力點。
在同組其他代表熱烈發言的影響下,會議期間我共做了三次發言,包括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機制完善的建議,對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舉措建議,以及發揮保險的功能助推環境保護體系建設和老齡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方面的建議。也許我的聲音渺小,但是代表了我所屬的城市、行業和群體。當看到我的發言和所有與會人員的發言內容都編入了會議簡報,我切實感受到人大民主的氛圍。
我的第三個感想是:不忘初心,踐行以人民為中心。本次會議最受外界關注的議題應該是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會議尚未結束,社會各界的評論聲音已蜂擁而至。從個體出發,每個人都期盼稅負降低,能夠享有更多的抵扣和稅優項目。然而,從國家層面,既要照顧民情民意,又要考慮政策的公平性、延續性、前瞻性、可操作性,還要評估對當期和未來財政的影響,往往難以兼顧。但是在分組審議中,無論是對起征點、稅前抵扣項和附加項還是制度操作性方面的意見,幾乎都是把人民的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
其他議題的審議同樣如此,一些委員發言時提及在基層調研看到的問題和人民群眾遇到的切實困難,甚至難以抑制情緒的激動。在人大常委會會議的會場內,“以人民為中心”幾乎不會以口號的方式出現,而是深深扎根于每位委員和代表的心中。
列席會議的經歷讓我感受到國家民主法治的進程,理解了人大常委員會的作用,深切體會了人大代表所肩負的使命與責任。我也更加堅定了為人民利益履行好代表職責的信念。會議結束的當天,我在微博中寫下“認識并接受自己的無知,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唯有不忘初心,方可一往無前”。
(作者系全國人大代表,就職于中國太平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戰略企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