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琰
摘 要:園林工程對理論、實踐教學體系均有著嚴格的要求,傳統教學模式重點放在理論上,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教學成效不理想。文章以專業技能培養為導向,分析了園林工程教學的特點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提出基于專業技能培養的園林工程教學改革策略。
關鍵詞:專業技能培養;園林工程;教學改革
園林工程是一門重實踐、跨學科的綜合性專業,既要求學生掌握全面的理論知識,又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操作能力。在傳統的教學體系中,由于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問題,導致學生無法真正實現學以致用,在面對真實問題時,不知道怎樣解決,因此,需要以專業技能培養為導向,對傳統的園林工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
一、專業技能培養視角下園林工程改革的意義
在現代服務業發展和城鄉生態文明的建設下,園林行業人才斷層問題日益嚴重,且缺乏高素質人才,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園林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在這一背景下,各個高職院校需要遵循“產學合作”“就業導向”“能力本位”的專業技能培養理念,密切關注地域人才需求,培養園林產業所需的專業型、高素質人才。在育人過程中,需要從園林設計、園林管理、園林工程等方向著手,突出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既要掌握理論知識,又要具備職業道德文化素養、職業綜合能力以及職業基本技能,致力于培養園林行業需要的園林設計師、園林工程資料造價員、園林綠化管理員、園林工程建造師等。
要實現上述育人目標,必須以專業技能培養為導向,契合區域經濟發展導向,從真實崗位中提煉出工作任務,通過對任務的分析、記錄來歸納知識點、重構知識技能,創新教學體系,為社會培養出專業技能過硬的綜合性人才。
二、園林工程教學的特點與傳統育人體系的問題
(一)園林工程教學的特點
1.知識點復雜
園林工程這門課程涉及的內容非常多,包括給排水工程、土方工程、場地與道路工程、假山工程、電氣照明工程等,各項內容之間往往有著密切聯系。以排水工程為例,授課內容常與水景工程、場地工程交叉出現,學生學習起來難度較高,如果遺漏了某個知識點,很容易造成連鎖反應。
2.實踐局限性
園林工程對于實踐的要求非常高,學生需要在室外才能參與操作和實踐,這會受到經濟環境、天氣因素的影響,在風、雨、雪環境下,無法正常實踐。要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理論、實踐均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忽視了實踐,必然會影響人才培養質量。此外,園林工程實踐在短期內也是無法完成的,尤其是大型項目,需要花費的時間更長,加上季節因素的限制,操作方法也有所差異,實踐難度較高。
(二)傳統育人體系的問題
1.動手能力不強
園林工程這門學科有著很強的實踐性,在傳統教學體系中,薄弱的實踐教學嚴重影響了育人質量,學生空有理論,而無法在實踐中理解,動手能力難以得到有益的鍛煉與提升。
2.教學模式單一
傳統園林工程教學體系的方式、內容較為單一,大多是教師講、學生聽,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創新能力。在實踐中,也只是簡單展示設計、施工環節,沒有讓學生親身參與,學生只是看到了操作過程,對于施工技術、施工組織、施工管理等內容知之甚少。
3.實踐體系陳舊
在園林工程實踐教學體系中,內容相對滯后,連續幾屆學生,經常使用同一個實踐教學體系,在實踐內容上,學生也很少有參與工程實踐的機會,很難挖掘出學生的創造力與創新力,不利于綜合性人才的培養。
三、基于專業技能培養的園林工程教學改革策略
(一)明確改革方向,落實培養方案
園林工程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區域行業需要的綜合性人才,對于高職院校而言,要加強與企業、行業協會之間的聯系,共同制定、落實育人方案與目標,突出地域特色,應用生態綠色技術、信息化技術,將產學研合作作為突破點,開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思路改革教學體系、實訓模式、課程體系、師資力量。并通過與當地龍頭產業的融合組建指導委員會,及時了解企業、行業的技術難題、發展動向、崗位需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實現教學與育人的無縫對接。
同時,根據學分制改革要求來編制評估表,開發教學文件、設置教學活動、制定實踐任務,圍繞“職業技能”“綜合技能”“文化素質”“職業能力”的育人目標,實現教、學、做、創的結合。
(二)引入新型模式,夯實理論教學
園林工程這門學科的專業性非常強,將每一章獨立出來,都是完整的工程項目。在理論講解上,要引入真實的案例,逐一為學生講解,明確施工技法、工程原理、設計理念,精心選擇施工圖、視頻資料、工程案例,豐富理論教學內容。通過對實際工程項目的層層解析,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體會。此外,還可以嘗試引入當前流行的微課、翻轉課堂,在課前,為學生布置學習作業,提供微課視頻、文獻資料、視頻網站、學習內容,讓學生在課后自行翻閱、查找;在課堂上,師生針對課前預習遇到的難點逐一分析,幫助學生解決疑點和難點問題,明確學習思路;在課后,由教師結合學生在課前、課中的學習情況,布置作業,開展小組評價,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和梳理。
在園林工程教學課程上,還要立足于教、學、做、創,構建人才共育共管的教學模式,大力推進新型教學技術的應用,開展移動學習,突出技能的“用”,將技能考核與學習效果評估結合起來,將技能證書獲取、一體化課堂教學、真實工作任務、學生創新創業結合,在硬件建設的過程中,滲透企業文化。這樣,即可讓學生在真實的氛圍中接受熏陶,養成科學的職業習慣,這都是學生后續就業不可或缺的。
(三)開發校本課程,提供專業資源
為了突出專業技能的培養,需要與企業、行業之間密切結合,開發出能夠反映行業生產工藝、企業技術成果、園林工程業務流程要求的精品課程,開發地區生產要求的課件和教材,構建共享教學資源庫,并及時根據行業發展動向更新資源庫,形成以專業技能為導向、專業共享、項目驅動的教學資源庫。根據教學內容來編寫“園林工程組織管理”“園林建筑”等實用性課程。同時,以學生為中心,開發微信公眾號、學習App,學生可以自己在電腦、手機上編輯內容,通過微信與教師聯系,普及微課課程,以年輕大學生喜愛的彈幕等形式,吸引學生參與討論。同時,與合作院校一起,結合多媒體、課程標準、微教學單元來建設共享課程,以技能點、知識點來打包教學素材,為學生提供教學培訓包,構建完善的園林工程教學資源庫。
(四)構建彈性課程,做到以點帶面
在教學內容改革上,還要參照職業資格標準來構建核心教學體系,做到“重點突破”“以點帶面”,實現項目引領化、課程標準化的課程建設模式,與企業之間開展多角度合作,構建彈性化的課程教學體系。從專業認知、基礎技能、職業素養、核心技能著手,引入行業技術標準,開發立體化課程體系,將施工員、繪圖員、綠化工等崗位技術標準融入園林工程教學體系中,開展核心優質課程。
(五)改善實踐條件,開展集中教學
對于園林工程實踐教學的探究,旨在尋求一種更接近實際、更有利于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園林工程實踐的開展,離不開必備的硬件設施,基于此,需要建立開放性實驗室,構建優質的實踐教學基地,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在實驗室建設上,需要遵循開放性原則,全天候開放給學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求、愛好來參與實驗學習。課后的實習、實訓,都可以在實驗室中進行,這種方式讓學生的實踐活動變得便利、自由。同時,還要注重實習基地的建設,增加實踐課程的比例,從設計中汲取經驗,與校外園林單位建立協作關系,讓學生直接融入工作崗位,在實踐中汲取經驗與教訓,校外+校內的方式更有利于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動手能力與創新意識的培養。集中式的實踐教學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十分有益,因此,在園林工程教學中,要幫助學生理清各個章節內容的聯系,強化知識點、施工技術之間的整合,通過模型制作的方式,實現知識點、工程內容的統一串聯。
此外,還要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的評價機制,以實踐成績控制在30%為例,其中15%為獨立探究,評估學生的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20%為合作交流,評估學生的合作交流、信息交換能力;實踐操作占比50%,從實踐準確性、功能性、合理性出發;情感態度占15%,重點考察學生的情感與合作能力。注重過程性評價、成長性評價,注重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核,實現教學考核結果閉環反饋并可持續發展。
(六)參與創業大賽,提高創新思維
一直以來,創新教育均是高職教育改革工作的核心內容,在專業技能的培養上,創新能力也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要讓學生跟上時代的發展需求,必須狠抓創新能力的培養。在這一方面,即可鼓勵學生參與各項創新創業大賽,這類大賽與學科前沿息息相關,通過真實工程項目的參與,再通過項目構思、可行性分析、項目設計與項目總結的方式,讓學生將自己在課堂中所學的知識融入真實的情境中,這對學生綜合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十分有益,也能夠幫助學生開闊眼界。
四、結語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應用技術人才?!痹诔鞘谢M程的發展下,社會對于園林行業人才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還要具備良好的操作技能。在園林工程的教學上,要以專業技能培養為導向,以需求為導向,重構理論教學體系,突出實踐技能的培養,探索一條學生喜聞樂見、接近實際的新型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與自主學習能力。理論、實踐的教學改革方式讓學生對園林工程有了感性的認知,提高了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姜大崴.園林工程課程存在的問題及教學改革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6).
[2]韓浩章,王曉立,王彰明.新時期《園林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09(6).
[3]邱希陽,辛紅梅.高職園林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以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4(12).
[4]施衛省,劉海明,楊具瑞,等.基于“比選—探究”理論對“園林工程學”課程教學的改革思考與探索[J].中國建設教育,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