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樹楠
摘要:提升大學生群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程度是我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我們要通過改革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培養業務精湛、師德高尚、信仰堅定的高校教師隊伍,有效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等路徑來加強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
關鍵詞:大學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認同 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4-0100-03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視察時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倳浀闹v話闡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深刻意義,對廣大青年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了目標和方向。
青年大學生是國家建設的后備力量,擔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重任。大學生群體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程度是核心價值觀發揮其主導作用的重要基礎。因此,探索提升大學生認同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路徑,直接關系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成效,應成為當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
一、價值觀認同的內涵
在現代漢語的日常用語中,“認同”有著確定的含義,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對認同有兩種解釋:一是認為跟自己有共同之處而感到親切;二是承認、認可。在《辭?!分校瑢φJ同有三種解釋:一是共同認可、一致承認;二是社會學中泛指個人與他人有共同的想法,即指人們在交往的過程中,為他人的感情和經驗所同化,或自己的感情和經驗足以同化他人,彼此間產生內心默契的狀況或情形;三是心理學中的“自居”作用,指個體通過潛意識模仿某一對象而獲得心理歸屬感的過程。
人們對價值觀的認同一般可分為認知與同化兩個階段。認知階段指的是人們接受某一價值觀念的過程,在認知階段,價值觀本身的內容、傳播方式及宣傳強度是影響人們認知的主要因素;同化階段,是人們在對價值觀有了深刻理解之后自愿主動的行為過程,在同化階段,外在因素將不再成為影響人們行為的主要因素。
當前階段,大學生群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狀況總體較好,認同感在不斷地增強,但其目標定位、期望值等與實際情況尚存一定的差距,無論是核心價值觀的自身理論建設,還是在大學生認同的過程之中,都存在著一些影響因素,我們要做的就是從這些現實入手,探尋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二、影響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因素探析
(一)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時效性不強,缺乏有效的理論認知
高等學校作為培育人才的機構,主要任務是培育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那么加強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就是高等學校義不容辭的任務。但隨著改革開放、經濟全球化的推進,我國的國情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而這些變化對大學生的影響就是,在課堂上接受的價值觀理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遇到復雜的現實情況就土崩瓦解了,也就是說我們當前的課堂教育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這與我們的課程教育模式、哲學社會科學的教材和內容相對滯后、缺乏吸引力和說服力不無關系。
實際上,單向式灌輸教育的弊病在逐漸凸顯,我們過于注重對大學生思想理論的直接灌輸,理所當然地認為只要給他們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景,概括好一個遠大的目標,就可以把他們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而忽視了要引導他們踏實地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生活的點滴做起。傳統理論灌輸式的教育演化成一種枯燥、空洞的“說教”,久而久之,甚至已經失去了大學生的信任,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可能會導致大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出現逆反心理。
總結我們教育工作的失誤,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而我們現在的價值觀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等方面卻沒有及時地跟進、適應這些新的變化。
(二)社會環境復雜,多元化思想容易導致個人價值觀的迷失
當今時代,在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影響下,我國的社會結構和人民的思想理念都發生著急劇的變化。全球化意味著我國的對外開放不斷深入,在經濟全球化的同時,也會帶來文化思想的全球化。近些年,西方國家的文化、思想通過各種渠道不斷涌入我國。西方國家通過電影、電視、商品、互聯網等各種手段來宣傳其所謂“普世思想”的價值觀理念,對我國的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學生群體影響巨大。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當前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人們的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可以說是日益增強。當前社會形態的特點可以概括成是多種經濟成分共存、職業選擇范圍擴大、利益分配機制日益多元化。這種變革,會沖擊傳統經濟體制下的思維。隨著人們的選擇多樣化,人們的思想更加活躍,對個人利益的追求也會和傳統的集體主義思想產生撞擊,各種新的思想會產生,社會的價值觀念更加復雜,這也會造成大學生在價值觀念方面的困惑和疑問。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的傳播更加快捷,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大學生們接收到的信息紛繁復雜,其多樣化的程度遠遠超過了以往。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新媒體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一方面,它為大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高效和快捷;另一方面,由于互聯網行業對利益的過度追求和相關互聯網法律規則的不健全,造成了當前的互聯網上充斥了大量負面、不健康甚至是反動的信息,由于大學生群體對錯誤信息的甄別能力、抵制能力參差不齊,特別是大學生群體具有喜歡接受新生事物、思維活躍、接收信息廣泛的特點,這勢必會導致部分大學生受錯誤信息的影響,會產生對社會的不滿甚至是理想信念的動搖,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的問題。因此,如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破解當前思想領域的亂象,引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是我們高校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
(三)缺乏生活實踐的相輔相成,難以從理論認知轉化成行為認同
人們對價值觀的認同過程有兩個重要階段,一個是理論認知過程,一個是行為認同過程。認知階段指的是人們接受某一價值觀念的過程,但僅有對其理論的認知,還很難形成對價值觀的認同,還需要有行為認同過程。在行為認同階段,人們在對價值觀有了深刻理解之后,會自愿主動效仿其行為而追尋心理歸屬感。在行為認同階段,外在因素將不再成為影響人們行為的主要因素。
同樣,要想增進大學生群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只有在其生活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反復地進行反思和驗證,對已認知有積極因素的思想價值觀念進行確認和固化,才能有效形成大學生穩定的價值觀念思維。
當前的大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在家里受到過長輩過多的照顧,這種情況會導致他們有比較強的優越感,從小生長在“無菌室”中,懷著對生活美好的期望,但是卻缺乏對社會競爭的了解,缺乏風雨的考驗,缺乏現實環境的磨煉,所以說當前的教育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大學生們了解更多的社會現實,學會腳踏實地地為理想、為目標而勤奮學習和工作。
在我們當前的價值觀教育過程之中,往往都是學生守著課本,老師守著課堂,大家圍著考試,把一個系統的教育過程簡化成理論知識的考查,卻忽視了核心價值觀教育是為了提升大學生思想素質這一根本目的,這種脫離實踐、脫離生活、脫離社會的價值觀培育方式,只會導致最終成效甚微,難以獲得大學生對價值觀理念的真正認同。
三、提升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研究
(一)改革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增強大學生的理論認知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是分為三個層次,二十四個字,內容雖然看似不多,但其本身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我們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主渠道作用,改革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加強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知。
首先,我們要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提高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理論知識的認知。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已經寫進了高校教材,我們在課堂上,要通過知識的講授讓大學生們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信念。如果要真正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必須對核心價值觀的提出背景、發展過程、現實意義等一系列內容有所了解。如果我們只把果實交給大學生,而不讓他們看到長出果實的樹木的話,往往會缺乏深入的效果。
其次,我們要通過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課程,引導大學生們追求崇高的理想。我們這里所說的理想,絕不是脫離現實,而是要讓大學生們在平凡的學習和工作中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實現自己的理想。在過去的教學之中,我們可能存在著某些誤區,就是一提到人生理想,就是鼓勵大學生們要作出一些驚天動地的壯舉或是達到難以達到的境界。其實,如果我們從實際出發,會發現真正的理想并不是什么豪言壯語,而是能夠從實際出發,從小事做起,從現實做起,腳踏實地地努力奮斗,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如果大學生們連生活小事都不會做,只是整天空談的話,還談什么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做貢獻呢?所以,在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課程中,我們要鼓勵大學生學會求真務實,在平凡中實現自己的理想。
最后,我們要大力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方式,從傳統灌輸式的教育向啟發式教學轉換。網絡的發展使大學生們獲得信息的渠道變得多樣化,而教師在知識儲備上的優勢也日漸削弱,所以我們要改變傳統教育中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要與大學生進行平等溝通交流,結合不同課程的需要,將案例式教學、研討式教學等新的手段引入到課堂中,引導大學生們學會分辨真假、善惡、美丑。提升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校園文化建設,讓核心價值觀的影響無處不在
校園文化建設,涵蓋內容廣泛,既包含硬件建設,也包括軟件建設。比如說高??梢愿鶕陨淼霓k學特點規劃校園建設,打造出一些富有教育意義的建筑、景觀,來激發學生們的情感認同,營造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氛圍。積極開展“主題團日”“主題黨日”的活動,打造具有品牌效應的高?!暗赖轮v堂”活動,邀請道德模范、專家學者、知名人士等優秀人物弘揚道德力量,傳播先進文化。積極改善高校辦學理念,讓大學生有條件有機會參與學校的改革發展過程,讓核心價值觀提倡宣傳的理念更多地體現在高等教育的辦學過程之中。合理設置大學生“道德模范”等稱號的榮譽獎項,開展“以評帶建”活動,以評優評先為契機,激發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動力。
由于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當前網絡文化已經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用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引領校園文化的輿論方向,建立良好的校園風尚,推進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深刻理解。高校要建立官方微博或微信公眾號,掌握大學生的思想輿情動態,弘揚主旋律價值觀,對校園以及社會上出現的各種現象要給予客觀、正面的評析,對那些不健康的聲音、思想要堅決給予抨擊和批評,結合各種新媒體技術,開展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活動,利用青年大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大學生的參與熱情,用積極向上的內容來培養大學生健康、積極的價值觀。在積極開展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同時,也要培育大學生們懂得遵守網絡空間的法規、遵守網絡上的道德規范,不聽信、不傳播網絡上的不健康信息,做合格守法的網絡公民。
(三)打造業務精湛、師德高尚、信仰堅定的高校教師隊伍
毋庸置疑,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師的覺悟、教師的道德水準對大學生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當今社會到處充斥著“金錢至上”的理念,這種觀念同樣在影響我們的高校教育。如現在高校里,許多教師的心思沒放在課堂教學上,而是關注如何去搞副業賺錢。個別的碩士生、博士生稱呼自己的導師為“老板”,這種稱呼透露的含義即勞動雇傭的關系取代了師生關系,教師已經不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師長,而是變成了雇傭勞動力,賺取學生價值的老板。在如此的情況下,教師們的標志身份“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明顯被弱化了,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要推動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發揮大學教師的教書育人職能,追尋教育的本真目的,打造業務精湛、師德高尚、信仰堅定的高校教師隊伍。
推動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育,高校教師必須做到言行一致,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可謂是最直接、最有說服力的。要想讓學生接受你講的知識、理論,教師自身必須做到對核心價值觀理論的真信、真懂,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要不斷增強自身的文化自覺、道德信仰。這里所講的教師,不僅包括思想政治理論教師,還包括學生的班主任、輔導員以及行政人員。思想政治理論教師要能夠把核心價值觀的歷史發展、理論結構、思想內涵講清楚,說明白;班主任、輔導員能夠用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做基礎,引導大學生們正確面對學習、生活、就業等問題和困惑;高校行政人員能夠以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作為自己的工作指導,以身作則,成為大學生身邊的榜樣。通過教師群體的帶動和影響,全方面地推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育。
(四)引導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加強價值認同
在指導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知之后,我們要繼續推動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行為認同,這個僅靠課堂上的教學是不夠的,我們要依靠社會實踐的教學方式來讓大學生親身體驗、感受,將理論認知轉化為行為認同,通過參加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社會實踐活動來讓大學生們獲得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讓他們了解社會發展的規律,對其進行具有時代感的價值觀教育,才能更多地喚起青年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共鳴,激發他們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我們要引導大學生通過志愿服務的方式為社會做貢獻,培育他們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我們要承認合理的個人利益要求,但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并不是完全矛盾的,經過合理的引導,個人利益也可以轉化為社會利益。我們要通過志愿服務這種方式引導大學生們將個人的努力奮斗與國家、社會的利益聯系在一起。志愿服務可以說是創新社會治理、增進理論認同的重要載體。志愿服務可以調動大學生內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大學生實現道德的自我提升,搭建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實踐的平臺,使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先進性有切身實際的體會。
當前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成長在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在家庭里受到長輩們的關愛,自小缺乏合作與競爭的鍛煉,缺乏應有的社會行為能力,雖然其獨立意識強,但是自理與自立的能力卻比較弱。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應該更多地創造條件讓大學生們參加社會實踐、專業實習,提高他們的自理與自立能力,提升他們的合作與競爭意識。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們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接觸真實的社會,參與專業實習、參與社會活動,能夠讓大學生們反思自我、認識自我,有效地實現自身的社會化轉變,從而加深對核心價值觀理論的深層認同。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1).
[2]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150.
[3]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890.
[4]汪信硯.全球化中的價值認同與價值觀沖突[J].哲學研究,2002(11).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64.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