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學園 張洪偉 孫秀花
【摘 要】
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在首發精神分裂癥出院患者護理中采用延續性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樣本選自本院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樣本選取量為100例,研究時間在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按照護理方式的差異將100例患者分為常規組與延續組,其中常規組患者采用常規性護理方式,延續組則采用延續性護理模式,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指標,并將其作為預后護理效果的對比依據,統計結果數據得知,延續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指標較為優異,且與常規組形成統計學差異(P<0.05);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并將其作為護理效果的對比依據,統計結果數據得知,延續組患者護理滿意率較高,且與常規組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研究證明,在首發精神分裂癥出院患者護理中,采用延續性護理模式對患者預后生活質量與護理滿意率均有改善效果,為有效護理方法。
【關鍵詞】 延續性護理;精神分裂癥;出院患者;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4-185-01
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各種新型治療藥物廣泛應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較為顯著,并且預后效果較好。而在患者出院后,仍然需要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本次研究特對本院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方式,判斷延續性護理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本院精神分裂癥出院患者作為研究樣本,研究起始時間為2017年3月,截止時間為2018年3月,樣本納入量為100例。將100例患者按照治療方式的差異分為兩組。常規組50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齡在22歲到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1±1.4)歲。延續組50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患者年齡在21歲到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1±3.1)歲。在研究開始前,將所有患者病歷送入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后批準。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數據差異不顯著,對本次研究結果科學性不構成影響。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給予患者院內常規護理方式,主要是健康教育、出院指導、隨訪護理等。
延續組患者給予其延續性護理模式,①護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以及家屬藥物的名稱以及對應的服用方法與不良反應,告知患者堅持用藥的重要性,避免患者出現自動減藥或者停藥的現象。②護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規律生活,養成按時吃飯的好習慣,在睡覺前鼓勵患者進行適當的鍛煉,避免存在患者熬夜、吸煙與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③護理人員需要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盡量讓患者與家屬在一起居住,給予患者心理支持,通過心理護理的方式改善患者精神方面的問題,另外還可以鼓勵患者配合護理,定時與患者進行交流,對患者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疏導,遇到的疑惑進行解答。④護理人員需要囑咐患者定時到門診復查并且參加在醫院舉行的相關疾病知識講座,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
1.3 觀察標準
①生活質量、②護理滿意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研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以t值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以x2檢驗。當P<0.05時,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活質量評分
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指標,并將其作為預后護理效果的對比依據,統計結果數據得知,延續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指標較為優異,且與常規組形成統計學差異(P<0.05)。
2.2 護理滿意率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并將其作為護理效果的對比依據,統計結果數據得知,延續組患者護理滿意率較高,且與常規組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屬于一種慢性遷延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在治療方案中都需要采用終身服藥的方式進行維持治療,并且還需要進行心理康復訓練,從而緩解患者精神功能的衰退。在精神分裂癥出院患者護理中采用延續性護理模式,可以對患者服藥依從性以及遵義行為機械能改善[1],從而可以進一步降低患者的復發率,精神分裂癥屬于一種慢性遷延性疾病[2],患者需要長期藥物維持治療,因此在出院后患者的藥物依從性十分重要,在延續性護理中不僅會根據藥物的服藥依從性進行針對性護理,護理人員還會與家屬進行溝通,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緩解患者的內心情緒,從而改善患者的精神功能[3]。
綜上,研究證明,在首發精神分裂癥出院患者護理中,采用延續性護理模式對患者預后生活質量與護理滿意率均有改善效果,為有效護理方法。
參考文獻
[1] 王彩榮,曹靜.延續性護理模式在首發精神分裂癥出院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8,(5):126-128.
[2] 鐘紅英,吳燕明,蘇巧玲.延續性護理和常規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對比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7,(14):145-147,180.
[3] 何夏君,崔虹,邵華,等.延續性個案管理在出院后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4,(1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