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燁熔,徐炯志,潘介春,楊 娟,鄧英毅,羅 聰,朱建華,盧美英
(1.百色學院,廣西百色 533000;2.廣西大學農學院,廣西南寧 530005;3.廣西農業科學院,廣西南寧 530007)
龍眼(DimocarpuslonganLour.)為無患子科龍眼屬亞熱帶常綠果樹,是我國南方典型的亞熱帶名貴水果[1]。廣西是龍眼栽培起源中心之一,龍眼栽培歷史悠久[2],據考證廣西龍眼栽培史至少始于公元前206年的漢朝[3]。經長期的自然演化和人工栽培,產生了豐富的龍眼種質資源,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龍眼品種約400個[4]。但在廣西龍眼生產中品種結構較單一,石硤和儲良占廣西全區龍眼總面積的90%以上。優良的早熟和特早熟品種及特晚熟品種栽培面積過小,熟期過于集中,給果實的采收、貯運和銷售帶來較大壓力。開展龍眼種質資源調查,選育出特早熟栽培品種以錯開采收期,延長果品市場供應時間,不僅可以豐富和優化品種結構、減輕集中上市的壓力,而且可以穩定市場價格、保障產業鏈中各環節的經濟效益[5],對龍眼生產有重要的意義。實生選種是龍眼育種的主要手段之一,如桂香、良慶1號、儲良、立冬本、古山2號等20多個品種都是實生選育獲得[2,6-9]。熟期是育種目標之一,廣西龍眼歷史栽培中采用實生繁殖產生了復雜多樣的變異,如按成熟期可分為早熟(7月中下旬)、中熟(8月中下旬)和遲熟(8月下旬—9月初)[2]。目前育種工作者選育出的早熟龍眼品種主要有桂香、桂蜜、桂龍早1號、古山2號、泉龍104等。但是特早熟優良龍眼品種還比較缺乏,因此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廣西荔枝龍眼創新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龍眼特早熟品種的選育,并在種質資源調查中發現了1個特早熟優良單株,命名為桂豐早。桂豐早優良單株的發現和研究對豐富龍眼種質資源、調整龍眼品種結構和延長龍眼產期供應具有重要的意義。鑒于此,筆者介紹了桂豐早的選育經過、主要性狀、栽培技術要點、分析了其親緣關系。
桂豐早是在廣西崇左市龍州縣下凍鎮北耀農場(106°42′49″ E,22°25′24″ N,海拔76.5 m)發現的1個實生變異單株。2003年,果農陳建兵從大新縣龍眼種苗場購進石硤、儲良龍眼嫁接苗約400株種植。2008年,由于霜凍部分植株被凍至嫁接口下干枯死亡,其中1株從嫁接口以下萌發出來的枝條,砍掉1次后又長出來,2010年發現其開花結果,果實成熟比石硤早,果面顏色比石硤更鮮亮,果實個頭比石硤大,大小均勻,沒有大小果,口感更爽脆,果商更喜歡,于是果園主陳建兵自己取芽條在原果園其他龍眼樹上進行高接,形成了第1代無性繁殖系。2013年組建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廣西荔枝龍眼創新團隊,團隊成員徐炯志等到龍州進行龍眼種質資源調查時對其生物學特性和果實品質進行了觀察和鑒定,2014年廣西荔枝龍眼創新團隊取第1代無性繁殖系枝芽進一步在原果園及東興、南寧、桂平、藤縣5個地方的10多個果園高接于石硤、儲良、大廣眼、東壁、早白露等7個品種上觀察。繁殖到第3代,其中龍州(原果園)、南寧及東興第2代無性繁殖系均已結過果,綜合性狀表現穩定。2016年7月15日由廣西荔枝龍眼創新團隊邀請了廣西區種子局組織水果部門相關專家到龍州(原果園)進行桂豐早第2代無性繁殖系田間產量查定,次日廣西荔枝龍眼創新團隊在龍州(原果園)召開桂豐早株系觀摩會,得到與會者的一致好評。因生產上頻繁引種,出現同名異物或同物異名等嚴重混亂現象,可用分子標記法研究品種之間的親緣關系[10]。筆者于2016年11月采集桂豐早、桂香、石硤、東壁等共15個龍眼品種的葉片樣本到廣西大學農學院實驗室應用SCOT分子標記法進行了親緣關系鑒定。結果表明桂豐早是1個不同于其他供試品種的優新的類型。
2.1植物學特征桂豐早優良單株樹勢壯旺,樹冠自然圓頭形,開張,枝梢粗壯,抽生能力強;主干灰褐色,樹皮粗,有不規則裂紋;樹冠外圍枝梢稍下垂。葉為羽狀復葉,每張復葉著生4~5對小葉,以5對為多,小葉對生,色澤濃綠,表面光亮,長橢圓形至披針形,葉緣有微波浪,先端或有扭曲,葉基為不對稱的楔形或闊楔形,復葉先端梢下垂。老熟枝條表皮淺褐色,上有明顯凸起的黃褐色斑點,類似儲良,但是整體較儲良光滑,凸起的斑點較儲良小而且少。花穗較大,長30~35 cm,呈圓錐狀,著花的密度稍疏于石硤,類似儲良,雌花柱頭呈叉形或“r”形,花瓣呈鮮白色,花期比石硤略早,花開習性多表現為“雄花—雌花—雄花”,也有少量花穗先開雌花,即開花順序為“雌花—雄花—雌花—雄花”,雌雄性花開放相遇時間較長,坐果率高,豐產穩產性好。
2.2果實主要經濟性狀桂豐早果穗大,果粒排列較緊湊,果粒大小均勻,整齊度好,果實圓球形或略帶扁圓,果肩一平一隆,果頂渾圓形,果蒂部無放射紋,龜狀紋較淺。平均單果重11.26 g,比石硤(9.62 g)大,屬中果型(7~12 g)[11]。果實縱徑平均為2.57 cm,大橫徑平均為2.85 cm,側徑平均為2.42 cm。果皮黃褐色,較平滑,果皮厚度為0.35~0.40 mm;果肉臘白色、透明、多汁、清甜、干包不流汁;肉厚、質爽脆、易離核;種子中等大小,平均單核重1.62 g,縱徑1.45 cm,橫徑1.41 cm,側徑1.19 cm,呈黑褐色。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21.99%,最高可達25.00%;平均可食率為71.7%,最高可達74.0%,鮮食品質上等。果實耐貯藏,采摘后放置冰箱保鮮層(4 ℃)保存5~7 d依然新鮮可口。2016年7月15日,廣西種子管理局組織專家到廣西龍州縣北耀農場陳建兵果園進行測產,測產結果為16年生以石硤和儲良為中間砧多頭嫁接的 桂豐早產量19 875 kg/hm2,平均單穗果重732.7 g。
近幾年初步測定得出,桂豐早成熟期較同一個果園的石硤早熟7~15 d,比儲良早20~30 d(圖1和表1)。2017年6月24日,桂豐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6.29%,分別是石硤和儲良的1.88、2.18倍;7月1日,桂豐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接近最大值,達到采收標準,此時石硤和儲良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僅分別為9.05%和7.58%。7月初—中旬,桂豐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維持較高且相對穩定,而7月中下旬石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高且較穩定時,桂豐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下降趨勢。8月中上旬,儲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達到可采收標準時桂豐早已退糖,過了采收期。從7月1—27日,桂豐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對穩定,留樹期比石硤和儲良這2個傳統栽培品種長。2017年龍州縣北耀農場同一果園相同栽培條件下桂豐早、石硤、儲良的果實品質見表2。

圖1 不同龍眼品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變化曲線Fig.1 The changing curve of soluble solid content of different longan varieies
Table1ComparisonoftheharvestingperiodsofdifferentlonganvarieiesinLongzhouBeiyaoFarm

品種名稱Variety name2015年2016年2017年桂豐早Guifengzao07-1007-0507-08石硤Shixia07-2207-1907-18儲良Chuliang08-1608-0808-12
2.3生長結果習性桂豐早龍眼植株長勢壯旺、成枝力強、易成花、易坐果、豐產穩產性表現佳,且目前未發現生長不良現象,結果母枝主要以秋梢和夏延秋梢為主。與本地主栽龍眼品種石硤、儲良相比,桂豐早果實外觀品質好、果實成穗性好、果實大小均勻、商品性好、退糖比石硤慢、留樹保鮮期長。果實生長呈“S”曲線[12]果實生長可分3個時期: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和果實成熟期。幼果期、果實縱徑較橫徑大;果實膨大期橫徑增長速度較縱徑快,種腔內長出固態子葉并迅速充滿種腔后變堅硬,果肉發育,果實重量的顯著增加;果實成熟期種皮顏色由白變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迅速增加后保持相對穩定。
2.4物候期桂豐早植株生長較快,幼年樹可萌發5~7次梢:第1次梢于1月中下旬萌發,3月中旬老熟,新葉完全展開變為濃綠色,表面有明顯光澤,第2次梢于3月下旬萌發,5月中下旬老熟;第3次梢一般在6月上旬萌發,6月底7月初老熟:第4次梢于7月中旬萌發,第5次梢8月中旬開始萌發,8月下旬停止生長,少數由第3次梢頂端發出,此次梢當年秋天不再萌發;9月中下旬部分第4次梢頂端萌發出第6次梢。桂豐早幼樹以及樹勢壯旺的大樹,在冬季(12月)可從第4次梢或第5次梢的頂芽抽出(表3)。

表2 同一果園桂豐早、石硤、儲良的果實品質比較

表3 不同年份桂豐早幼樹各次梢的萌發時間比較
桂豐早在廣西龍州縣1月中下旬開始出現花序原基(紅點),抽穗期為2月底3月初,3月中下旬進入始花期,3月底4月初為盛花期,4月中旬謝花,果實成熟期為7月初(表4)。7月上旬采果,能及時修剪,則采后第1次秋梢于8月初開始抽生,即果實采收后15~20 d,該次秋梢發于夏梢頂端或由采果后修剪的結果枝頂端腋芽抽發而來。10月上中旬萌發第2次采后秋梢,有部分第2次采后秋梢可于來年順利完成花芽分化,開花結果。樹勢壯旺的大樹可從部分2次秋梢頂端抽生冬梢。

表4 不同年份桂豐早主要物候期比較
2.5適應性及抗性據目前觀察發現,桂豐早龍眼選用石硤、東壁、大烏圓等品種作砧木,其嫁接親和性好;但以儲良作砧木嫁接,嫁接口粗糙且易形成腫瘤,親和性欠佳;桂豐早龍眼與其他品種的嫁接親和性表現有待進一步觀察研究。桂豐早成熟期比傳統早熟品種石硤早,綜合經濟性狀優良,且略優于石硤。桂豐早遺傳性狀穩定,且適應性強,適應廣西龍眼產區的氣候土壤條件,可以作為優化品種結構、提高龍眼栽培經濟效益的優良品種來培育和推廣。
該品種果實成熟期特早,果實成熟期易遭蝙蝠(飛鼠)危害,應在果實糖度迅速增加之前拉網防治。其采后枝梢萌芽力強,物候期常與其他品種錯開,易受荔枝蝽蟓、角頰木虱、金龜子、卷葉蛾等為害,應抓好新梢生長期病蟲防治工作。主要病害有鬼帚病、炭疽病、煤煙病等,發現鬼帚病應及時挖除病株燒毀以除病毒,炭疽病、煤煙病等可用甲基托布津、可殺得或多菌靈進行噴霧防治。此外,冬季清園時對樹干進行涂白。
由圖2可知,桂豐早與其他14個供試品種龍眼品種遺傳相似系數為0.75~0.88,其中與東壁龍眼親緣關系最近,遺傳相似系數為0.85,與儲良龍眼親緣關系最遠,遺傳相似系數只有0.75。利用14條引物能將桂豐早與其他供試的14份材料區分出來,不存在同物異名關系。由此可以確定,桂豐早是1個不同于上述供試品種的優新的類型。
4.1建園采用高接換種或小苗嫁接的方法繁殖,嫁接時間以春、秋為宜。嫁接苗以東壁、石硤或土龍眼作砧木,嫁接方法為切接。宜選擇水條件便利,土壤疏松、土層深厚的緩坡地或丘陵山地建園。
4.2園地選擇及定植穴準備選擇土質疏松、有機質豐富、土層厚的地點建園,種植株行距4 m×5 m。定植穴的長×寬×深為1.0 m×1.0 m×0.8 m。于定植前3~4個月將綠肥、秸稈與石灰與表土混勻后放入定植穴中下層;腐熟的人畜糞、餅肥、磷肥與表土混勻后放在定植穴上層和中層;剩余的石灰與底土混勻覆蓋表面,并培高出地面0.35~0.40 m的圓形(半徑約0.5 m)土墩。

圖2 基于SCoT標記的15份龍眼及其近緣種的UPGMA聚類圖譜Fig.2 UPGMA cluster map of 15 longans and its related species based on SCoT markers
4.3定植定植工作適宜在溫暖濕潤季節、苗木枝梢老熟進行。裸根苗只宜在2~4月(春季)定植。帶土團苗春、秋季均可種植。
4.4定干、整形修剪幼樹主干留 40~50 cm,培養并保留3~4 條生長強壯、分布合理的主枝,短截其余長枝,疏除病枝弱枝。每次新梢長5~8cm時疏芽定梢。成年結果樹采果后7~10 d內完成采后修剪,培養2~3次采后梢作為翌年結果母枝。結果的枝條,采后末次梢在10月中上旬抽生,1月下旬—2月上旬老熟,確保老熟后不再抽生冬梢。
4.5控梢促花末次秋梢老熟后噴乙烯利和多效唑混合液、斷根或者樹盤附膜以抑制冬梢抽生,促進花芽分化。花芽形態分化期若氣溫偏暖,可能發生花穗沖梢,可用乙烯利加多效唑混合溶液噴灑樹冠來防控。對于明顯沖梢、出現多片復葉已轉紅色的,花芽紅點不明顯應在噴藥的基礎上,人工摘除紅葉。
4.6肥水管理、施肥在開花前、謝花后、果實膨大期和采收后4個時期各施1次肥,其中開花前、謝花后及采收后以速效氮、鉀肥為主。果實膨大期以鉀肥為主。秋梢老熟后,挖穴施有機肥和磷肥。早春干旱時要適當灌水,保證花芽形態分化能夠順利進行;夏季雨水多,需要保證完善果園排水系統,避免積水導致漚根、裂果和落果;秋梢放梢期應加強灌水,確保抽生的秋梢整齊、健壯。冬季可采取樹盤覆膜等措施進行控水,以防止冬梢抽生,促進花芽分化。
桂豐早表現特早熟,在同一果園相同栽培條件下成熟期比傳統種植的早熟品種石硤早7~15 d,比儲良早熟20~30 d,且高產優質,經濟性狀好;平均單果重為11.26 g,比石硤重,果實大小均勻,果面顏色比石硤更鮮亮;果肉干苞、不流汁,平均單核重1.62 g,平均可食率為71.31%,可食率最高可達74.0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9%,最高可達25.0%。在廣西龍州縣1月下旬開始出現花序原基,抽穗期為2月中上旬,開花期為3月中旬—4月上旬,果實成熟期為6月底—7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