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衛平

肩關節脫位時,患肩出現疼痛、腫脹、活動障礙,出現“方肩”畸形,手不能觸碰對側肩部。出現以上情況最好在第一時間到醫院并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復位,一般初發脫位到復位的時間不要超過24小時,不恰當的自行復位或者置之不理,極易引起二次骨折或陳舊性骨折、鎖定型脫位,給后續治療帶來麻煩。
是否需要手術,主要由患者的年齡及對體育運動的要求決定。如果患者年齡已經超過40歲、運動水平下降、對肱盂關節的活動要求不強烈,則可以采取保守治療方案,但要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肩關節脫位,如肩袖撕裂或骨折等。對年齡小于40歲的人,因其有較高運動水平要求,一般初發脫位后再次引起脫位的概率明顯上升,所以通過手術治療肩關節脫位還是有必要的。目前通過微創關節鏡治療肩關節脫位可以得到長期滿意的療效。
通常發展到習慣性肩關節脫位共有三個階段,即初次脫位、復發性脫位、習慣性脫位。不恰當地處理初次脫位會引起復發性脫位,常見的不當處理是患肩脫位復位后沒有進行合理的固定制動。而對復發性脫位不進行手術治療,極易發展為習慣性脫位。習慣性脫位一般指手臂在活動到某角度時就發生脫位,而這種類型的脫位常伴隨著關節盂唇及關節囊嚴重撕裂、退縮或者缺損,以及關節盂和肱骨頭的骨缺損。這個階段的肩關節脫位,需要通過CT檢查確定骨缺損的程度后才能知道是否可以通過微創關節鏡方式完成對脫位的修復。
通過微創關節鏡手術修復肩關節脫位引起的關節盂及復合體的撕裂,通常需要4~6周的肩帶固定。在這期間患者要做聳肩、屈肘、取腕、握拳等肌肉訓練,防止肌肉萎縮,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松解關節,改善關節活動度。術后4~6周可開始進行三角肌、肱二頭肌及肩袖肌肉的等長訓練。而先天關節松弛患者術后,通常在肩帶固定6周以后才開始被動松解關節,改善關節活動度,并開始肌肉的等長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