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閱讀療法師應具備一些基本素質:除具備熱愛閱讀療法和樂于助人的品德等基本素質外,還必須會讀書、會選書、會分析書的藥性,淬煉對癥下書的關鍵技術。筆者是宮梅玲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大學生抑郁癥閱讀療法中醫學配伍書方研究”主要成員,在協助她進行書方篩選和研制工作中,目睹她圍繞研究課題精讀細研、學以致用的讀書和選書的全過程,文章以她研制童年創傷引發的抑郁障礙閱讀療法配伍書方為例,探討閱讀療法師如何讀書和選書。
閱讀療法實踐離不開理論支持。宮梅玲在涉足閱讀療法實踐后,研讀沈固朝和王波介紹閱讀療法的著作以及我國古代閱讀療法的應用實例和國外閱讀療法的發展概況,豐富閱讀療法理論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和科研水平。以王波的《閱讀療法》為例,她從書中的一句話、一個觀點獲取研究新課題。當她看到作者分析我國閱讀療法研究存在的“立體化研究欠缺”不足后[1],申報了山東省教育廳課題“閱讀療法研究基地的創建與運作模式探究”。經過3年研究,最終實現圖書館、學生工作處和健康中心聯合的主體立體化,閱讀療法、音樂療法、朋輩輔導法和心理咨詢法并舉的立體化方法,紙質文獻、網絡文獻和影視文獻組合的媒介立體化[2],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和亮點。再如,當她讀到書中漢代閱讀療法醫案——“太子體不安,苦忽忽善忘,不樂。詔使褒等皆之太子宮虞侍太子,朝夕誦讀奇文及所自造作。疾平復,乃歸。太子喜褒所為《甘泉》及《洞蕭頌》,令后宮貴人左右皆誦讀之”時[3],不僅從“太子體不安,苦忽忽善忘,不樂”的句子中判斷其患了抑郁癥,而且查閱大量漢代史料,推斷其患抑郁癥的主因是童年創傷。她還對書中的中醫學元素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清代的張潮在《書本草》中模仿《本草綱目》體例開列的7個閱讀療法處方形象地描述各種文學典籍的藥性、療效、作用、適應癥等[1],啟發她借鑒中醫理論研究書方的靈感。再如,漢代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提出的用藥須合“君臣佐使”,主藥要和輔藥搭配的配伍原則[1]讓她茅塞頓開,打開了用書方配伍法療愈大學生抑郁癥的新思路。
為做好“大學生抑郁癥閱讀療法中醫學配伍書方的研究”課題,在中醫專家指導下,宮梅玲有選擇地閱讀中醫學理論著作,如《五十二病方》《方劑學》《中醫治法與方劑》《抑郁癥中西醫診療學》《中醫論證程序與辨證思維方法》《中醫情志學》。借鑒中醫組方配伍方法,研究抑郁癥配伍書方。我國方劑學有兩千多年歷史,經歷了由單方向組方逐漸完善的過程,形成了“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宮梅玲提出“書方配伍”概念,按病情需要和書藥特點將兩種以上書籍配合閱讀,以產生協同互補作用,增強療愈效果。
讀許二平《抑郁癥中西醫診療學》,受葉天士“郁證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觀點啟發,宮梅玲確立“疏郁安神,移情易性”閱讀療法的治法[4],指出抑郁癥閱讀治療的順序:疏郁—安神—移情—易性。讀《中醫論證程序與辨證思維方法》,受中醫論治流程“治法—選方—遣藥—醫囑—隨訪”啟發,設計閱讀療法施治流程:閱讀療法治法—選書類別—靶向投書—檢測效果—使用說明書[5]。受《中醫情志學》啟發,按以情勝情的原則,根據抑郁癥患者的怒、恐、憂的心理特點,研制大學生因失戀和童年創傷引發的抑郁障礙的配伍成方,使70%以上的抑郁患者走出抑郁陰影[5]。
宮梅玲根據中醫“治法明確之后,方劑可以不定”思想[5],提出成方不能固化,而是應該隨時代不斷出新的觀點。她將中醫理論與閱讀療法有機結合,首創“書方配伍學說”,豐富了我國本土化閱讀療法理論和實務,為世界閱讀療法理論增添了一抹中國色。
閱讀療法師要全面系統掌握抑郁癥知識,須從眾多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的抗抑郁書中篩選出祛病的好書。宮梅玲時常瀏覽抑郁聯盟博客圈、心理學網站及心理學家的微博和微信等,以及選讀各國知名心理大師抗抑郁書和世界精神衛生界公認的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抑郁癥知識普及讀物。表1所列書籍,宮梅玲按照以下方法逐本閱讀:
首先,篩選普及抑郁癥知識的書。經對30部書的比較,選中日本精神病學家越野好文的漫畫書《圖說“抑郁癥”治療》。投放到閱療實踐后,大學生抑郁癥患者普遍認為,讀該書“明白了抑郁癥就像感冒一樣是一種常見疾病,即使真患抑郁癥也不丟人,不可怕,需要接受心理咨詢或專業治療”,大都不再恐懼抑郁癥了[5]。
其次,篩選治療抑郁癥最佳方法的書。通過對30部書的抗抑郁方法統計發現,各國精神衛生界普遍認為認知療法是治療抑郁癥的最佳方法,其療愈效果有時超過抗抑郁癥藥。為此,宮梅玲把重點放在認知療法書籍篩選上。她認為伯恩斯的《伯恩斯新情緒療法》是介紹認知療法治療抑郁癥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實踐經驗的圖書,是抑郁癥患者自我認知治療、重燃生活激情的最佳手冊。

表2 抑郁癥患者出版的自傳
閱讀別人的抑郁癥也是一種療傷的認知。抑郁癥患者出版的著作對療愈抑郁有重要的作用。根據“只有那些作品的主人公的經歷與讀者經歷相同或相似的書籍,才能引發讀者共鳴,產生認同、凈化、領悟作用”[4],宮梅玲將選書重點放在了因童年創傷而患抑郁癥的作家所撰寫的書籍。表2所列前13種因童年創傷引發抑郁癥患者的自傳,宮梅玲帶領課題組成員反復閱讀,并進行閱讀療法作用分析。例如,研讀李蘭妮的《曠野無人——一個抑郁癥患者的精神檔案》,把書中記錄的36部抗抑郁的書籍一本本找到并研讀,撰寫《一個抑郁癥患者的閱讀療法實癥檔案:評李蘭妮的曠野無人》[6]和《李蘭妮閱讀治療抑郁癥的書方分析及配伍》[7];研讀露易絲·海的《生命的重建》,撰寫《抑郁癥單方體例初探:以生命的重建為例》[8],建立單方的編寫體例等。
通過對每本書的研讀及分析,宮梅玲在指導大學生抑郁癥患者閱讀時,就能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例如,對童年遭性侵、父母離異、被同學看不起的女生,靶向文獻是《生命的重建》;對童年遭性侵、被老師體罰同學欺負、同時患抑郁癥和強迫癥的男生,靶向文獻是《人最高的是頭顱:一個抑郁癥患者的前世今生》;對童年有過留守經歷、寄養經歷或母親強勢的學生,靶向文獻是《曠野無人:一個抑郁癥患者的精神檔案》;對父母經常吵架或離異的學生,靶向文獻是《走出抑郁癥:一個抑郁癥患者的成功自救》;對童年同時遭受父母、師長、同學、朋友的歧視、貶抑、譏諷甚至當眾被打罵羞辱的學生,靶向文獻是《我只想抱抱小時候的自己》等。
(1)精讀細研,緊跟前沿。一方面,宮梅玲借鑒中外閱讀療法理論,豐富和發展閱讀療法思想,緊密結合當代大學生抑郁癥激增的狀況和急需對癥書目的實際,進行課題研究,提出書方配伍概念;另一方面,精讀每一本抑郁癥患者出版的書籍,分析作者抑郁成因,了解作者的痛苦和急需解決的問題,為對大學生抑郁障礙學生對癥下書、辨證施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取精用宏,學以致用。宮梅玲從30本抗抑郁的書中選定《圖說“抑郁癥”治療》作為抑郁癥知識普及讀物,選定《伯恩斯新情緒療法》作為抑郁癥患者自我認知治療、重燃生活激情的最佳手冊。從多部中醫學理論書中學習組方方法,將中醫的論治流程、中醫方劑學的配伍原則、中醫郁證的情志療法等與閱讀療法相結合,提出閱讀療法施治流程。在她對30名因童年創傷引發抑郁障礙的大學生的進行閱讀療法實驗中,通過了解抑郁知識、接受抑郁現實,閱讀別人抑郁、宣泄抑郁情緒,講出童年創傷、療愈內在受損自我,學習抗抑郁法、驅除消極思維等方式,最終取得了實驗對象治愈率70%以上、有效率80.3%的良好效果[5]。宮梅玲研制的童年創傷性抑郁障礙閱讀療法配伍成方(見表3),以及提出的理論、觀點及采用的方法得到好評,“大學生抑郁癥閱讀療法中醫學配伍書方”研究課題2017年10月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等級結項。
宮梅玲的實踐充分證明,作為一名閱讀療法師,只要會讀書、會選書、會分析書的藥性,就能對患者對癥下書,從而起到緩解患者壓抑情緒的作用,讓其達到身心健康、積極面對生活的目的。

表3 童年創傷性抑郁障礙閱讀療法配伍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