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軍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是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等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激勵學生積極進行身體鍛煉的教育手段,是國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體質健康的個體評價標準。教育部與國家體育總局針對2002年聯合頒布了《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通過不斷總結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經驗,教育部分別于2007年和2014年對《標準》進行了兩次重要修訂,并最終發布了現行的2014年《標準》。2014年《標準》取消了選測項目,并對各年段學生的必測項目及其權重進行了明確規定。2014年《標準》的重新修訂作為新時期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的最終標準,不但是“陽光體育運動”與高校之間的聯系紐帶,同時也是將“陽光體育運動”落實到具體實踐中的有力保證。
全院在校學生,共測試6459人。
2.2.1 實驗法
利用“中體同方體質健康測試儀器”,分七個大項對學生的身高、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50米跑、引體向上(男)與1分鐘仰臥起坐(女)、1000米跑(男)與800米跑(女)進行了測試。
2.2.1.1 實驗流程
首先,對測試學生的相關信息(學號、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進行統計整理,并制成符合“體質測試軟件”需要的Excel表格式,并完成原始學生信息的錄入工作,為測試做好準備;其次,熟悉體質測試儀器及與之配套的“體質測試軟件”;對測試儀器的拆卸組裝及連接原理進行學習;清理出特定的室內測試場所來擺放相關儀器;第三,根據學校教學日程安排及實際情況,選擇相關的測試錄入方式:手工輸入(針對徑賽的800M及1000M成績的收錄工作或因場地設施條件的限制而不能統一進行測試的項目);電腦直接傳輸(針對身高、體重、肺活量等項目)。第四,在有效期限(3個月)內對相關數據進行統一的測試,保證它們在時間上的一致性,在測試過程中要對學生輸入學號是否正確進行檢查(針對電腦直接輸入方式),防止出現數據丟失或空白的現象。第五,進行對全校相應測試年級的學生測試數據錄入的工作,由于學生人數多,工作量大,要注意數據一致性及準確性。最后,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做好數據上報前的準備。
2.2.1.2 工作流程
首先,準備宣傳階段:由工作人員對儀器進行安裝、調適,對全體教師及學生進行培訓與宣傳;其次,測試統計階段:17年9—12月,按國家及省教育廳要求組織全院在校學生進行測試,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最后,補測及上報階段:對首次漏測或未及格學生進行補測,并按時向上級機構上報所測數據。
2.3.1 學生信息庫的準確性及測試的時效性因素
學生信息庫的準確度是由體委填寫核對后上報體育部,再由體育部專職教師進行二次核對后導入系統信息庫,兩次核對確保學生各項信息填報無誤。目前測試過程中,普遍利用體育課及課外活動的時間進行測試,一般以8到10個行政班為一個交叉測試單元,建立各行政班與測試教師一對一匹配的責任追查體系,在三個月的測試時效范圍內,教師可與各負責班級就具體測試時間進行溝通,測試效率得以大幅提高;同時后期成績出問題也可以直接找到具體負責人,反向對測試負責人進行責任約束,規范其測試行為與標準,從而保證了整體測試過程的時效性與測試成績的準確性。
2.3.2 《標準》測試過程中的主客觀因素
首先,測試人員對各類測試儀器的使用方法是否熟練掌握,是影響測試效率及效果的重要客觀因素,如果施測人員不能正確的操作測試儀器,將會造成測試成績出現誤差,導致測試成績不能真實反映學生實際體質狀況。其次,測試人員在測試過程中的工作態度會對測試成績及效率產生巨大影響,測試過程中,教師測試態度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測試行為規范度、測試過程耐心度、測試項目熟悉度三個方面,同時,學生的測試態度是否認真也會對《標準》測試結果產生重要影響。
表1 2017年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標準》測試分數統計表
根據表1、表2的測試結果看,我院學生獲得優秀評價等級的比例只占到0.2%,與往年基本持平,說明擁有優秀身體綜合素質的學生極其稀少;從表2中還可以看到,此次測試中總分不及格率占到了6.2%,總分及格率占到93.8%,相比去年總體及格率95.7%又下降近2個百分點,未達到省教育廳要求的總體及格率在95%以上的標準,這意味著超過5%的學生總成績不及格,有400多位同學總成績未達及格線,究其原因,首先由于學院男生招收比例較往年有較大增長,已占到總招生人數的25%,從表1可以看到,2017年參加測試引體向上的男生共有1130人,而最終的總體平均成績卻只有28.19分,遠遠低于其他六個項目,引體向上項目成為制約學生總體成績及格率的重要軟肋,在男生人數不斷增加,而在大學生整體身體素質逐年下降的大趨勢下,總體不及格率必然會升高;除了在項目設定上男子引體向上的項目軟肋,另一個重要方面是17級入學的新生在高中階段就未能得到充分的身體素質鍛煉,而一味地重視智育的發展與文化成績的重要,造成學生體育鍛煉機會較少,體育鍛煉缺乏,身體素質水平較低。
表2 2017年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標準》測試綜合統計表
從表1、表2還可以看出,參加測試的學生的總體平均分由去年的79.5分降代到今年的72.3分,整體水平在下滑,同時,測試各單項平均得分最低為28.19分,最高為72.47分(除身高標準體重這一靜態項目得分94.72屬優秀外),六個動態測試單項均未達到優良水平,均在及格線上徘徊,且一個單項嚴重不及格,相比于去年的各項目平均成績均有所倒退(除身高標準體重項目外)。
從表2中可看出,我院學生身高標準體重率正常的學生比例為77.84%相比于去年的65.4%有所提高,學生中沒有營養不良的學生,并且,較低體重率明顯減少,而超重率相比去年明顯增加,這說明學生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營養供給并且處于營養過剩水平;同時,目前學生體育鍛煉意識薄弱,參與體育鍛煉的機會較少,沒有體育鍛煉的習慣,導致有4.24%的學生處于肥胖水平,有12.52%的學生處于超重水平,總體肥胖比例達到了近17%,相當于五個人中基本就有一個是肥胖學生,這一現象不容忽視,這說明我院學生亟待加強體育鍛煉,合理膳食,控制體重,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意識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生活理念已經刻不容緩。
肺活量可以反映肺的容積和肺的擴張能力,是評價人體呼吸系統機能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常用于評價人體生長發育水平和體質狀況。肺活量的大小與體重、身高、胸圍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為了將學生身體發育的不同因素在肺臟機能的評價中得以體現,我院在測試中選用了肺活量體重指數進行評價。從測試結果(表1)我們可以看出,全院參加測試的6459名學生,平均分數為71.79分,絕大多數學生僅處于及格狀態,導致這一結果主要與學生平時的耐力水平鍛煉較少,其靜止狀態下的心肺呼吸能力較差有關。
中長跑實驗是一項定量負荷機能試驗,主要用以測定心血管系統的功能,也可以間接推斷機體的耐力。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全院參加測試的男生平均水平為61.39分剛剛及格,而女生平均水平也僅僅67.42分,這說明目前學生的心肺功能一般,僅處于及格水平,有待強化提高。
4.1 盡可能減少測試過程中的主客觀因素對《標準》實施的影響,保證參加測試工作人員要對所有測試儀器充分了解,熟練操作;保證測試工作人員有謹慎認真的測試態度,在測試行為規范度、測試過程耐心度、測試項目熟悉度三個方面對所有實測教師進行嚴格要求;保證測試前做好《標準》實施的宣傳工作,讓學生對《標準》的實施必要性與重要性有充分認識,端正自身測試態度,從而為最終測試成績的準確性保駕護航。
4.2 體育課或課外活動項目設置及宣傳上應做到了男、女平等,盡可能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參加體育鍛煉的機會,盡可能地培養起學生自覺的“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體育鍛煉意識。
4.3 大學階段是學生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得到進一步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課堂內容的安排上應加強全面的身體素質的練習,避免身體素質發展的不平衡,其中,尤其要注重學生的肌肉耐力與力量水平的培養提高。
>4.4 教師應給予學生正確的控制體重的方法指導,同時,讓學生認識到鍛煉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將過去“應試教育”意識轉變為“素質教育”意識,使學生在不盲目減肥的前提下,將體育鍛煉時間與學生時間協調好,做到“健康控制體重,健康生活”。
4.5 在體質健康儀器的使用上,應加強管理,加大對學生的宣傳,搞好對軟硬件的維護,合理有效的利用數據,針對不同學生使用好運動處方。
4.6 積極開展體育選項教學,因材施教,通過體育選項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讓學生自覺調整體育課及課外活動的運動量和運動密度,在愉悅心境下得到鍛煉,形成終身體育觀念。
4.7 改革現有的教學考核標準,將男生2400米跑與女生2000米跑列為體育課素質練習基本內容,加強學生身體素質鍛煉,提高心肺功能水平;同時,變枯燥單一的項目考核(如:1000米、800米等等),為趣味豐富的游戲性的考核項目(如:越野跑、籃球運球、排球墊球、足球運球等等),保證學生在消除恐懼心理的前提下不斷地參與到活動中去,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的身體機能水平。
4.8 開展涵蓋多項目的體育社團(如:乒乓球俱樂部、籃球俱樂部、網球俱樂部等等),使廣大學生的體育愛好得以滿足,同時活躍校園體育鍛煉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