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克
高校課余排球訓練是我國培養競技排球后備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夯實我國排球群眾基礎的重要途徑。河南省民辦高校經過多年的發展,截止2017年5月31日,民辦高校的數量已達37所。對河南省民辦高校排球課余訓練狀況進行研究,可以提高河南省民辦高校課余排球訓練水平,促進我國高校排球運動的發展。
以河南省民辦高校排球課余訓練狀況為研究對象。
采用文獻法、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及因子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河南省民辦高校課余排球訓練狀況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根據研究需要制定了《河南省民辦高校課余排球訓練及影響因素調查問卷》,分別向鄭州科技學院、黃河交通學院等12所民辦本、專科院校的排球教師和學生分別發放24份和500份,并分別回收有效問卷22份和485份。
從我國體育的發展現狀來看,排球一直是我國體育運動的優勢項目,也一直深受我國民眾的喜愛[1]。河南省作為我國人口大省和農業大省,近年來也出現了許多的排球人才,前男排國手謝國臣和現女排國手朱挺都是河南省人,排球在河南省有著較為濃厚的群眾基礎。民辦高校是河南省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課余排球訓練是河南省校園體育活動的重要內容,既可以培養優秀的排球后備人才,也能夠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特別是近年來在一年一度的河南省“華光”大學生排球體育競賽的帶動下,河南省民辦高校課余排球訓練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在2017年7月于河南大學民生學院舉行的河南省“華光”體育活動第十五屆大學生排球比賽中有25所高校39個參賽隊伍近500名運動員參加,河南大學民生學院男子排球隊作為河南省民辦高校球隊獲得了男子甲組第三名,并同時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和“最佳組織獎”。顯示出隨著河南省民辦高校的壯大,課余排球訓練也在逐步發展。
高校的體育訓練除了課堂上的訓練之外,課余訓練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它與課堂訓練一樣,也能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2]。提高河南省民辦高校排球訓練水平,促進河南省民辦高校排球教學和訓練活動的開展,提升河南省民辦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整體水平,需要對河南省民辦高校排球訓練師資、隊員的基本情況,課余排球訓練的補助情況,課余訓練的時間安排、訓練量、訓練強度等有一個全面、客觀的了解。通過調查發現,在被調查的12所民辦高等院校中,開展課余排球訓練的有7所,其中有4所既有男子排球隊也有女子排球隊,有3所僅有男子排球隊。球隊教練員都是由學校排球教師擔任,隊員通過從不同年級的大學生中選拔產生。在開展課余排球訓練的7所高校里面,有5所是通過給排球教練員提供課時補助的方面給予支持,有2所按訓練次數給予現金補助,而開展排球訓練的隊員有3所院校給予一定數量的經費補助,有4所院校沒有給予排球隊員訓練補助。同時,在開展課余排球訓練的7所民辦高校中,每周訓練兩次,每次訓練90分鐘左右的有4所高校,每周訓練3次,每次訓練90分鐘左右的有3所高校。此外,河南省7所民辦高校課余排球訓練的量都不大,訓練強度適中,只是在接近河南省“華光”大學生排球體育競賽的幾周時間,有5所高校都采取了增加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方法提高訓練效果,訓練次數改為了每天一次,每次訓練60多分鐘。
表1 河南省民辦高校課余排球訓練影響因子分析
河南省民辦高校課余排球訓練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只有對這些影響因素有著充分的了解,才能確保河南省民辦高校課余排球訓練工作的開展。結合河南省民辦高校排球訓練實際和民辦高校教練員的意見和建議,設計了12項影響河南省民辦高校排球訓練的因子。對初始影響因子進行統計后發現,KMO檢驗值為0.549,大于0.5,巴特萊特球度檢驗小于0.01,顯示出初始因子各因素相關性強,適宜開展因子分析。
經統計發現,在12項影響河南省民辦高校課余排球訓練的因素中,除了學校重視程度的共同度為0.455外,其余各變量的共同度均大于0.500,表示提取的因子能很好地反映各原始變量的信息。通過因子分析法對方差做極大正交旋轉,得出影響河南省民辦高校課余排球訓練的因子分析結果(見表1)。
利用主成份分析的方法對12項影響因子的相關陣特征值、貢獻率和累計貢獻率進行分析,提取5個特征值≥1的主因子(見表2)。對影響因子進行聚類、歸納,結合河南省民辦高校課余排球訓練實際,經過對影響因子進行提取得出了具有較高代表性的5個主因子,分別命名為:教練水平、隊員水平、訓練待遇、競賽開展、排球氛圍。
表2 影響因素因子分析表
教練水平為第一主因子主要包括了教練員及校園排球教學開展等因素。教練員是河南省民辦高校課余排球開展的主要影響因素,教練員的職業道德、榮譽感、責任心、專業水平和執教能力等都直接影響著河南省民辦高校課余排球訓練活動的開展。民辦高校排球教學活動開展狀況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排球興趣、戰術意識,而個人戰術意識是比賽中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3]。隊員水平因子為第二主因子,主要包括運動員及競賽開展等因素。大學生排球運動員是河南省民辦高校課余排球訓練的主體,他們參與課余排球訓練的興趣,他們的身體素質、排球基礎及排球技術水平等都影響著課余排球訓練的質量和效果。因此,需要處理好“學訓”矛盾,解決運動員的實際問題[4],解決運動員的后顧之憂。第三主因子為訓練待遇,反映出來合理地給予利用課余時間開展訓練工作的教練員以經濟補償,特別是給予參與課余訓練的學生隊員一定的生活補助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只有依靠充足的營養才能保證訓練的正常進行,消除疲勞,提高運動成績[5]。第四主因子為競賽開展因子,河南省民辦高校校內的排球比賽、校外的排球友誼賽和省級大學生排球競賽等活動的開展可有力地推動課余排球訓練活動的開展。排球氛圍因子為第五主因子,主要指河南省民辦高校校園排球氛圍是否濃厚,濃厚的校園排球氛圍對于課余排球訓練活動的開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課余排球訓練是河南省民辦高校重要的校內體育活動之一,對于活躍河南省民辦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促進校園排球活動開展,提高河南省民辦高校排球訓練隊整體競技水平非常有益。河南省民辦高校開展課余排球訓練的學校比例還不高,特別是開展女子課余排球訓練的比例更少。影響河南省民辦高校課余排球活動開展的因素主要有教練水平、隊員水平、訓練待遇、競賽開展、排球氛圍等五個主因子,從五個主因子著手可有力推動河南省民辦高校課余排球訓練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