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煉孺 徐叢明 王佳
項目區位:安康市位于陜西省東南部,地處西安、武漢、重慶三大經濟區的中心,北與西安市、商洛市毗鄰,西與漢中市接壤,南與川渝兩省市相連,東與湖北省為鄰,有“東接襄沔、西達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之稱,綜合運輸交通條件優越。老城片區位于江南老城南部,歷史文化氛圍濃厚。
安康城市沿革分析:明朝出現新舊兩城,在城市發展中具有典型特征,也是安康城市最大城市特色之一。現狀老城繁華、新城蕭條,急需解決老城改造更新問題。
規劃范圍:包括兩個層次范圍,第一層次范圍,研究范圍,即整個安康市域范圍。 第二層次范圍,即新城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范圍(南到南環路,東至文昌路,西至香溪路,北至巴山中路,東西長約930米,南北長約770米,總面積69.28公頃)。
規劃范圍內有城市主干道路一條為巴山中路,城市次干道路四條分別為育才路、南環路、香溪路、文昌路;新城北路、西井街、東井街、南井街、魁星樓街、江南大廈后巷、文昌路西巷多條支路及巷道,路幅寬度4米~8米。
現狀存在問題分析如下:(1)現狀缺少南北向聯系的主要交通,育才路交通堵塞嚴重。(2)城市支路配置不夠、內部巷道等級較低,通行能力差。(3)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交通渠化不明顯,交通組織較為混亂。
現狀缺少綠地、廣場等公共開敞空間,不能滿足片區內部及周邊區域市民休閑活動需求。
(1)低、多層混雜,居住用地分布不集中,單位地塊面積小,較零散,不利于公共設施配套。(2)居住用地以三類居住用地為主,環境品質較差。
(1)商業業態比較初級、較零散,沒有形成連續的服務界面。
(2)商業形式大都為底商,檔次不高。
(1)中小學數量不夠,服務半徑不合理,幼兒園配置不夠。
(2)行政辦公用地不集中,較零散,建筑多為磚混結構舊建筑。
(3)環境品質差 。
(1)工業用地地形不規整,生產功能不健全,對新城歷史街區風貌影響較大。
(2)糧食儲備庫用地規模地塊邊界不規整,對老城區空間組織影響較大。
現狀文化資源豐富,主要有文廟、清真東寺和雙溪寺、新城路傳統歷史街區及府學巷等文化資源,現狀沒有充分挖掘旅游資源,旅游開發為空白。
現狀風貌雜亂,沒有統一風格,歷史街區以及文物保護建筑孤立與周邊沒有形成聯系。
以生態環境提升(景觀廊道、文化主題公園)為基礎,以交通疏導(新城路、育才路)為前提,以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新城歷史街區、文廟、雙溪寺、清真東寺)為引擎,以豐富多彩的休閑度假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時尚創意街區、休閑步行街)為平臺,以舊城更新和改善人居環境(生態居住區)為保障,將老城片區打造成文化休閑旅游區。
延續安康兩城形制格局,再塑安康老城昔日繁榮。
以城市觸媒理論:由點及面為理論基礎,創新產業發展,推動文化旅游。依托新城歷史街區、文廟、雙溪寺打造旅游。旅游引領,激發城市活力,推動城市更新和老城設施完善。

(1)依據上位規劃,將巴山中路、香溪路、育才路、南環路、文昌路道路斷面形式、紅線寬度與上位規劃相銜接。
(2)為了解決老城歷史街區保護和老城片區南北向道路交通聯系,規劃新城路采用下穿式設計,保證其南北通行順暢。
(3)完善片區城市支路,依托現狀西井街、魁星樓街組織一條城市支路;依托現狀東井街、南井街向北側延伸組織一條城市支路。
(4)完善巷道構建成網成環片區路網結構。依托現狀江南大廈后巷、文昌路西巷、向北門外圍組織一條東西向貫穿的片區巷道,即規劃街區北路;依托江南大廈后巷向南延伸與安康中學和安康學院用地邊界處組織一條南北巷片區生活巷道,與規劃外圍的學院路形成對接。依托現狀南井街、向西與魁星樓街貫穿,作為一條片區生活巷路。依托現狀學府巷,規劃對其改造提升。
構建生態公園、綠色廊道。依托清真東寺,建設一處公園綠地。結合文廟和雙溪寺設置文廟文化公園。以傳統文化為主題,打造集文化展示、自然休閑、生態健身于一體的公共空間,成為城市中的最佳休憩場所。
將零散居住聚落整合,社區連片發展。打造成為活力社區、宜居社區、和諧社區。
完善老城商業功能、提升活力,依托巴山中路與金州路的交叉口位置,建設集購物、餐飲、娛樂、休閑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服務整個老城片區;新城歷史文化街設置茶肆、書館、藝苑、中高檔餐館、咖啡廳、酒吧、展覽館、文體店等,用廣場、雕塑、噴泉、休閑椅、花樹等景觀要素構成休閑文化商業街; 依托清真東寺,形成特色餐飲風情美食街,沿西井街內設置酒吧、茶樓、老字號餐館、便利店、食雜店、快捷酒店等;依托蓮花池巷,設置餐館、便利店、食雜店、特產店、酒店住宿展等功能休閑步行街,突出城市的休閑旅游服務功能。
以新城路傳統歷史街區及文廟、府學巷為主打造傳統文化集中體驗區,成為安康的窗口名片;以文化創意為主題,在文廟公園旁邊塑造一條時尚藝術街區,對外為游客提供一個休閑購物、體驗交流、藝術品交易的活動場所;整合宣傳部、文聯等機構,打造畫家、作家、藝術家的集聚地,使其成為安康首個文化創意區;依托安康市域乃至陜南的民俗風情和人文歷史形成安康非物質文化主題公園。
主色調:規劃區位于老城區南部,北接舊城區。區內主要有政府辦公區、文化娛樂、住宅區和學校等功能建筑。主色調根據不同功能進行設置,在明度上短調和中調形成對比,彩度上為低彩度,色調選用同類色調或鄰近色,部分選用冷暖對比。政府辦公區和住宅采用不同明度,同彩度同色調的中性冷灰,文化娛樂和學校采用中性暖灰色。
輔助色:規劃區輔助色與主色調采用明度對比為主。其色彩明度由城區向山體采用高、中、低逐漸遞減,產生逐漸退隱山中的變化效果。
屋頂色:此片區屋頂采用統一明度、彩度的灰色和無色灰色系,以保存老城古色古韻的鄉土氣息。
本文以“問題導向”為出發點,從旅游業發展、產業升級轉型、道路系統規劃、公共服務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公共環境營造、風貌引導等方面入手,為安康市老城片區改造實施提出科學合理化規劃。使每個城市老城改造更新規劃不至于千篇一律,并能夠凸顯城市自身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