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珍婧 耿軍
傳統控規對于城市空間環境品質的提升效用甚微,將控規與多層面的城市設計結合,不僅能夠促進控規成果的合理完善,還能夠借用控規的法律效力實現城市設計的有效管控,對提升城市空間環境品質有重要意義。本文以安陸中心城區控規為例,詳細闡明了與控規結合的多層面城市設計的內容與成果的表達。希望提出城市設計與控規結合的一種應用模式。
當前,城市建設面臨著傳承歷史文脈、凸顯地方特色、展現城市個性、提升空間品質等一系列難題。在追求城市空間環境品質的過程中,城市設計的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非法定”的制度定位使得城市設計的存在依然窘迫?,F行法定城鄉規劃體系無論是在法律制度、技術成果,還是實施操作層面,都沒有對城市設計作出具體規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市設計的實施應用缺乏保障。
在我國多年的城鎮化發展進程中,控規重點強調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容積率、綠地率等規定性指標的規劃控制,對城市設計內容關注較少。想要提高控規對城市空間環境品質的控制效用,需要進一步完善控規中城市設計的成果內容和應用管理的規范化操作。將多層面的城市設計融入控規,不僅能夠促進控規成果本身的合理完善,還能更好地發揮城市設計對于城市建設的引導作用,對提升城市空間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武漢城市設計核心管控研究提出:城市設計應當落腳于控規,城市設計的核心設計要素應當落實于控規的控制要素,對接法定城鄉規劃體系;而控規應當利用城市設計進行創新提升,主動采用城市設計成果,為城市設計提供法律支持。為了實現城市設計法定化管理途徑,城市設計應當提高自身成果的可轉譯性,但控規也需要通過法定審批程序與開發實施過程,提高城市設計的管理可控性。
武漢城市設計核心管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利用類、公共空間類、景觀環境類 、交通類、建筑類、設施類和可持續性類共7大類要素,其中又細分為87項。通過各項要素明確對城市物質空間環境及城市功能使用方面的管控。武漢城市設計核心管控要素與城市控規、修規等法定規劃形成合力,又各有規劃側重,全面、切實指導城市建設。
控規作為具體指導城市開發建設的法定規劃,在規劃實施層面具有強大保障。把城市設計的內容通過圖紙或圖則化的表達方法呈現在控規中,使控規和城市設計相互優化互為補充,可以充分發揮兩種類型規劃的優勢。例如:控規層面的城市設計辯證探討控制與引導兩者融合、共同作用的可行性,提出控規層面城市設計的具體操作方法;探討控規中城市設計的控制方法,通過城市設計的技術手段補充控規指標控制上的相對不足,以打造高品質的城市空間形態。
由于我國的城鄉規劃是由總到分、由整體到細部的編制體系。為了與控規整體、各管理單元與重點地塊對應,城市設計與控規結合形成 “整體設計——單元導引——地塊控制”三級導控體系。
無論是控規還是城市設計,都是復雜又獨立的規劃體系,所涵蓋的內容涉及方方面面,想要建立與控規結合的城市設計內容體系,且將多層面的城市設計內容與控規對應,需要對控規的核心內容、成果表達形式進行梳理,并理清能與之對接的城市設計層面及與該層面相對應的核心內容、工作重點,在提煉融合二者內容的基礎之上,方能構建體系完善、層次清晰的控規中的城市設計內容體系。
整體城市設計一般是以宏觀空間的戰略目標為參考,綜合分析城市整體的自然資源、現狀環境、空間形態、發展潛力等,充分挖掘地方價值。該層面的城市設計以城市的特色內涵研究為重點,提取城市空間的整體意向,在宏觀層面實現結合控規的城市設計整體概念的確定。
首先,在整體層面對空間特色要素進行提取,通過對城市重要自然山水、歷史文化等特色資源和城市空間形態特征的分析,發掘和提煉城市地方特色、文化特征和時代風貌,梳理并明確城市發展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宏觀協調城市整體空間格局和景觀框架結構,以此為基礎,結合控規,將這些城市空間要素融入到控規制定的發展目標和策略中,提出整體控制對策,優化控規用地布局方案,并搭建起指引城市空間建設發展的整體導控框架,劃定重點控制區,確定城市需重點控制的地段、廊道和標志性建筑等,塑造城市整體形象、構建城市空間景觀框架,營造良好的城市空間品質和文化氛圍,以指導下一步城市設計項目的開展。
該層面的城市設計是通過一系列整體的設計原則和設計理念對控規的規劃目標和方向進行把控,常通過原則性的文字說明表達。將城市設計的成果表達融入控規的說明書、文本與圖紙,實現控規控制體系的完善和深化,提高宏觀層面城市設計內容的實施性和強制性。
為方便管理與實施,中觀層面的城市設計以控規的管理單元為控制單位。單元城市設計以落實某一單元的功能布局、空間形象為主要任務,以單元的要素導引為設計重點。
在中觀層面依據整體城市設計部分提出的城市景觀風貌定位與分類,結合控規的管理單元,合理劃定分區,落實控規和整體城市設計對于分區的控制與引導要求,進一步深化各分區的風貌特色、開放空間、建筑色彩、沿街界面等要素。選取特定要素,進一步細化表達。
中觀層面通過單元控制導則體現城市設計構想,單元方面的設計細則引導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單元的城市設計結構和目標,校核控規中的規定性指標,其指標通常包含建筑限高、建筑密度、容積率等;并在整體城市設計的指導下,提取對單元空間環境和風貌有關鍵影響的城市設計要素類型,表達在單元圖則中,以單元城市設計提高控規引導性指標的可行性。
為了有效優化工作重點,微觀層面的城市設計可能需要針對整體城市設計所確的重點區域,如特定的風貌地段、濱水地帶、山前地區等做有針對性的深化研究,以進一步確定地塊內的功能分區、景觀構架、開放空間格局、慢行交通和建筑控制、海綿城市體系等各項要素。
在微觀層面實現城市設計定量的控制,將重點地段的指標控制細化表達到分圖則中;運用詳細設計的方法,不斷調整、完善控規指標,以達到控規成果更趨合理的目的。將城市設計內容融入控規分圖則,對城市空間環境加以引導,使城市設計內容更加直觀,增強城市設計的可操作性,也便于城市設計內容的后續管理。融入城市設計的控規分圖則,既能更為合理的制定控規的規定性指標,又能優化控規中有關城市設計的引導性指標,增強城市設計對城市空間品質可控度。
(1)總體城市設計意象目標
綜合分析城市整體的空間資源與環境現狀、存在的挑戰及發展潛力,制定安陸市城市設計的整體意象目標為:“三環抱德安,六脈連府河”。
安陸因水而生,其城市也是沿水系拓展。府河是安陸中心城區重要的生態廊道。安陸城市設計保護城市生態廊道,打開水系的生態聯通性,使府河連同六條水系支線共同構成生態廊道體系,形成“六脈連府河”的安陸城市山水格局。并借助水系的自然分隔,凸顯安陸中心城區的多組團特征,形成“三環抱德安”的城市景觀意象。
(2)整體導控框架
安陸整體城市設計通過對城市重要自然山水、歷史文化等特色資源和城市空間形態特征的分析,發掘和提煉安陸城市地域特色和基本風貌,梳理并明確安陸發展中較為突出的問題,以此為基礎,結合控規,篩選出空間形態、城市文脈、景觀構架、立體空間、開敞空間、建筑高度及天際線、風貌分區、色彩指引8項關鍵要素并開展相關研究,優化控規方案,搭建起指引安陸城市空間建設發展的整體導控框架,劃定重點控制區,以指導下一步城市設計項目的開展。
綜合以上8類要素的分解分析,安陸整體城市設計形成“一脈貫穿、雙軸延展、三環聯動、四心領率、五區導引、六帶滲透”的整體導控結構。

圖1 安陸中心城區整體導控框架(圖片來源:自繪)
(3)重點控制區劃定
安陸整體城市設計確定重點控制的空間載體為“17個地段、16條廊道、20個節點”,以便進一步規劃提出下一個層面的城市設計建議和要求。
重點地段分為自然風光、文化歷史、城市功能三類。重要廊道分為生態景觀廊道、道路景觀廊道、視線廊道三類。重要節點分為建筑物、構筑物兩類節點。

圖2 安陸中心城區重點控制區(圖片來源:自繪)
(1)導控要素
依據整體城市設計部分提出的城市景觀風貌定位與分類,結合控規的管理單元,合理劃定分區,落實控規和整體城市設計部分對于分區的控制與引導要求,進一步深化各分區的風貌特色、開放空間、建筑色彩、沿街界面等要素。
為突出體現分區特色,強化不同單元的特征性與標識性,結合控規的用地方案,進一步確定單元景觀風貌,劃定主要軸線、節點、視線通廊、地標等。
根據界面的構成因子(建筑、綠化、山體、水體等)、人的活動特點等,對地塊內臨街界面貼線率以及綠化景觀等提出控制引導要求。
結合活動人群的行為規律,設計建議的步行廊道與綠道,緊密銜接城市公共交通和慢行系統,組織安排開放空間,包括廣場、公園綠地和濱水空間等。
綜合分析地塊的區位、定位、結構、公共服務設施、公共交通和市政設施配套條件,綜合考慮自然環境、歷史文脈、空間景觀、城市安全等因素,運用相應的技術手段,對各項城市物質空間要素提出控制和引導要求。
(2)單元導引
為方便管理與實施,安陸城市設計與控規的管理單元統一,劃分八個單元進行城市設計導引,提出相關元素的控制要求。
以塑造單元標志形象為目標,強化特色的感知和體驗,細化落實整體城市設計階段的導控要求與空間載體,結合安陸城市現實情況與發展,制定城市設計的單元導引。將城市設計的單元導引融入控規的管理圖則,如圖3、4所示。

圖3 安陸中心城區單元A導引圖則(圖片來源:自繪)

圖4 安陸中心城區單元A法定圖則(圖片來源:自繪)
(1)地塊選擇
整體城市設計層面確定了重點控制的空間載體為,單元導引城市設計層面進一步確定了城市設計的重要空間節點。下面就以河西高鐵站前地塊為例說明地塊控制條件,進一步提出地塊控制層面的城市設計建議和要求。

圖5 安陸中心城區高鐵站前區城市設計意向
(2)地塊控制
除常規的地塊控制分圖則之外,規劃提供了具體的城市設計意向方案:站前廣場地塊結合高鐵站布置長途客運站、公交汽車站、出租車??奎c、社會停車場,承擔安陸市的各種交通換乘功能;同時,布置便捷酒店以及大型室內商業街等服務設施。站前廣場景觀設計通過迎賓銀杏樹陣、文化雕塑、流觴曲水等景觀節點將安陸的李白文化、銀杏文化融入站前廣場設計中,營造出獨具安陸地方特色的門戶景觀。
結合海綿城市規劃理念,給出景觀規劃指引;并對站前區的建筑風格、色彩,作出具體說明。

圖6 安陸中心城區高鐵站前區建筑指引
安陸中心城區控規按三級模式控制:“總體控制—單元控制—地塊控制”,各級別對應不同的具體管理內容。
總體控制(“文本+總圖則”)以中心城區為整體實行控制;通過文本和圖紙表達整體城市設計的內容。單元控制(單元圖則)提取對該單元有重要影響的城市設計要素,通過單元圖則對安陸中心城區的8個管理單元進行控制。地塊控制(分圖則)對重點地段進行重點管控,以地塊為基本單元確定一系列具體的控制指標等,落實整體和管理單元的設計要求。
在現階段我國的法定城鄉規劃體系下,城市設計與控規的相互影響效應正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它們共同作用與影響指標的制定,相互補充并相互制約?;诖耍疚脑诎碴懼行某菂^控規中開展多層面城市設計的實踐探索。相信將多層面城市設計融入到控規既有的法定程序,能夠更好地落實不同層面的城市設計內容,以有效提升城市環境品質。相信隨著我國城鄉規劃法規體系的完善,隨著城市設計管控機制研究的深入,會有更加適用于城市設計實施的編制和管控辦法的施行,為獨立的城市設計成果審批和實施提供依據和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