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近年來,我國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仍處于下滑態勢。2014年教育部公布了最新修訂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確定了最新的體質健康測試項目指標和標準,規定學生體測成績達到或超過良好,才有資格參與評優與評獎[1];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規定健康中國建設主要指標之一——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2015年:89.6(2014年),2020年:90.6,2030年:92.2[2]。為了遏制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繼續下滑,減少體質測試不及格率就顯得尤為關鍵,因此,體質測試不及格學生是我們要重點研究和關注的對象。本文通過分析這類學生的體質健康項目測試結果現狀,針對性地找出他們存在的問題,為學校采取必要措施提供科學參考。
本研究以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2017級參加《標準》測試不及格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標準》測試不及格學生是指2017年參加《標準》測試低于60分的學生,不包括因病或因傷等沒有參加測試的學生,但不排除個別學生個別項目沒有參加測試。其中,男生334人,女生11人,共345人。學校分兩個校區,其中校區1統計的是普通大學生,校區2統計的是常參加訓練的學生,分開統計方便后期采取針對性措施。
1.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搜集大量資料,了解最新體質健康相關政策和研究成果。
2.指標測量法
根據2014 年《標準》測試要求,主要采用恒康儀器采集和測試學生體質各項目。體質指標包括身體形態指標;身高、體重,計算出BMI (BMI=體重/身高2)值;身體機能指標:肺活量、1000(男)/800 (女)米和身體素質指標: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50米、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
3.統計分析
實驗數據采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

表1 2017級體測不及格學生身體形態(BMI)統計結果
身體形態是用以研究人體形態、結構、體型及人體生長發育情況最常用的方法[3]。2014年《標準》測試中選用了身高和體重兩個形態指標,通過這兩個指標計算出的體重指數BMI值可以科學衡量學生的身體形態和營養狀況。通過與《標準》測試的達標分段進行比較統計,由表1可知,在《標準》測試不及格學生中,66.4%的學生BMI值都不在正常范圍內,61.2%的學生都處在肥胖和超重的狀態,還有5.2%的學生處于低體重的狀態。

表2 2017級體測不及格學生肺活量統計結果

表3 2017級體測不及格學生1000/800米統計結果
身體機能主要是指人的整體及其組成的各器官、系統所表現的生命活動,《標準》測試主要衡量心肺功能狀況。肺活量主要反應人的肺通氣能力和呼吸系統功能水平;1000/800米主要反應人的心血管系統耐力水平。由表2可知,在《標準》測試不及格學生中,35.9%的學生肺活量不及格,女生不及格比例要比男生高很多。從表3可知,54.8%的學生1000/800米不及格,這其中大部分學生是校區1的普通大學生,經常參加訓練的學生耐力不及格率還是低很多。

表3 2017級體測不及格學生1000/800米統計結果
身體素質也稱身體適應性,是指人體在運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協調及平衡等機能能力的總稱,是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綜合反應[3]。從表4可知,在《標準》測試不及格學生中,學生50米的成績相對較好,總不及格率為11.6%;立定跳遠成績普遍較差,總不及格率為57.7%,經常參加訓練的學生不及格率還高于普通大學生,這可能與這批學生主要是超重和肥胖狀態有很大關系;坐位體前屈總不及格率為32.8%,經常參加訓練的學生及格率稍高,柔韌素質要好于普通大學生;男生引體向上總不及格率為99%,344個男生有340人不及格,經常參加訓練的學生都不及格;女生仰臥起坐及格率為90.9%。
綜合統計分析《標準》測試不及格學生來看,這些不及格學生普遍身體形態異常,超重和肥胖學生較多,同時低體重學生也占了一定比例且女生占比稍大,這可能與部分女生過度追求瘦美有關,總之學生總體身體形態和營養狀態極不均衡。這也很大程度上導致與體重密切相關的立定跳遠和引體向上測試項目不及格率偏高,同等條件下,他們必須克服自身體重才可能稍大幅度提高上肢或下肢力量。超重和肥胖的身體形態負荷過重,對身體機能特別是心血管耐力也有較大影響,普通大學男女生1000/800米的優秀率和良好率均為零。
從校區角度看,經常參加訓練的學生與普通大學生相比,總體肥胖率偏低;肺活量、1000米和坐位體前屈成績均好于普通大學生,這也說明,經常進行運動的學生,在心肺耐力和柔韌素質方面是可以有較大幅度提升空間的,而且可以抑制肥胖發生率。
當然,在測試過程中,我們也了解到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思想上不重視,導致測試結果不理想,一部分學生還有很多缺項,這也是導致學生體質測試不及格的因素之一。
綜合來看,這部分《標準》測試不及格學生由于營養、個人運動生活習慣等因素導致學生身體形態普遍超重、肥胖或瘦弱,這是導致體質測試其它項目測試不及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對上肢力量和下肢力量有直接影響;長期不運動或運動過少也可能導致學生身體機能變得更差。
《標準》測試不及格學生普遍超重、肥胖或瘦弱。學校應多加強健康教育,從思想上讓學生意識到營養、生活行為習慣對學生健康的影響,規范習慣和行為,才能從思想源頭上改善現狀。
《標準》測試不及格學生普遍心肺耐力較差。學校和教師應采取多種措施促進學生進行運動。在教學過程中,確保加入一定比例地有氧耐力活動;課外可利用科學技術手段或運動軟件監控和督促學生繼續完成一定負荷量的運動,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和訓練配合,確保學生運動的連續性和有效性。
《標準》測試不及格學生在身體形態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增加一些體質健康測試項目的專門性針對性技能提升方法訓練。比如50米測試中起跑、途中跑和沖刺的技術要領;立定跳遠測試中起跳、蹬擺結合和落地緩沖的技術要領;坐位體前屈測試中拉伸與呼吸的有效結合;引體向上測試中手臂寬握和窄握以及全身肌肉的協調發力和配合技巧;仰臥起坐腹肌發力與背部落地的協調配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