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平輿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三八班 魏子龍
在等比數列學習中,我們有時會遇到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此類問題往往是由于我們對某些概念或公式理解上的模糊認識,從而造成一些看起來正確而實際上錯誤的判斷,使我們的解題思維走入誤區。
例1 若a,b,c是實數,則b2=ac是a,b,c成等比數列的( )條件。
A.充分不必要 B.必要不充分
C.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因此,b2=ac是a,b,c成等比數列的充要條件。故選C項。
剖析:當a,b,c成等比數列時,b2=ac成立;由于a,b,c是實數,當b=c=0時,b2=ac雖成立,但b,c均為零,不可能是等比數列的項,即a,b,c不成等比數列。
故選B項。
例2 已知數列{an}的前n項和為Sn=1+kan(k≠1),判斷數列{an}是否是等比數列。
錯解:當n≥2時,an=Sn-Sn-1=1+kan-(1+kan-1)=kan-kan-1。
整理得kan-1=(k-1)an。

剖析:上述解法只適合k≠0的情形,因為等比數列中隱含條件q≠0,所以在解題過程中應考慮公比是否為0。
正解:
當n≥2時,an=Sn-Sn-1=1+kan-(1+kan-1)=kan-kan-1。
整理得kan-1=(k-1)an。

若k≠0,則數列{an}是等比數列;若k≠0,則Sn=1,數列{an}不是等比數列。
例3 已知數列{an}的前n項和為Sn,滿足log2(1+Sn)=n+1,求數列{an}的通項公式。
錯解:因為log2(1+Sn)=n+1,所以1+Sn=2n+1,Sn=2n+1-1。
故an=Sn-Sn-1=(2n+1-1)-(2n-1)=2n,數列{an}的通項公式an=2n。
剖析:此解法忽視了起始項,即當n≥2時,an=Sn-Sn-1才成立。因此上面求出的通項公式an=2n只適用于n≥2的情況,上述結果是不完整的。
正解:因為log2(1+Sn)=n+1,所以1+Sn=2n+1,Sn=2n+1-1,Sn-1=2n-1。
當n≥2時,an=Sn-Sn-1=(2n+1-1)-(2n-1)=2n。
a1=S1=21+1-1=3≠21,不滿足上式。

評注:公式an=Sn-Sn-1中隱含條件n≥2,所以當a1符合an(n≥2)的表達式時可合并一個通項公式;當a1不符合an(n≥2)的表達式時通項公式應分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