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港城實驗學校初中部 沈爭光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離不開老師精致簡潔的高效導學,利用有價值的互動式問題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有意識的啟發和引導,是我們進行高效導學的一種有效方式。課堂提問是否有內涵、有針對性、有層次性、有可操作性,直接關系到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信,保持學生的學習專注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力,課堂提問是否有效是判斷一節數學課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要提升初中數學課堂的導學效益,必須重視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那么,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應如何基于課堂的有效提問進行數學課堂的高效導學呢?
數學學科是一門需要邏輯思維、想象思維、發散思維等綜合思維能力的學科。因此,我們進行高效導學,就要在課堂提問中處處滲透思維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提問必須在課前精心設計,根據學科特點、課程標準要求、學情實際等因素精心設計出充滿思維含量的問題,避免對簡單知識性、機械性等毫無思維含量問題的反復提問。這里我們想特別強調的是,不能為了追求問題的思維性而設計超出學生思維能力實際的問題,即使由于教學需要,必須呈現出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也應將問題分步提問,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形成問題思維。如我們在教學“單項式的乘法法則”時,若要求學生直接寫出計算結果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我們可以設計這樣幾個問題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首先,將例題中各步變形的依據填寫在橫線上;其次,思考例題是哪類代數式進行的什么運算;再次,例題中的各步運算是否合理,為什么?最后,若省略例題中的這些運算步驟,我們應怎樣直接寫出例題所要求的運算結果。這樣,第一步驟的思考讓學生及時鞏固了前面所學的知識,第二步驟的問題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課,第三、四步驟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然后讓學生進行變式訓練,達到本課時目標中的“理解”層次的要求。學生在這樣的問題思考中,不僅形成了對新知識的認知建構,還有效提升了分析、歸納等思維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熱度不斷提升的今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摒棄傳統的師道尊嚴、老師是權威等不合理的觀念,而應本著平等、民主、和諧的理念開展課堂教學,在師生人格平等的基礎上,形成民主、活潑、和諧的良好的問題氛圍。這樣能激發學生敢于思考、敢于交流、敢于展示、敢于質疑,促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積累,從而推動課堂導學效益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如在教學《菱形》這一內容時,我們在引導學生從對稱性、邊、對角線等角度歸納了菱形的性質后,需要對菱形性質“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兩條對角線長乘積的一半”進行有效拓展。因此,我們拋出這樣一個提問:“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對角線AC⊥BD,且AC=18,BD=10,那么四邊形ABCD的面積應該怎樣求?”學生開始進入討論后,教師也應及時加入,融入學生的思考過程,一方面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討論中出現的偏差,另一方面及時肯定學生對問題的創意想法,讓學生在成就感中以更好的姿態投入學習。最后,不管學生想到了什么方法,只要言之有理,教者都應及時肯定,進行熱情洋溢的言語表揚,引導學生在巨大的榮譽中激發更好的思維活力,將思維方向引導至我們的預期目標。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經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即問題剛剛拋出,學生往往由于從眾效應,在反應極其迅速的同學的帶領下立即舉手回答;或者問題拋出讓小組討論后,由于教者擔心課堂教學時間不夠,往往壓縮了小組討論的時間,有時候1分鐘還沒到就人為結束了討論。這樣的思考和討論毫無疑問是不充分的,既有時間上的不充分,也有空間上的局限,是典型的假思考、假合作、假討論、假學習,是典型的課堂形式主義,為后續教者導學埋下了攔路的炸彈。因此,我們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或討論后,一定要引導學生仔細思考,嚴謹思考,小組合作中給足學生時間,讓其大膽拋出自己的想法,說出自己的觀點,直到全體自動安靜下來。學生思考充分了,討論交流足夠了,一方面,他們對知識的認知就能達到我們預期的高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踏實穩健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避免浮躁虛假的惡習。從教者導學的角度看,學生自主學習充分了,我們的導學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因此,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在課堂提問中一定要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為教師高效導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數學學科難免要讓學生動手做一些習題,這往往占據了課堂不少時間,這種情況下,教者簡潔高效的導學對數學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從課堂提問的角度看,要精心設計富有思維含量的問題,側重思維導學;要創設民主和諧的提問氛圍,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問題拋出后,要留足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我們的數學課堂導學才能更加激活學生思維潛力,更好地體現新課程改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