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界牌鎮周莊小學 倪紅梅
新課改對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數學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靈活運用新的教學方式和模式展開教學,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實施,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數學素養為主要目標,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化教學是實踐教學中效果較好的方式之一,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改善我們的數學課堂: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如果我們能創設好的教學氛圍,就能讓學生迅速進入情境,學生就能不知不覺地把數學知識放到生活中去理解,讓知識更加形象,更利于掌握。在教學中,教師要將教材中的實例充分運用到生活中去,模擬一些生活中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運用。比如,在學習了“比例尺”的知識以后,我讓學生自己運用比例尺解決一些生活問題。講授完了新課,我讓學生從家里帶來一些全家福照片,然后測量出自己的身高和在照片上的尺寸,再在照片上測量出媽媽或者爸爸的尺寸,根據這個比例來算出父母的身高,學生的積極性可高了。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而且還培養了他們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圓的認識”對小學生而言也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針對班級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我制作了一個動畫小短片,故事的內容是:小豬、小牛、小猴三個好朋友進行騎自行車比賽,他們從商場里買來了三輛不同輪子的自行車。自行車的車輪分別是圓形、方形和三角形。首先我讓學生猜一猜哪個動物會騎得又穩又快,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做一些簡單的討論,然后開始播放動畫短片,三個小動物開始騎自行車了。三角形車輪的騎不穩,方形的自行車雖然很穩,但是速度太慢,只有小猴騎的圓形的自行車又快又穩。我又問學生:“為什么車輪是圓形的自行車會又快又穩呢?”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漸漸理解了圓的性質“同圓或者等圓中,圓的半徑相等”這一個很抽象的知識點。這個生活情境的創設,比老師單調枯燥地講解有效多了。
數學教學的教學目標之一是提升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數學知識運用能力,科學地把實際問題和數學問題進行整合,是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有效措施。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化為己用,在生活和工作中運用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成為社會需求的實用型人才。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生活中靈活運用數學,就是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數學思維感悟生活,培養學生思考動腦的良好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比如在教學“千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學生對“千米”這個詞語還是覺得很抽象的,他們甚至不知道“千米”“千克”之間的區別。有的同學會認為:“媽媽的體重是50千米,小汽車每小時行100米。”如何解決這個難點呢?我在講解這部分內容的時候,讓學生到大街上走一千米的路程,讓他們實實在在地感受一千米究竟有多長,然后又讓他們在此基礎上聯系自己的實際,說說他的家離學校有幾千米、離郵局有幾千米,這樣“千米”這個單位在學生的腦子里就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了。我不僅僅滿足于此,還引導學生把“千米”“千克”這兩個單位區分開來。我是這樣做的:讓學生到超市里去觀察一袋面粉、一袋味精、一袋白糖的質量,并且把這些數據抄在本子上。通過這樣的操作,這兩個單位再也不會混淆了。
又如教學《植樹問題》一課時,“間隔”這個概念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難點,不易掌握。在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馬路邊植樹、小朋友排隊、路燈等一些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體會間隔的含義。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們體會到只要用數學的眼光留心觀察生活情境,就能發現在平常事件中蘊含著的數學規律。教學結束以后,讓學生為自己的校園設計植樹方案,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體會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都有與植樹問題相同的數量關系,感悟數學建模的重要意義。
在教學中,教材不只是供教師教學的唯一資源。我們應大膽摒棄將教材視為“圣經”,不敢越雷池一步的舊的“教材觀”,在深刻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認識實際靈活使用教材,我們有權利也有義務對課本進行改革、剪裁。我認為每一節課都應有自己創新的內容,把生活內容引進課堂,讓課堂教學生活化,使整個學習過程更活潑、主動,更具有個性化,并能充滿生活的氣息。
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怎樣獲取知識,更要讓他們能用所掌握的知識去創造性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個性得到張揚。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選擇一些“生活”問題,讓學生用今天學到的知識來創造性地解決。例如在學習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之后,要求學生利用“軸對稱”這種特性自行設計一個圖案來布置本班教室,進行成果展示,這時學生的創新火花不斷閃爍,創造出了一個個眼花繚亂的圖案。在展示成果的時候,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更深刻地體驗到了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
總而言之,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上,只要教師能注意將數學聯系生活實際,情境創設也注重生活化,課堂氛圍就會更加活躍,學生學習起來也會興趣盎然。經常這樣引導學生將生活與數學課堂相結合,學生也會養成觀察生活的好習慣,就能學好數學,用好數學,才能學習有用的數學。讓我們的數學之舟在生活的海洋里暢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