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吳橋中心小學 劉小燕
目前,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使得數學教學的課堂質量長期得不到提升,嚴重制約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雖然教育改革已經推行了很長時間,但是大部分的小學數學教師還沒有轉變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因循守舊,導致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高,不會主動去思考和分析問題,最終導致數學教學效率低下,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不能充分發揮,這是當前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可是大部分教師還在沿襲傳統的教學方式,每節課都是采用知識灌輸的方式。教師長篇大論的講解,學生被動聽取,教師和學生缺乏有效的互動,這就使得數學課堂的教學氣氛比較沉悶。枯燥乏味的知識講解會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沒有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去,思維沒有進入學習的狀態,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不透徹,不能牢固掌握教師講解的知識,就更談不上靈活運用,這就降低了數學教學的效率,使得數學教學的成效不能顯現,這也是長期以來困擾著數學教學的主要問題。
小學高年級學生即將踏入初中,初中的數學知識相對于小學來說要難得多,而且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也在提高,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要實現和初中的有效接軌,就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課堂提問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一方面可以通過提問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動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得到鍛煉。可是,在實際的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的問題要不然就過于簡單,學生不用動腦就可以回答,這樣長期下去就會讓學生失去回答問題的興趣,要不然就是問題過難,學生都解決不了,這樣的問題設計本身就是失敗的,失去了設計問題的初衷。
新課改要求教學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學生會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并且保持極大的探究知識的熱情,會主動去分析和思考問題,這樣通過自身的思考獲取的知識會掌握得更加牢固,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小學生天性愛玩,對身邊的事物比較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把數學教學融入生活中去,這樣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去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還能鍛煉學生的獨立實踐操作的能力,讓學生樹立應用的意識。
如在學習《大樹有多高》的內容時,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比”的相關知識,很多教師采取的是知識講解的教學方式,學生不能深刻地理解“比”的概念,這時教師就可以告訴學生在這部分知識講解完成之后,會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這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興趣,而且讓學生知道只有掌握了課堂講解的知識,自己測量才能準確,這樣學生就會認真聽講,也會主動地去思考和分析問題,教學效果會更好。
小學高年級的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多媒體集聲音、視頻、文字、影像于一體,可以把抽象的知識直觀地展現到學生的面前,抽象的知識會被形象化,學生理解起來也就比較容易,對知識的理解也就更加透徹,數學課堂教學也會變得更加有效。另外,多媒體教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教學質量也就能提高。
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問題要由易到難,由基礎到提高,這樣逐步提升問題難度的好處是,簡單的問題可以使數學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參與到問題的思考和討論中,促進全體學生的進步。這些問題要有一定的關聯性,能夠一步一步地把學生引入深度思維狀態,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都會得到提高。另外,教師還要設計一些開放性和探究性的問題,這樣就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這種能力對于學生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的幫助非常大。通過精心設計課堂問題,就能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掌握知識,還能活學活用,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會有明顯的提高。
總而言之,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途徑是很多的,需要教師創新教學理念,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會積極思考問題,學生的各項能力都會得到提高,數學教學也就會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