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青 趙金林
[摘 要]風電場是一種全新的旅游資源。最先發展風電事業的歐美澳發達國家,也最先啟動了對風電場的旅游開發。歐美國家風電場旅游開發既注重經濟效益,也注重社會效益,并注意利用風電場資源,精心設計和推介風電場旅游產品。這些成功經驗給我國開發風電場旅游帶來了諸多啟示。我國風電事業發展較快,風電場旅游資源極為豐富,因此,必須認識我國風電場旅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結合各地實際條件,推動風電場旅游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風電場; 旅游開發;風電場旅游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5-0068-06
Abstract: Wind farm complexes have grown in popularity as a new form of tourism resources from a global sphere. The U.S., Australia and some European countries are pioneers in wind energy development as well as in energy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wind farm tourism, they place high importance on both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o the community, and they produce and promote wind farm tours and experiences for tourists. Their practices have implications for China, as China has rapidly become a global leader in wind energy, and it has abundant energy tourism resources. It is advisable to understand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energy tourism in China, and to take into account local conditions, thus to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wind farm tourism in China.
Keywords: Wind Farm; Tourism Development;Wind Farm Visit
風力作為一種清潔、可再生能源,利用其進行發電是目前的一種最佳利用方式。風電場多建設于特殊地貌之處,如海濱(在岸、離岸)、山口和荒原等,其坐落地本身就有一定觀光價值,或可改造成旅游資源;風電塔是偉岸的人類建筑,藍天下風葉的那種律動,是能沖擊視覺的特有風光;風電場的特殊結構和運行原理,具有極高的科普價值,因此風電場是一種全新的旅游資源。最先發展風電事業的歐美澳發達國家,也最先啟動了對風電場的旅游開發。了解國外風電場旅游開發的成功經驗,對我國發展風電場旅游事業必有裨益。
一、歐美風電場旅游開發的成功案例
19世紀后期,愛迪生發明電燈之后幾年,蘇格蘭布萊斯(James Blyth)教授在自己后花園里立起了用帆布做風葉的風電機,將發出的電能充進蓄電池里,用于點亮住房電燈。不久后,美國發明家布拉什(Charles F.Brush)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建造了第一臺自動運行的風電機。當布萊斯風電機在英國不被認為有經濟意義時,風電在1920年代的美國則被認為具有開發價值。美國中西部大平原地廣人稀,在鄉村地區廣泛建造1至3千瓦的風電機就可滿足各地村鎮用電需要。由于1929年經濟大蕭條,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風機建造材料成為軍需物資,風電事業只好下馬。
1982年,即布萊斯建造帆布風葉電機一個世紀后,美國第一個風力發電場在加利福尼亞州建立。30多年來,風力發電事業已在70多個國家發展。按目前速度,2020年全球將有12%的電力消費由風電提供,從清潔能源角度意味著每年減少碳排放15億噸,[1] 從另一個角度看則是風電旅游資源正持續大幅度增加。
美國的第一個風電場即加利福尼亞州圣戈爾戈尼奧關(San Gorgonio Pass)風電場。在這塊棕櫚泉(Palm Springs)的70平方公里平地上,豎立著4000臺風車,為棕櫚泉和整個考切拉谷(Coachella valley)地區供電,這是加州最大的風力發電區。林立的風車轉動著,與夕陽余暉映照下的附近雪山一道,形成了沙漠之地靜動交融的獨特景色,煞是壯觀。這里是10號高速公路必經之路,常有人停車路旁駐足欣賞,更有人專程來此觀看風車,很多電影的風車場景也到這里取景。風電場旅游由此成了該地一大亮點,“棕櫚泉風車旅游”(Palm Springs windmill tours)成為加州“沙漠風能協會”授權的唯一風電場旅游項目。[2]
在最先出現風電機的蘇格蘭,也出現了英國最大的陸上風電場——懷特里風電場(Whitelee Windfarm)。它坐落于離格拉斯哥市中心20多分鐘車程的依戈善姆荒原(Eaglesham Moor),215臺風電機,每年可發電5390萬千瓦,能滿足將近30萬戶家庭的27%的用電需要,各戶年均4266千瓦/小時。風電場內外有長達130公里的小道供步行、騎車和駕馬而行,能免費停車、免費進入游客中心,是家庭外出一日游的最佳目的地之一。[3]
丹麥是世界上風力發電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國家之一,是世界上第一個風電用電量超過20%的國家(2004年達20.8%[4]),2020年這一比重將達到50%。丹麥風電業的發展,被認為是將綠色能源戰略轉化為商業戰略、創造工作機會、促進經濟增長的樣板。而且世界上90%以上的海上風輪機都是由丹麥公司制造的。整個丹麥約有6000臺風電機。風電場大都被用于旅游開發,賓館、旅店和宿營地也利用風機做“綠色旅游”,還特別將德國旅游者市場作為營銷目標,認為那里的公眾對環境問題和新技術更感興趣。[5]
丹麥最有影響的風電場是哥本哈根港附近的米德爾格倫登海上風電場(The Middelgrunden Offshore Wind Farm)。它離海岸3.5公里,矗立在3~8米水深的海礁上,2000年竣工。共20座2兆瓦的風輪機,總裝機容量為4萬千瓦,可滿足4萬多戶家庭用電需求[6],提供了哥本哈根總用電量的3%。其中10座是由8553個成員合股投資興建的。20座風機成弧狀排列,水上高度達102米,風輪直徑76米(相當于波音747的翼展)。這是世界著名的最具攝影價值的風輪機,參觀者在任何季節都可以拍攝,聲名遠播,引來了許許多多的外國游客。該風電場的修建吸引了公眾的興趣和資金投入,2000年獲得了“歐洲太陽能獎”(Europe Solar Prize)和“全球能源獎”(Global Energy Award)。哥本哈根市民瑪麗安娜女士說自己整年都喜歡來到赫爾戈蘭(Helgoland)的公共浴場,這里離米爾頓格倫登最近的風機僅2公里。她說,在那里可以欣賞風機美景——一種有積極意義的能源。附近那些每天都能見到海濱風機的市民積極性最高。丹麥的一次問卷調查中,有77%的答問者認為地表上豎起風電機是一種具有積極象征意義的景觀。有67%的人完全同意風機能整合進地貌景觀的看法。現在該風電場被廣泛地認為是哥本哈根的綠色地標。
二、風電場旅游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風電場旅游之所以在歐美澳國家發展較快,在于社會各方面對這一新型旅游形式的社會和經濟意義有比較充分的認識。滿足游客旅游需求,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對公眾進行近乎專業性的科普教育,是促進風電場旅游的三大因素。風電場所在地居民、政府、風電企業的認識和態度是風電場旅游開發的關鍵。
(一) 旅游者和風電場所在地居民的愿望
旅游開發,離不開旅游者和旅游開發地居民兩大基本群體。只有使他們成為受益者,風電場旅游開發才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風電場大多位于荒郊野外,其觀光和開發價值因地而異,總的來說,要依觀察者(旅游者)個體及場地而論。與別的人類活動痕跡(如建筑和橋梁)一樣,設計完美的風電場也可成為地平線上好景觀,甚至具有建筑學和人文遺產價值。國外風電場在進行風電場旅游開發論證時,一般都采取了問卷調查民意測驗等方法,充分了解民意后再做決策。
英國一份旅游者對參觀綠色景觀(如風電)的喜愛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很喜歡的24%;中等程度喜歡的29%,有點喜歡的45%;說明喜愛“綠色旅游”的人比例正在增長。[7] 英國風能協會(British Wind Energy Association)調查研究,到過蘇格蘭風電場的旅游者十之有九認為,風電場所呈現的景觀等,與他們度假所需的沒有差別,三分之二的旅游者愿意成為風電場度假區的回頭客。[7]蘇格蘭有43%的游客反饋說,正是風電場強烈地吸引著他們到阿爾基爾(Argyll)這個有極高景觀價值的地區觀光。對到康沃爾北部的游客進行的調查表明,94%的游客表示風電場的存在對他們再訪康沃爾的愛好沒有負面影響。余下的6%受訪者中,多數人認為風電場的存在事實上鼓勵了他們再來康沃爾。
2006年丹麥的一次調查:在米德爾格倫登的游客中,投票喜歡風力發電的為94%;對風輪機留下很好印象的為71%,一般印象的22%。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省2001年的一份民意測驗表明,94%的答卷者認為風輪發電機“很有意思”,74%的人認為很“優雅”。隨后一份調查中,36%的答卷者特別喜歡觀看海岸風電場,55%的人喜歡觀看風電場。2002年的一份調查顯示,95%的人支持建設更多的風電場。2003年澳大利亞一個全國性調查,也有95%的人支持建造更多的風電場以滿足澳大利亞對電力的更多需求,其中27%為“支持”,68%為“強烈支持”。風電場能成為旅游景點嗎?回答是:能。每年都有幾十萬人參觀澳大利亞的風電場。有些人是偶爾駐足,觀賞路旁的實物陳列,細讀說明。有些人則是付費參團旅游。旅游者可在風電塔下漫步,充分感受風車的偉岸和它們所發出的電量。在艾斯培蘭斯(Esperance),每天都有80輛小車經過風電場旁邊的公路,大都會停下來觀光風電場。風電場已經運行20多年,參觀者數量卻一直不減。[5]
在美國西密西根州,依賴旅游為生的海(湖)岸社區對離岸(offshore)風電場的潛在影響非常感興趣。馬薩諸塞州薩福克大學比康山研究所2003年對科得角(Cape Cod)的旅游者和居民做過調查。94%的反饋者說,即使修建了風電場他們也不會減少來這里的頻率。[8] 85%的反饋者對發展風電抱有積極態度,支持離岸修建。經常去海灘度假者中認為風機離岸有一定距離的話,他們還是會再去海灘的:離岸1英里以上有55%的人會去,離岸6英里以上有75%的人會去,離岸13英里以上有90%的人會去,風機淡出視線的話有99%的人會去。如果海灘附近6英里左右有燃煤發電廠或燃氣發電廠,那么比同樣距離有風電場的游客要減少12.5%。65%的反饋者愿意至少去看一次新的離岸風電場。[9]
對風電場是否影響當地旅游開發的調查或咨詢,或者風電場能否開發旅游的調查和咨詢,旅游業界一般都表現了積極的姿態和熱情的支持。如英國威爾士的一些案例研究就得到了離風電場7公里以內地區內的賓館酒店、度假村莊、B&B;旅店、宿營地、商旅篷車隊以及旅游協會的熱心參與。[10]
(二)風電場旅游的較大經濟價值
這應該是風電企業和旅游開發商的基本出發點。因牽涉到商務機密問題,因而很難獲得直接資料了解某個風電場有多少旅游收入,但可從一些相關材料來間接證明。
如美國“棕櫚泉風車旅游項目”票價:成人49美元,60歲以上老人45美元,8—18歲24美元;現役軍人及預訂票35美元;僅7歲及以下兒童免票。票價這么高,說明來此旅游者人數不會少。[2]
相比之下,旅游開發初創階段為吸引游客市場,不一定以追求經濟利益為目標。作為一種營銷策略,美國俄亥俄州專門設計了一日游項目“綠色能源俄亥俄風電場游”(Green Energy Ohio Wind Farm Tour),用大巴車搭載游客,先后游覽兩處的風電場:藍溪風電場(Blue Creek Wind Farm)和Cooper Farms)及相關工程,中午提供盒飯,總價僅10美元。[11] 后針對藍溪風電場設計出一種參與性旅游項目,稱風電工作坊,分三階段:首先是風電場總覽,觀察風電場的區位、風電機結構、運行原理、工作程序,對當地經濟的影響、對環境的影響等;其二是駕車旅行20分鐘,從多個角度觀察風電機;最后是工作坊,由專業人員指導參加者制訂風能開發方案,理解開發風能的益處和挑戰,評估參加者的社區是否適合利用風能。全部過程完成收費250美元(含工作坊所用材料)[12],費用相對較高。
丹麥的米德爾格倫登風電場則在哥本哈根市區多處以及風電場主題公園,用英語和丹麥語舉行風電場知識講座,每場限定人數,少的15人以下,多的15~25人。根據觀眾不同的背景,介紹不同的內容,由專門的機構來安排。聽講演需收費,票價各有不同。如對普通游客,介紹風電公園和該公司一般情況即可,收費略低;對有一定風電背景知識的人,還會介紹風電網、風電場的基礎和環境等問題,收費略高;對學生免費,還講解能源政策、能源利用規劃等現實問題。
加拿大沃爾夫島風電場(Wolfe Island Wind Farm)對旅游開發的經濟效益進行了總體評估:短期效益,可增許多服務點,如旅館、B & B旅社、餐館、燃氣站、郵局、日雜店等;長期效益,能為當地創造稅收、工資地產收入等,每年200萬加元以上。[13]
(三)風電場的科普教育意義
利用風電場對公眾和參觀者進行科普教育,是一種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社會效益為先。加拿大沃爾夫島風電場設計了2小時免費自助步行游(Free Self- Guided Walking Tour),并詳細規劃將2小時分為幾個步驟,怎么走法,并附路線圖。在網上告知免費自助行的注意事項和詳細內容:該風電場處在私人地產上,不經同意不能逗留,可在周邊停留;可以了解加拿大的水電事業,因為該風電場位于水中島上;了解該風電場自1995—2009年的發展史;了解每臺風機占地約為2英畝;了解86臺風機均為西門子公司(丹麥)制造,從海路輾轉運來;了解該風電場設施建設是如何做到“環境友好”:風電機離最近的與工程無關的建筑400米,離道路和濕地不少于120米,離最近的村莊不少于600米;介紹該風電場如何與當地農場主達成協議,風電場修建過程怎樣展開;告知每臺風機為2.3兆瓦,86臺風機總裝機容量為198兆瓦;解剖風機內部構造:每臺風機總重374噸,塔身由三節組成,鋼結構,塔高80米,重200噸;發電機組裝在塔的頂部,連接塔身與風葉;每片風葉長45米;塔身固定在基座上,用了釘栓160個,每個直徑3厘米,長3米。介紹電怎樣發出和輸出:每臺風機發電690伏特,在風機變電器加壓升至34500伏,輸往主變壓站后升至23萬伏,并入電網;每個風電機由一組(3根)電纜線將電輸至變壓站;該風電場電纜線總長350公里,埋在1米多深的坑里;風電機輸往變壓站用鋁線,從變壓站輸往高壓電網為銅線。風速在每小時14公里時風機可自動運轉發電;風速在每小時25~30公里時可達發電峰值;14~90公里之間可以自動調整;90公里以上時自動關閉。風電場的日常工作包括:防護性維護;修理;設備安全檢查;安全技巧培訓;風機掃雪。每臺風機造價550萬加元,合計4.78億加元。[13]
蘇格蘭懷特里風電場游客中心則事先準備了一些游客可能提到的問題,諸如為什么風力能發電?風電機是怎樣發電的?沒有風的時候會出現什么情況?在蘇格蘭和整個英國有多少風電機?等等。
美國圣戈爾戈尼奧關風電場的科普和游覽內容設計也頗有特色:有風電本身發展史,包括圖解Coachella 谷風電發展史,還可從正在運轉的風機(最新的和最高的)了解該地風電場30余年的發展史;[2]了解該地為什么是可持續的風力能源開發最佳地區;可在戶外步行中觀察風力發電場的各部分結構;在戶外觀看35年來的風車展覽,了解為什么有的失敗、有的成功;在風電場本部欣賞有關本地風電發展史的照片集錦;了解本地各種類型的風車,從早期的“火柴棒”(Vestas)風車到最新的能生產兆瓦電能的高達420英尺的大風車;了解風力發電原理。認識清潔能源利用的意義,即隨著煤炭、石油為代表的不可再生能源(也是污染性能源)日益枯竭,開發和利用再生能源(同時又是清潔能源)成為當代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趨勢,而風能、太陽能是最有開發潛能的再生能源。所以,在這個風電場,將三大綠色可持續能源(風能、太陽能、天然氣)發電結合在一地,讓游客“了解和體驗清潔能源科學”。“走出風車”,走近當地的最新太陽能技術,認識這個才三年的太陽能工程為什么在風力地區具有革命性意義,對人類社區意味著什么,了解第三個可持續能源天然氣,觀看最新的提取天然氣設備,了解它怎樣產生足夠的電力來滿足本地區需要。
三、精心設計和推介風電場旅游產品
風電場旅游,雖然形式和內容新穎,易于引起旅游者的好奇心和興趣,但如只是讓其遠遠地觀望,那就平淡乏味了。所以,國外風電場旅游開發中十分注意這一點,從開發初始階段就重視設計、推介旅游產品,并予以精心指導。
如美國棕櫚泉風電場旅游項目就對旅游內容和線路做了全面提示,包括票價,旅游全程時間(1.5—2小時),出發時間,會合地點,怎樣零距離接觸舊風車,近距離觀察運行中的風車,能否進入風車,衣鞋穿戴要求,步行和乘車安排,能否照相,全程能看到些什么等。怎樣接觸風車?風電場放置了一些舊風車供坐在地上觀看及觸摸,對正在運行的新風車則可在劃定的范圍內近距離觀察。能否進到風車里面?出于安全起見,風車運行時,不能進風車里面。在整個旅游過程中能做些什么:可以欣賞風電場的歷史照片;可以觀賞整個Coachella谷早期的風車照片;可到戶外觀賞各種老風車展覽;可進入整個風車場,參觀各種展覽了解最新的風力發電技術;旅游中你還可感知風能發電、太陽能發電和天然氣發電各自特點,以及獲得三者結合于一地時的特有感受。
丹麥米德爾格倫登風電場位于海上,除了在岸上觀光外,風電場也安排乘船前往風電園,只要港口沒有冰塊,風不太大。但必須事前有預約,并告知時間、人數以及人員背景。乘船旅游(Boat tour)過程中,發給游客旅游指南,介紹丹麥的地理、人口、經濟、政府等各方面狀況。參觀可以預定時間,否則船票和導游的價格要高一些。丹麥還舉辦兩年一度的國家風電節,游客可以走進風輪機。
有些風電場位于私有地產上,不便于游客進入。但在澳大利亞,有機構設法讓游客深入體驗風電場,全面了解風電場。有的風電場備有游客信息中心,如維多利亞州的圖拉(Toora)風電場游客信息中心。[14] 西澳大利亞的阿爾巴尼(Albany)風電場還由阿爾巴尼市政會規劃了一個“風力開發中心”,以吸引更多游客。[15] 旅游形式多樣化,有些風電場位于公共土地上,因此可允許游客休閑時在風電機之間漫步,稱作自助游(Self Guided Tours),如在艾斯培蘭斯的環礁湖風電場(Lagoon Wind Farms)和阿爾巴尼風電場,都可步行9—10英里。商業游(Commercial Tours)也開展起來。有的風電場吸引力大,游客多,所以一些旅游運行商便創造和提供機會,讓公眾近距離觀察風電場。通過網站了解細節。如塔斯馬尼亞州的伍爾諾斯風電場;[16] 維多利亞州的查爾利卡姆山風電場[17] 和科德林頓風電場。[18]
蘇格蘭懷特里風電場游客中心則專門布置了一些展覽,并有供游客練手的互動項目,如讓你建風電場你會把風電機放在哪個位置?你怎樣安裝風葉?有學習中心,供旅行團或學校集體做學習和實踐活動場地。設計了一組紀念品以供游客回家后回味旅行過程。旅游形式有大巴游,每人收費3.5英鎊。風電場還有開放時間提示,如2015年最后一天為12月13日,2016年從2月3日開始開放。駕車從北面來怎么走,從南面來怎么走?坐火車來怎么走?怎樣利用格拉斯哥的公共交通?還提供對孩童的風電教育計劃,每班收34人,最少10人就開班,每生收費2英鎊,有2大人陪伴則收3英鎊。還有網上在線教育資源。還可以在風電場搞“兒童生日派對游”。風電場戶外遠足、騎自行車或騎馬活動怎么進行?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氣候怎么進行?等等。
四、國外風電場旅游開發對我國的啟示
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我國正在進入“大眾旅游時代”。[19] 大眾旅游,需要開發更多新的旅游資源,來適應旅游市場大眾消費者的需要。大力發展風電場旅游,應成為旅游界注目的焦點之一,成為風電企業創造經濟和社會效益新的生長點之一。而歐美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對我國開發風電場旅游帶來了許多有益啟示。
首先,要認識到發展風電場旅游的可觀前景。我國風力發電業增長很快。據國家電網信息,2012年我國裝機容量已達世界第一,并網風電達5258萬千瓦,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20] 風電場旅游資源也應位居世界前列。目前,風電場旅游在我國雖然處在起步階段,其前景不可小視。因為:其一,風能是一種再生能源,風電場旅游具有可持續旅游性質,可以豐富現代旅游內容,創造新的旅游形式。風電場旅游作為旅游業的一種創新式發展,是一種對旅游空間的新開拓,也能引起旅游界及社會各方面的重視,受到廣大旅游者的青睞。其二,發展風電場旅游,有利于風電場所在地的旅游業發展,并可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融入區域經濟整體,納入區域發展戰略,因此能得到政府重視。其三,從國外風電場旅游的開發來看,風車建筑本身就是極具特色的旅游景觀,風力發電原理也能引起旅游者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并對青少年具有科學教育功能,既使是成熟的旅游者,也會對風電場旅游這樣一種新形式產生體驗沖動。總之,風電場一定能吸引大量的旅游者,具有較好的旅游開發前景。
其次,要認識到在我國發展風電場旅游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我國的風力發電具有強勁發展勢頭,眾多形態各異的風力發電場出現,為發展風電場旅游事業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風力發電場具有獨特的旅游吸引力,即風電場所處地段多有較獨特的自然景觀;風電場風車轉動構成了生動的地貌景觀;風力發電運行流程是進行科普教育旅游的好資源等。風電企業對綜合經濟效應的追求,更是發展風電旅游的內在驅動力。風電企業可以利用現有的風車設備資源,在增加少許服務設施和服務功能、增強和改進視覺效應的條件下,即可增加經濟效益。在形成這一認識的基礎上,風電企業能成為發展風電旅游業的主體。而且我國企業向來就有肩負社會責任的傳統,從滿足旅游者精神需要、觀光需要和普及科學知識需要的角度大力發展風電場旅游事業,是社會擔當的一種體現。正像美國、英國和丹麥等國的經驗所示,風電場旅游有著巨大的旅游者市場。國內不少旅游者自發參觀各地風電場,也表明旅游者對此項旅游的強烈需求。因此,開發風電場旅游能獲得良好經濟效益,同時滿足國民旅游需求。
再次,要借鑒國外經驗,根據各地具體狀況和資源,要在風電場建設之前就有精心設計和培育風電場旅游產品的預案。至少可包括:一、風電設備及風電運行怎樣成為旅游產品。風電主要設備即風車是一種特有的地貌景觀,為觀察這種景觀可設計多種觀察法,如近距離觀察、零距離觀察,海岸風電場還可設計海濱游船觀察等。風電運行作為一種特殊發電方式,怎樣讓旅游者了解其基本流程。二、風電場景觀與自然景觀或人類活動怎樣融合,深入挖掘風電所具有的科技、環保、節能等元素,如美國加州棕櫚泉風電場結合了在該地區同時發展的太陽能發電、天然氣發電,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清潔能源發電觀摩的旅游產品。與山岳、湖泊、海岸等生態元素的融合,使風電場旅游區能以其特有的科普性、觀賞性、休閑性、便利性、生態性等而增強吸引力。三、建設風電主題公園。可依托地理位置分布和周邊環境特點,建設大小不一的風電主題公園。以風車群景觀資源為核心,與當地其他旅游資源組合,集工業旅游、人文教育、避暑度假、觀光覽勝與科技文化等廣義上的旅游活動為一體,形成旅游產業集群化發展。
最后要強調的是,從丹麥等國的經歷來看,風電場作為一種人為的建筑物和景觀,高高矗立,又有動感,這就存在與周圍景觀協調的問題,甚至還有可能毀壞居民心中原有的本地自然景觀形象,因此在最初設計和建設風電場之時,應充分考慮整體環境和周圍因素,將風電場景觀與當地城市景觀,或海濱景觀,或自然地貌景觀等有機地融為一體。同樣,風電場旅游也應有機地融入當地經濟社會整體發展戰略之中,力爭取得最優的經濟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Http://www.stateofgreen.com/en/Press/Facts-about-Denmark[EB/OL],2014.
[2]Palm Springs windmill tours[EB/OL]. http://windmilltours.com.
[3]Whitelee Windfarm visitor center[EB/OL]. http://www.whiteleewindfarm.com/visitor_centre.
[4]Jens H M L. Danish energy policy and Middelgrunden Off shore Wind Farm[EB/OL]. Copenhagen Environment and Energy Office. http://www.ea-energianalyse.dk/presentations/Canadian_visit_5-9_ May_2008/ Jens_ Larsen _Copenhagen_Energy_and_Environment_Office_Middelgrunden_Off_Shore_Wind_Farm.pdf
[5]Wind Farming & Tourism[EB/OL]. http://www.w-wind.com.au/downloads/CFS4Tourism.pdf.
[6]Jens H. M. L etc. Experiences from Middelgrunden 40 MW Offshore Wind Farm[EB/OL]. Copenhagen Offshore Wind 26-28 October 2005. https://www.umass.edu/windenergy/sites/default/files/downloads/pdfs / Experiences fromMiddelgrunden40MWOffshoreWindFarmLarsen Oct05.pdf.
[7]Pat L, Enrique R and Garrett Z. Wind Energy and the Tourist Gaze Empowering Entertaining or Total–Turnoff [EB/OL]. http://www.ecu.edu/cs-cet/sustainability/tourism/upload/PatWind Prespptx. pdf.
[8]Haughton, J., D. Giuffre, J. Barrett. Blowing in the Wind: Offshore Wind and the Cape Cod Economy. White paper 2003[EB/OL]. Beacon Hill Institute at Suffolk University. Available at: http://www. beaconhill.org/ BHIStudies/ BHIWindFarmStudy102803a.pdf.
[9]Lilley, M., J. Firestone, and W. Kempton. The effect of wind power installations on coastal tourism[J].Energies, 2010(3):1-22.
[10]Regeneris Consulting and The Tourism Company. Study into the Potential Economic Impact of Wind Farms and Associated Grid Infrastructure on the Welsh Tourism Sector[M/OL]. Regeneris Consulting Ltd, February 2014,www. regeneris.co.uk.
[11]Green Energy Ohio Wind Farm Tour[EB/OL]. https://ofbf.org/app/uploads/2012/09/Green_Energy_Ohio_ Wind_Farm_ Tour_Flyer.pdf.
[12]Tour of the Blue Creek Wind Farm[EB/OL]. Ohio State University Extension. http://energizeohio.osu.edu/sites/energizeohio/files/d6/files/imce/Wind%20Energy%20Development%20in%20Ohio%20-%20Tour%20of%20the%20Blue%20Creek%20Wind%20Farm.pdf
[13]Wolfe Island Wind Farm Free Self- Guided Walking Tour [EB/OL].Sponsored by the Rotary Club of Kingston Environmental Committee in collaboration with Tourism Kingston and Tourism Wolfe Island. http: //ecocidealert. com/?p=7545.
[14]Visitor Information Centre for the Toora wind farm[EB/OL]. www.toorawind.com.au/windfarm.
[15]Wind Discovery Centre for the Albany wind farm[EB/OL]. www.albany.wa.gov.au/albany/windfarm/windfarm.
[16]Woolnorth, Tasmania[EB/OL]. www.woolnorthtours.com.au/windfarm.html.
[17]Challicum Hills, Victoria[EB/OL]. www.windfarmtours.com.au.
[18]Codrington Wind Farm Tours[EB/OL]. http://www.myportfairy.com/windfarmtours/
[19]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 [R].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第一次大會,2016-03-05.
[20]國家電網. 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EB/OL]. http://gb.cri.cn/27824/2012/08/16/5951s38125 18
(責任編輯:顧曉濱 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