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寧 王雪超
[摘 要]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我國正在從市場經濟向信用經濟轉型,金融倫理逐漸進入眾多學者的研究領域,并被滲入到各大金融高等學校課程設置中。因此建立健全金融倫理教育體系才能切實保證金融院校大學生金融倫理教育的有效性和實用性,為我國金融業健康穩定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關鍵詞]金融倫理;大學生;金融素質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5-0154-02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our country is in transition to market economy the prelimina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economy,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dustry thriving financial products innovation, the financial sector has negative events occurred frequently, financial ethics into numerous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study, and have been penetrated into each bi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of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Therefore set up a perfect financial ethics education system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lead to to ensure tha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inancial effectiveness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mor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for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nd the national economy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a powerful guarantee.
Keywords: Financial Ethics; College Students; Financial Literacy
[作者簡介]史寧(1983-),副教授,經濟師研究方向:金融人才培養、國際貿易;王雪超(1981-), 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副處長,研究方向:PMI統計。
[基金項目]2017年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龍江絲路帶建設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SJGY20170253);2017年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度重點課題“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人才培養的市場預警反饋機制研究”(項目編號:GBB1317034);2016年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互聯網+背景下金融類本科院校金融倫理教育的創新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GJD1316020)。
一、金融倫理的內涵與認知
金融倫理學的本質是使人們明確金融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定。解決金融市場中的交易利益沖突和維持金融市場秩序穩定,都需要金融倫理的參與和調度。
(一)金融倫理的內涵與認知
1.金融倫理的內涵
廣義的金融倫理是指金融活動參與各方在金融交易中應該遵循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金融活動中的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社區、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等。在金融活動和金融交易中涉及的倫理關系、倫理意識、倫理準則和倫理活動的加總就是廣義的金融倫理。金融倫理是調節和規范金融活動中利益相關者的行為標準和道德準則。狹義的金融倫理是金融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以及金融市場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方式,是金融組織供給方的行為準則。
2.對金融倫理的認知
倫理學是經濟學的理論發展起源之一,同時也是金融學的理論發展起源,但金融學更多遵循經濟學的理性經濟人的假設,因此道德倫理理論在金融學理論起源中變成了虛無區。1950年之后發展起來的不相關理論、有效市場假說理論等構筑了新金融理論,它成為了一門告訴我們“金融是什么”的科學,而不是告訴我們金融“應該是什么”的科學。從金融丑聞的嚴重后果及危害性看,倫理學理論成為金融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
(二)金融倫理的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1.金融倫理的重要性
金融倫理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它是應用倫理學與現代金融理論日益結合基礎上產生的新興學科。它的總值在于分析金融領域中出現的不道德行為產生的原因及后果,并致力于對解決和回避方法與策略的嘗試。隨著金融業負面新聞的頻發,金融倫理學這一門交叉的新興學科受到國內外諸多學者的廣泛關注。金融危機的爆發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源于扭曲的金融道德和金融腐敗滋生。因此,關注金融領域的價值判斷和道德思考化為金融業良性發展的重要理論來源。
2.金融倫理學的必要性
金融倫理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必要性,現代金融倫理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而逐步發展起來的產物。金融倫理就是在金融活動中制約規范相關利益者的交易行為。本質上是明確金融領域的善惡取向和行為規定;金融倫理的教育研究具有不可或缺的必要性,金融院校的金融倫理教育是成為合格金融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同時金融院校開展金融倫理教育是時間和發展的需要,通過高校開設的金融倫理課程和對金融倫理學的深入探討能夠潛移默化的植入排除逐利理念,樹立正確的金融交易觀念。
二、高校金融倫理教育存在的問題
金融倫理學在國外和國內的知名金融院校中,是一門必修的金融專業基礎課程。在金融專業的課程設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金融倫理還是規范大學生日常行為和管理規范的重要內容,但是對于國內高校而言,金融倫理學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著被忽視和短缺,缺少系統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模式,認識和迅速彌補金融倫理的教育缺失就是要正確面對金融倫理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商業道德以及教育體系缺失
1.商業道德缺失。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眾多經營者普遍追名逐利,只顧眼前利益,追求利潤最大化。因此行業內部逐利之風盛行,造成行業內部的道德缺失以及金融監管的疏漏。
2.金融倫理教育體系的缺失。相比于高校其他經濟理論教育,金融教育對于倫理教育的融入速度顯得十分緩慢,這就造成了之前眾多學者鮮有涉獵。因此,金融倫理的傳播缺少了高校傳播和行業宣傳兩個極為重要的傳播途徑。
(二)高校以及金融機構引導缺失
1.金融院校專業課程設置缺失。當前,國內財經院校對于金融倫理的理論研究依舊大部分處于匱乏階段。在金融專業課程設置中仍然存在比重失衡的問題,側重于應用型金融理論的培養而忽視了行業法規和道德倫理培養。
2.金融行業機構法規引導缺失。雖然在金融行業中,從業人員資格認證較為謹慎和嚴格。但是,就目前形勢來看更多的在校大學生以及從業人員更注重應試教育,注重資格考試的通過率,法律法規學習深度不高,知識積累不扎實不透徹造成金融倫理知識薄弱。缺乏法律法規的引導,造成市場操作的違規和負面新聞頻發。
(三)高校學生及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知識缺失
目前來看,無論具有多年從業經驗的金融行業從業人員還是金融院校的在校大學生都對金融倫理有著認知缺失。相對于金融從業人員來說,高校學生更加容易接受金融倫理教育并且可以應用于日常使得行為符合倫理道德規范。因此金融倫理道德是極有價值的,高校學生對于金融倫理問題認知上更加具有可塑造性。所以金融倫理和道德素質是可以培養的,可以通過對金融倫理知識的傳播提高高校學生和金融業從業人員處理行業道德問題的能力。
三、金融倫理的實踐培養
(一)培養學生金融倫理道德意識,明確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義務
金融高等院校擔負著向金融行業和社會各級各界輸送人才的重要責任,金融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經濟信用,是金融行業理論的基礎,職業道德是每個社會成員最基本的角色義務。正確處理利益與責任的關系是職業的道德所在。金融行業的特殊性相較于其他行業道德要求更高。因此,金融專業的學生要提早培養好對于金融倫理道德和金融人員義務的認識。
(二)培養學生金融倫理投資意識,營造健康有序金融行業環境
金融院校所培養的專業學生都是金融市場的潛在投資者,樹立好合規的金融倫理道德意識,可以幫助投資者樹立合規的操作意識和正確的交易方法。防止金融機構內部滋生金融腐敗,營造健康有序的金融行業環境。
(三)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機制,使道德缺失行為無處遁形
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機制是金融倫理喪失的底線,金融倫理應有完善的信息覆蓋環節,避免行業內部的暗箱操作。完善的信息披露機制可以滿足相關利益者的需求。因此,可以保證金融倫理的道德缺失無處遁形。
[參考文獻]
[1]Kujala, J., & Pietilainen, T. . Female managers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M].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4.
[2]Dean, K. L., & Beggs, J. M.. University professors and teaching ethics: Conceptualizations and expectations[M].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06.
(責任編輯:顧曉濱 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