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一鳴 王星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應運而生。國內越來越多的傳統外貿企業,也紛紛轉換思路,試水出口跨境電商。通過對我國出口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運營模式的分類,比較了各種模式的優缺點,總結歸納了當前我國出口跨境電商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思路。
[關鍵詞]出口跨境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平臺;運營模式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5-0103-04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cross-border e-commerce has emerged. More and more traditional foreign trade companies in China have also changed their thinking and tried to export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rough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inas export cross-border e-commerce platform operation model,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models are compared,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xport cross-border e-commerce are summari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proposed.
Keywords: Export Cross-border E-commerce; E-commerce Plat; Operation Model
[作者簡介]謝一鳴(1993-),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電子商務、社會網絡;王星(1992-),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ERP與電子商務。
[基金項目]華僑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培育計劃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611307029)。
一、引言
跨境電子商務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經濟全球化加速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形成了統一的全球市場,從而推動了電子商務公司的全球化經營和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并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給中國制造帶來了全新的商業機會,中國制造企業可以繞過分銷商,直接與全球零售商和消費者進行對接,真正實現“中國制造,全球銷售”。
跨境電子商務(cross-border electronic commerce),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企業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貿易活動[1]。徐艷、嚴懷旭(2015)認為跨境電子商務是電子商務應用過程中一種較為高級的形式,是指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交易雙方通過互聯網以郵件或者快遞等形式通關,將傳統貿易中的展示、洽談和成交環節數字化,實現產品進出口的新型貿易方式[2]。而冀芳、張夏恒(2015)認為跨境電子商務是源于電子商務、經濟全球化、國際貿易的發展與融合,并伴隨不同國家對商品的需求與供應,借助互聯網及其他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分屬不同國家的交易雙方,實現在線商品交易、支付結算、金融服務等,以及線下跨境物流配送實現商品空間位移的電子商務應用模式[3]。也有諸如趙大成、見曼曼(2015)等學者從狹義和廣義的視角給出不同的界定。狹義上看,他們把跨境電商與跨境零售相對等,因為跨境零售指的是分屬于不在同一區域的貿易主體,借助網絡工具進行貿易交易、結算,并采用快件、小包等行郵的方式通過跨境物流將商品送達消費者手中的交易過程,而跨境電商在國際上流行的說法Cross-border E-commerce,其實指的都是跨境零售,廣義上看,跨境電商基本等同于外貿電商,是指不在同一區域的貿易雙方,通過跨境電子商務進行貿易往來、合作、交易,通過確立交易內容,進而進行相應貨物買賣交易[4]。
二、我國出口跨境電子商務運營模式
在“互聯網+外貿”背景下,國家先后出臺了很多利好政策,除了國內已有外貿電子商務平臺外,國家發改委和海關總署確立的國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的7個城市——寧波、上海、重慶、杭州、鄭州、蘇州和深圳,也都紛紛結合地區優勢和自身特色,建立了各自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可以預見,出口類跨境電商是解決我國產能過剩的最好途徑。借助互聯網,真正實現“中國制造,全球銷售”。
目前,我國外貿出口類跨境電商主要有自營模式(B2C)、跨境電商平臺(B2B)模式以及平臺+自營模式(B2B2C)。自營模式是自建網絡平臺、自己備貨、自己進行跨國銷售。有亞馬遜、1號海購、中糧我買網、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速賣通等。出口跨境電商運營模式是境內賣家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將商品直銷給境外企業。
(一)出口跨境電子商務自營模式(B2C)
出口跨境B2C電子商務(Cross-border Electronic Commerce Business-to-Customer),是指立足國內、面向全球的B2C外貿出口零售模式,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所面對的最終客戶為個人消費者,針對最終客戶,以網上零售方式,將產品售賣給個人消費者。這類企業自己聯系國內外外貿企業作為供應商,即直接從外貿企業采購商品,買斷貨源,然后通過自建B2C平臺,將產品銷往海外[5]。其運營成功的關鍵在于構建功能完善的B2C跨境電子商務生態系統,支持一口價、團購、拍賣、秒殺、商品套餐、自由選配等商品經營方式,支持支付寶、財付通、銀行匯款、網銀在線、貝寶、貨到付款、虛擬賬戶充值提現等多種支付手段,具備新聞發布、廣告管理、交易郵箱提醒、交易信用評價、站內短信通知、后臺分組分權限管理等功能[6]。
目前主要有蘭亭集勢、速賣通、環球易購和Focal Price等,見表1。
(二)出口跨境電子商務平臺模式(B2B)
出口跨境B2B電子商務(Cross-border Electronic Commerce Business-to-Business),指服務于中國眾多中小供應商,旨在利用互聯網將中國制造的產品介紹給全球采購商的專業第三方服務平臺,不參與任何電子商務的買賣過程,而是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物流、支付和客服等解決方案,以收取服務費用為盈利模式。跨境B2B模式使得傳統制造業、商貿企業、經紀人通過阿里巴巴、環球資源、中國制造和敦煌網等網站發布商品信息,平臺幫助商家進行在線匹配和交易撮合,開展網絡國際貿易的批發業務[7]。
主要有敦煌網、中國制造網、環球資源、阿里巴巴國際站、東方機械網和易唐網等,見表2。
出口跨境B2B2C電子商務(Cross-border Electronic Commerce Business-to-Business-to-customer),是指涵蓋了B2B跨境平臺模式和B2C跨境自營模式,綜合了這兩種運營模式更具規模的跨境電子商務模式。它的業務范圍更廣,即為國內的工廠或批發商與國外的批發商或零售商服務,為國內的工廠或批發商與國外的消費者服務,同時還推出自有品牌產品服務國外消費者。
目前國際影響力比較大的有帝科思、大龍網、貝通網和米蘭網等,見表3。
二、出口跨境電子商務運營模式比較
根據上述跨境電子商務運營模式的分類,對我國出口類跨境電子商務運營模式進行優缺點比較,見表4。
三、出口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問題
出口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有效緩解了后金融危機時代傳統外貿行業發展停滯的艱難處境,改變了我國對外貿易產業的整體布局。雖然中國制造的很多產品質優價廉,但中國制造仍然無法擺脫山寨、低端和偽劣的標簽。在質量和誠信度上,使得中國產品面臨出口瓶頸。而且缺乏可靠的、適應電子商務的認證體系和追溯體系,造成電子商務銷售企業良莠不齊,在海外市場造成了負面影響[8]。
出口跨境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我國出口商品在全球市場上競爭力較弱
一方面由于我國跨境電商出口的產品,主要是衣服、鞋帽、食品等低附加值商品,可替代性較高,同質化嚴重,缺乏競爭力;另一方面,國內各個跨境電商企業,未建立獨特的品牌標識,為了各自的發展,行業內甚至出現濫打價格戰的情況,企業發展后繼無力。
(二)跨境物流時間長,且缺乏后續保障
跨境包裹無法及時全程追蹤,物流時效投遞不穩定[9],這給消費者購買及退換業務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并且各國海關規則各異,跨境貨品面臨各種清關障礙,漫長的通關時間也是配送不及時的主要原因,物流配送問題是出口跨境電商發展不得不面對的障礙。
(三)出口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門檻低,監管難度大
近幾年來,伴隨著良好的政策環境支持和傳統外貿企業的發展轉型需求,我國出口跨境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但是,目前企業申報跨境電商的門檻低,大量小規模電商企業出口產品存在不合格、不達標,對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缺乏認識的問題[10]。此外,由于出口電商正處在發展的上升期,總會出現新問題、新情況,給相關部門對出口電商的監管也造成障礙。
四、對策建議
首先,出口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要擯棄價格戰思路,規范自身經營行為,承擔主體責任,共同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從自身出發,提高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意識,努力提升創新能力,嚴格把控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通過海外倉、體驗店等拓展營銷渠道,培育自有品牌,堅決抵制違法侵權行為。
其次,優化通關流程,對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商品簡化歸類,建立覆蓋通關、檢疫、結匯、退稅等一系列基本流程的標準體系,為出口跨境電商業務流程提供標準和規范。實施經營主體和商品備案管理,對出口商品采取集中申報、查驗、放行和24小時收單等便利措施。同時借助我國“一帶一路”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加強與沿線國家合作,進一步擴大出口市場[11]。
第三,不斷完善政策法規,加大對出口電商的監管力度。提高出口電商準入門檻,加強對企業的資質審核力度,制定統一的行業發展標準,且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對違規行為予以懲戒,強化對企業監管。
總之,跨境電商行業方興未艾,伴隨著“一帶一路”和“互聯網+”發展的大趨勢,主流電商“瘋搶”跨境份額,“海淘”將成行業“標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未來跨境電商行業會迎來新一輪的洗牌與整合。
[參考文獻]
[1]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課題組.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及政府監管問題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14(9):3-18.
[2]徐艷,嚴懷旭.跨境電子商務模式研究[J].中國市場,2015(16):144-146.
[3]冀芳,張夏恒.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模式創新與發展趨勢[J].中國流通經濟,2015(6):14-20.
[4]趙大成,見曼曼.基于跨境電子商務的分析研究[J].商,2015(16):112.
[5]樊曉云.我國跨境外貿電商平臺模式比較分析與選擇[J].對外經貿,2015(2):12-14
[6]柯穎.我國B2C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模式選擇[J].中國流通經濟,2015(8):63-69.
[7]孫兆洋,咸奎桐,孫廣芝,劉穎,張立芬.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標準化認證模式分析[J].中國標準化,2015(8):46-48+52.
[8]郭元麗.中國跨境電子商務(B2C)零售出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2):154-155.
[9]楊振華,郭怡君.中國跨境電商出口貿易現狀及發展趨勢展望[J].商業經濟研究,2015(30):81-82.
[10]溫珺,閻志軍.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新特點、新問題和新趨勢[J].國際經濟合作,2017(11):29-35.
[11]杜永紅.“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策略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6(6):66-70.
(責任編輯:張彤彤 董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