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國家和社會對于人才培養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對于廣大的教師來說,如何通過豐富的教學實踐經歷,在作業完成有效性教學設計上不斷實現創新和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落實以學生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成為其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本文主要是研究如何優化初中科學作業和評價設計。
關鍵詞:初中科學作業;評價;優化設計
作業的完成和評價情況作為教師了解學生的階段學習情況和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把控的一項重要內容,尤其是對于初中科學來說,由于其開放性的基本特點,大多數教師在初中教學壓力大、時間和精力都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就缺乏對科學作業的完成度和評價過程給予足夠的重視,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如何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套符合初中學生特質的科學作業和優化評價成為其一項重要課題。
一、 初中科學作業和評價的現狀
(一) 作業形式單一,缺乏新穎性
大多數的初中科學教師不論是在日常的教學中還是課后的作業布置上都是以傳統的、以書本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作業也多是以教輔書為主的書面上的訓練或者是以考試標準為主的作業訓練,既缺乏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完成作業的興趣任務內容又在作業的安排上缺乏實踐內容和創新模式,顯然這種安排難以提高初中科學作業完成的有效性。
(二) 評價方式單一,過于客觀化
初中大多數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和評價的過程中,多是用一些簡單的、客觀的評語進行批改,例如正確與否,優良等級。通過這種方式,教師的評價就單純成為一種教學任務,并沒有重視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的具體情況,也沒有讓學生對自己作業完成情況有個具體的了解,缺乏作業完成后的反饋。學生無法得知作業的具體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也大大打擊了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幸福感,不利于學習質量的提高。
二、 初中科學作業優化設計的策略
(一) 創新作業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初中科學教師應當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和課堂作業布置形式,在作業布置的形式上進行一定的創新。例如在《電磁鐵的應用》這一章節的講解過程中,如電冰箱、吸塵器上都有電磁鐵。在電動機、發電機和電磁繼電器里也用到電磁鐵。全自動洗衣機的進水、排水閥門,衛生間里感應式沖水器閥門,也都是由電磁鐵控制的。教師可以采取引導學生通過分組的方式、以這一節中衛生間里感應式沖水器閥門為主題,要求學生在理解實驗過程和原理的基礎上進行實驗操作,將其當作一次科學作業的同時并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分出完成度最好且最快的優勝者,給予一定的獎勵,通過這種作業內容的檢查方式既可以調動每個學生參加科學學習和作業完成的積極性,還可以充分顯示初中科學這門學科的魅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另外,在作業形式的設置上應當適度關注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教育,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的第三章《地球與宇宙》的教學中,教師除了應當在課堂上教會學生保護地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時刻告誡他們地球是我家的道理,還可以在作業的布置上要求他們在生活中各自做一件保護環境的實踐活動,并在課上進行心得分享,這種作業類型的布置不但具有靈活性,也符合教師教書育人的基本理念。
(二) 關注學生自我評價,提高作業完成有效性
作業的主體在于學生,教師布置作業的根本目的也是為了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并且提高學科能力,因此,教師不但應當十分關注自己布置的作業形式和內容,還應當注重學生作業完成的基本反饋情況,通過積極了解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作業完成后的自我評價可以使教師很好地了解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例如,在針對《科學在我們身邊》這一章節的作業布置上,一方面,教師在作業的設置上可以要求學生首先進行自主的預習,主要目的在于對照課本中出現的自然現象進行相關資料的查詢,使自己對一章節的主要內容有個基本的認識和理解,在這項作業的完成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了解學生對認識自然現象時出現的問題和需要被指導的難點,例如上浮的原理,如何操作實驗儀器等問題,這些作為學生科學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理解,在這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將自己難以理解的內容做好記錄,在課上進行與同學和教師之間的討論,將自己的疑惑完整地表達出來,并且鼓勵他們積極表達對自己作業完成情況和質量的評價,總結出自己的優點以供其他同學參考和學習,也積極地表達出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供他人共同借鑒,在這種互相了解和互相學習的教學環節中,學生將更好地進行初中科學作業的完成,提高作業完成及時性和有效性。
三、 初中科學作業評價體系的優化
初中科學作業評價不僅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而讓教師有依據地去調整教學方案,還有利于教師提升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然而,大多數教師在評價過程中,多重視一些理論知識作業的評價,而忽略了對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以及抗壓能力等各方面核心素養的培養和評價。同時,針對一些理論知識的評價方式,教師多是采用單一的模式,這些情況都會限制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利于學生長遠的發展。所以,作業的評價體系需要做出一定的優化。
首先,評價內容多元化。在教學中,有一個詞叫做“因材施教”,這樣思想是我國古代儒學大家孔子提出和強調的。其簡單來說就是要結合每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等,對不同的人應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找到每一個人的優勢和長處,進而讓每一個人都可以理解所學的內容。對于評價內容也是一樣,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作業評價的標準和方式也需要有所差異,需要給學生足夠的鼓勵和信心。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多去發現學生的優勢,進而保證一定的優點評價。其次,評價主體多元化。對于科學作業的評價而言,其主體不僅僅可以是教師,還可以是學生組長,學生小組以及學生本人。這種評價主體的多層次,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其他同學的學習情況,反思自己的學習完成度,還有利于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進而主動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自省能力,為之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如何優化初中科學作業和評價是一項系統而又復雜的長期工程,它需要來自學校、家長、教師以及學生等多方主體的積極配合和參與,尤其是對于教師來說,更應當以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精神不斷尋求突破和創新。
參考文獻:
[1]吳興海.初中科學教學中促進學生科學觀念養成的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5):105.
作者簡介:
杜少紅,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仙巖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