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的進步,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大學是培養人才的搖籃,而大學教師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者,更是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不斷發展的重要力量。大學教育應該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因為國家在不斷發展,知識在不斷更新,只有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才能以市場為導向,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
關鍵詞:生成性資源開發導向;大學教師培訓;要素分析
生成性資源作為一種新的課程資源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重視,在大學教師培訓中如何開發、運用生成性資源是所有大學老師面臨的一個課題,并且有很多專家和學者對生成性資源開發導向的大學教師培訓做了相應的研究。大學教師培訓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學校各個部門相互協調才能完成,并且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除此之外,需要發揮社會、學校和教師個人的積極作用,才能使得整個培訓過程順利完成。目前,一些歐盟學者提出“七要素論”,認為教師培訓的效果取決于教師對整個培訓過程的認知,培訓動機主要來自學校領導,教師個人的求知欲和職業發展需要,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師對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渴望。澳大利亞的學者提出了“五要素論”,認為有效教師培訓受培訓者的個人魅力、培訓方法、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和培訓組織等影響。除此之外,美國著名學者肯尼迪提出“四要素論”認為影響大學教師培訓效果的重要因素有培訓層面、培訓深度、培訓時間和教師與培訓者的關系。
一、 明確資源意識要素
資源意識是對教師資源、培訓資源的概括和總結,是基于培訓基礎上形成的意識形態反映,也是決定培訓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教師來說,培訓是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最佳途徑,也是促進教育教學創新的重要方法。在今天這個互聯網時代,社會在高速發展,各種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層出不窮,高校只有定期組織老師參加相關培訓,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另外,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和指導者,只有把最新的思想、最新的理念和最新的知識傳遞給學生,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資源意識要素作為影響教師培訓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應該把身邊的資源和網絡上的資源充分運用起來,把具體的培訓任務和培訓目標結合起來,找到相關資源,以促進自身對培訓內容的了解。同時,教師要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在培訓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要明確認識各種資源的作用,做到真正的“為我所用”。
二、 營造良好的培訓氛圍
教師培訓氛圍也是學習氛圍,而學習氛圍作為激發教師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基礎,對培訓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老師要積極融入培訓老師營造的氛圍,主動思考培訓老師提出的問題,以提高自身的培訓成績。另一方面,培訓老師要調動老師的積極性、創造性,并且從現實教學的角度出發,把理論和實際緊密結合起來,這樣不僅能夠拉近與老師之間的距離,還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培訓氛圍。除此之外,良好的培訓氛圍一般由培訓老師和接受培訓的老師一起營造。所以,培訓老師要進一步了解每位教師的真正需求,對于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不同的教師,則培訓老師要對其實行不同的培訓方法,對于本身教學能力強和綜合素質較好的老師,應該重在“道”的解讀,更多的是形而上的、精神層面的補充,使得教師綜合能力更加突出,簡而言之就是“彌補短板、放大優點”。然而對于基礎稍微差的老師而言,則培訓老師應該重在“術”的傳授,針對這些老師的短板進行講解,把重點放在教學方法論方面,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只有從“術”過渡到“道”,才能真正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所以,培訓老師不僅要營造良好的培訓氛圍,充分調動培訓老師的積極性、創造性,還要尊重差異性,從每位教師的實際情況出發,并且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培訓方法。
三、 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
在整個培訓的過程中,教師要緊密圍繞培訓目標和培訓任務展開,而培訓老師應該為接受培訓的老師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和考核方式。因為培訓要有針對性和目標性,才能進一步提高培訓的“質量”。同時,教師在接受培訓的過程中,要根據相應的培訓任務進行資源的收集和開發。一方面,教師要做好接受培訓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資源收集,制定培訓計劃和自我考核方法等,另一方面,培訓老師應該制定整個培訓階段的計劃,可以把整個計劃周期縮短到周,再層層推進,才能進一步提高培訓效果。除此之外,培訓老師應該和接受培訓的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進一步了解接受培訓的老師的短板,并且根據這些短板制定培訓計劃。在培訓計劃的制定過程中,老師要充分考慮教師的真正需求,既要突出本次培訓的重點、難點,又要注重基礎教學能力的提高,只有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方法,才能提高培訓效率,做到有的放矢。另外、在培訓的過程中,培訓老師要善于傾聽老師的心聲,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溝通,這是順利完成整個培訓計劃的基礎。
四、 結語
大學教師培訓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學校各個部門相互協調才能完成,并且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除此之外,需要發揮社會、學校和教師個人的積極作用,才能使得整個培訓過程順利完成。在今天這個互聯網時代,社會在高速發展,各種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層出不窮,高校只有定期組織老師參加相關培訓,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除此之外,要提高生成性資源開發導向的大學教師培訓效果,不僅要明確資源意識要素,營造良好的培訓氛圍,還要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以完成每個階段的培訓任務。
參考文獻:
[1]朱連虹.我國高校新入職教師培訓的現狀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32(1):59-61.
[2]程建華,榮文婷,趙琳.高校教師發展與綜合素質能力培訓機制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1):94-96.
作者簡介:
黃瑞娟,陜西省寶雞市,陜西省寶雞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