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
[摘要]新時期高等院校“黨日活動”存在著黨建隊伍不穩定、“黨日活動”內容單一,黨員意識薄弱等現象。本文旨在通過理想信念教育、政策指導、創新工作方式、健全黨內制度等途徑加強高校學生“黨日活動”建設,增強學生“黨日活動”的效果,不斷激發高校學生黨支部活力,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思想教育共進的新路徑。
[關鍵詞]黨日活動;育人為本;思想教育
經濟全球化在促進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西方個人主義、享樂主義、金錢至上等不同于社會主義的多元化價值觀,這些價值觀與我國傳統的價值觀念產生激烈的碰撞和沖突的同時也干擾到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線條,一部分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假、大、空”并沒有實際用途,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必修課僅僅是用來考試,對指導思想、行為并沒有實際作用。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充滿了功利、浮躁、弄虛作假的現象,缺乏了對崇高理想、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的追求,丟掉學習知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放棄了共產主義的信念,社會主義道德觀念受到挑戰。一部分學生黨員甚至對支部活動不甚了解,這些現象說明:高等院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正在不斷弱化。這與高等院校培養、教育學生的初衷是相違背的,無論是對高等院校的發展還是社會主義建設都是百害無益的。高等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應該在思想教育和黨建工作中發揮出中流砥柱的作用。
(一)取得的成績
1、確立了正確的指導思想。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在新時代條件下,黨的建設要不斷加強。高等院校是黨建的重要基地,根據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調整組織機構設置,改進工作方式,創新活動內容,擴大覆蓋面,增強凝聚力,使基層組織緊密聯系群眾、充分發揮作用。高等院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明確了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2、逐漸走向規范化、科學化。高等院校黨委嚴格實行“高等學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規定,堅持不懈地抓黨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發揮黨總支、分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同時使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進一步的發揚。探索高等院校黨支部活動的新路徑、新辦法、新題材,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斷創新高等院校“黨日活動”,積極加強高等院校黨委、分黨委以及學生、教職工黨支部建設,完善黨的基層組織的設置,使高校黨的基層組織設置更加符合高等院校工作的實際。高等院校通過執行“三會一課”制度、黨員學習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和組織生活會制度、黨費收繳制度等制度建設和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組織、黨員先鋒崗的評定等一系列組織活動加強和完善黨建,這些措施使得黨的組織建設逐步走上規范化和制度化的軌道。
(二)存在的問題
1、當前學生黨員缺乏凝聚力、戰斗力,榮譽感、自豪感下降。當前形勢下,學生黨員普遍參與“黨日活動”積極性不高,入黨前積極,之后消極,一些學生黨員表示對“黨日活動”不甚了解;有45%的學生黨員表示自己經常被動參加“黨日活動”,其中盲從的占22%,還有23%的學生黨員是迫于壓力參加的。從這些數據中不難看出,當前學生多數只是在形式上入了黨,學生黨員群體有很大一部分缺乏對黨的歷史、入黨的意義的深刻了解,從而很難有高度的凝聚力、戰斗力。據調查,只有55%的學生黨員為自己是一名中國共產黨員而驕傲,甚至有0.3%的學生因不想參加組織活動而萌生退黨念頭。
2、學生黨建隊伍不穩定,業務素質不高。學生黨建隊伍不穩定是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高等院校黨務工作人員尤其是和學生黨建相關的工作人員多數由年輕的專職教師和輔導員兼任,甚至黨務秘書也是由輔導員兼任的。一部分高等院校的學生支部的支部書記、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由毫無黨建工作經驗的學生黨員擔任,導致支委換屆一年一次,甚至半年一次。這些現實性問題都導致了學生黨建隊伍不穩定,專業性不強,傳承無序等問題。一旦出現問題責任難以追究。因此,加強學生黨建隊伍的專業性,保障其穩定性已刻不容緩。
3、“黨日活動”形式單一、日趨僵化,創新程度不夠、參與度不高。當前各個高校普遍存在“黨日活動”形式單一且內容僵化老套,一套內容重復使用好多年,跟不上形勢。形式上基本都是開會、理論學習和黨課等規定性動作和硬性指標,毫無創新,對于正在發展階段的大學生而言,這些僵化、老套的“黨日活動”很難激發他們的活動熱情。“黨日活動”的形式化、單一化也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們的重視程度。相比較于豐富多彩的學生比賽性質的活動,“黨日活動”在形式、內容以及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收效上都顯得“活動無力”“蒼白到底”。
據問卷調查顯示將近30%的黨員學生認為目前在學生中展開的支部活動、組織活動以及黨課內容沒有實際意義,無法起到教育作用;而超過60%的學生黨員認為支部活動、組織活動、黨課內容有些教育意義,但影響不大;更有小部分學生黨員因為重要的“黨日活動”與他們的實習計劃沖突竟然請示退黨。這些調查數據無一不說明了一個現實:“黨日活動”在學生黨員的心目中影響微乎其微,與他們申請加入黨組織時的熱情相去甚遠。
(一)將理想信念教育擺在首位
高等院校是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地方,對學生的思想引領起到尤為重要的作用,理想信念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必要精神條件,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走向成功的法寶,無數的革命先烈正是以實現共產主義信念支撐著自己,沖破各種艱難險阻,最終在內憂外患的極端艱苦條件下取得了革命的勝利,也正是堅定的理想信念支持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祖國的繁榮富強投身于祖國的建設中去。高等院校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國家建設的中流砥柱,因此,將黨史、國史以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灌輸于青年學生,一方面有利于加強青年學生對黨的認識,有利于學生對“黨日活動”重要性的全面理解,使學生們自覺投身于“黨日活動”中;另一方面,有利于青年學生在學習中自覺學習黨的優良傳統,在“黨日活動”中自覺貫徹執行,改掉對“黨日活動”不重視、不參與的陋習。黨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青年學生繼承革命光榮傳統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學生隊伍精神建設的重要法寶,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
(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創新“黨日活動”方式
高等院校“黨日活動”主要由高校學生去實踐,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為適應當前新時代、新要求,高等院校必須積極引導學生發揮其主動性、創造性,創新多種形式的“黨日活動”,改變以往老套、單一的形式,將“黨日活動”不斷豐富,將其活動意義由理論貫穿到實踐,使學生們真正在實踐過程中體會到“黨日活動”的重要意義。一方面,高等院校應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完善師生共建黨支部,通過一系列活動加強支部凝聚力、向心力,并形成以支部書記為核心的集體;另一方面,應將實踐性質的支部活動落到實處,開展電影欣賞、支部扶貧、參觀黨史博物館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避免流于形式,使學生們真正在實踐中加深對“黨日活動”的認識和理解,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
(三)建立和完善高校黨建管理制度
當前高等院校師生對“黨日活動”參與不夠,積極性不高的眾多原因中不健全的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一個健全的組織機構建設,權責劃分很難形成有效的規范。高校應不斷加強和完善黨建管理制度并將獎懲措施落到實處。首先,完善黨委、黨支部的組織機構設置以及權責分工并將制度上墻公示。其次,以會議形式進行正式任命并簽署權責承諾書。最后,將黨建管理進行年度考核并計入全年成績當中。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嚴肅黨規黨紀的有效措施。通過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使得獎懲有據可依,且具有嚴肅性、權威性,對于違反管理制度的黨員不僅要有榮譽上的懲戒還應有相應物質上的懲罰。健全的制度建設可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四)將“黨日活動”與學生學習、活動相聯系
為積極響應省委黨建要求,高等院校應將“黨日活動”與學生活動相聯系,將“黨日活動”與“支教”“團學活動”相聯系,可參照學生活動的規則制定適合高校學生的“黨日活動”細則,將“黨日活動”有效地貫穿于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將“黨日活動”劃分為學習活動和課外活動兩部分,分別按照學習成績和量化的形式給予學生進行計分,對于缺乏“黨日活動”的學生參照曠課給予平時成績減分,對于積極響應并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同學可適當設置榮譽或物質獎勵。對于對“黨日活動”拒不參加的學生黨員,則參照黨員處分條例進行公示批評并取消本年度評優評獎資格,情節嚴重者甚至可將批評紅頭文件放入黨員檔案。為更有效的突出“黨日活動”的地位可將一些與學生活動相關的“黨日活動”,比如“支教活動”、暑期社會實踐以及學生會志愿活動以黨支部的形式進行,不斷擴大“黨日活動”在學生中的影響,強化黨建在學生中的地位和作用。
[參考文獻]
[1]梁意紅.淺議高校學生黨支部黨日活動存在的問題與改進[J].黨建研究,2012(6).
[2]曹靜宜.學生黨日活動形式創新的探討[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0).
[3]文輝.在務實創新中增強學生黨日活動教育效果[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8(19).
[4]梁華.對高校黨建工作創新的若干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32).